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這是一首抒寫羈旅之思的詩作。寫在詩人游長安,求取功名失敗,閑云野鶴游東南之際。
孟浩然的山水詩注意營造情景交融、單純明凈的意境。
他的《宿建德江》創(chuàng)造了富于生機的恬靜和灑脫自在的情致,抒寫了親近自然的欣欣然。
詩作的前兩句觸景生情,后兩句托景抒情。起句“移舟泊煙渚”點題、寫景、抒情,詩人乘著一葉小舟 緩緩靠近煙霧迷蒙的江邊小沙洲?!安础庇型V垡顾薜囊馑?,孑然一身的詩人面對著一江暮色、思鄉(xiāng)愁緒,人生感慨自難免齊上心頭,所以詩人說“移”而不說“靠”,那感慨與憂思正隨著漸行漸遠的小舟而漸行漸濃。
第二句中“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詩人本來可能要停舟夜宿,欲眠無眠之際,觸目所及,倦鳥歸林,暮色迷蒙,越發(fā)觸動了詩人滿懷無以名狀的羈旅憂思。這是典型的孟浩然式情景交融。
山水詩到了盛唐,極少單一描寫自然景觀。詩人與描寫對象也不是簡單的彼此襯托關系,而體現(xiàn)為主客、物我的雙向對話。
我們固然可以將“日暮客愁新”理解為是暮色觸動了詩人的客愁,也可以理解為詩人眼中暮色自然“含情帶露”。
垂柳無所謂依依,霜葉無所謂沉醉,落花自落,流水長流,多情的是人,而不是無情物。
所以,因多情而無眠的詩人站在船頭,極目遠眺,會感覺那原野無比空曠遼闊,空闊遼闊得好像遠方的天空,竟然比近處的樹林還要低,越發(fā)令人無以名狀,“野曠天低樹”。無以名狀的詩人在憂思低回中驀然卻見 高掛在夜空中的一輪明月,此刻倒映在清澈的江水之中,竟然與自己如此親近“江清月近人”。
茫茫四野,悠悠江水,明月孤舟,羈旅憂思,仕途的失意、人生的幻滅,瞬刻間都消融在詩人與一江明月和廣袤宇宙的親近之中了。
一隱一現(xiàn),虛實相間,構成了孟浩然山水詩“心靈與物象融為一體”的獨特風韻?!跋蟆背蔀榍楦信c生命的美學投影。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兩句是傳誦久遠的名句,沒有什么孤寂、愁悶,沒有什么憂憤、哀愁,即使是享樂、頹喪、憂郁、悲傷也仍然是閃爍著青春、自由和歡樂,這就是盛唐藝術,其典型代表就是唐詩。
孟浩然與曠野、江月的親近,是那個時代 人和宇宙自覺的,本能的心靈對話,是我們的先人審美化人生的詩意呈現(xiàn)。
孟浩然(689——740年),今湖北襄陽人。曾漫游東南,徜徉山水。他是唐代第一個傾大力寫作山水詩的詩人。其作品取材范圍廣大,重“興象”而灑脫自在,將中國山水詩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有《孟浩然全集》。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