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小米給幾十家生態(tài)鏈企業(yè)做內訓,我和熊貓傳媒的申晨老師,每人大概講了一個多小時。下文是根據當時速記整理的內容,原文太長,本人有一些刪減。
演講內容:
很高興和大家分享一點營銷的話題,今天時間沒那么多,我就講幾個很小的點,也是我這幾天思考的一些東西。
我們做營銷,常常會陷入一個誤區(qū)。我們要去搞傳播,大量地做廣告,做話題,做事件,找KOL(意見領袖)。這些事情當然沒有錯,只是我會發(fā)現,我們本身有很多可以傳播的機會,都被都浪費了,卻在花錢去找別人做營銷,這個特別奇怪。
比如剛才熊貓傳媒的申晨老師站這里,就是一個天然的廣告,他的體型長得特別像熊貓,對吧?穿的T恤也是熊貓傳媒的。所以每次上臺演講,都是一次公司傳播的機會,很多CEO上去演講,沒有穿自己公司的衣服,其實就是浪費了一次傳播機會。這是不是免費的?一定是免費的。所以大家思考一下,我們本來是有很多的傳播機會,但是都沒有想到,卻要去花錢去做傳播,這件事挺搞笑的。
所以今天跟大家聊一個話題:被忽略的品牌傳播角落,也很好理解。第一個,別人家產品的功能利用;第二個,自己家產品的傳播設計;第三個,輔助物料的傳播再設計。
別人家產品的功能利用
先講別人家產品的功能利用。我們會發(fā)現,如果一個產品具備面對大量公眾曝光的機會,它就有可能被利用。
舉一個例子,這里有沒有人知道周和泰?周和泰是新媒體圈里面非常有名的一個人,但是他的出名并不是靠寫文章寫出來的,也不是靠直播播出來的,他做什么呢?他利用了公眾號這樣的媒體,而且做的事情非常沒技術含量。干什么呢?每一個只要是稍微有點名氣的號,只要發(fā)一篇文章,他馬上就在下面發(fā)評論,結果很多人都會在評論區(qū)看到周和泰老師,這是不是一個免費的曝光?其實他就是利用了微信公眾號在免費曝光自己。
我剛開始一直以為周和泰是不是做了一個機器人,抓那些自媒體,只要一發(fā)文章,就自動評論了。后來他在我的文章下面也評論了,然后我就問他,我說你是不是真人?他說是真人。我跟他對話了幾次,發(fā)現他真是一個活人。其實這就是一個辛苦活,沒有技術含量,但他把自己做成名了。
六神磊磊曾經講過一句話說,你的自媒體是不是有名?有三個標準,第一個標準就是有沒有被周和泰老師評論過。另外兩個標準我忘了,但從根本上說,周和泰在自媒體圈子非常有名,可是他利用的手段是免費的。
大家看滴滴打車新的logo,我覺得辨識度不是很高,這里說個題外話,就是我們在做自己的logo千萬別陷入了高大上的誤區(qū),其實完全不實用,也不利于傳播。當然我不是聊這個logo,是要舉我一個朋友利用滴滴打車的例子,他是做什么的呢?他做痔瘡藥的。
他找我聊天,說怎么第一步找到那些適用的人群。我說,我能想的很簡單,痔瘡患者主要還是不運動,老坐著,那除了長期加班的,其實就是長期開車的。我說你想一想,怎么能夠接觸到那些長期開車的人?要不你去馬甸,出租車司機的集中地,因為他們全在那邊交接班,對吧?發(fā)傳單就好了。
那還有一個更簡單,你用滴滴打車。以前的滴滴打車是可以有一段語音的,說師傅我去哪兒哪兒,對吧?現在是不行了,當時可以。那你就找?guī)讉€人分在不同的地點上,然后直接喊就是了。說什么什么痔瘡藥,一定治好,不治好退錢。向滴滴打車的司機推銷產品,而且這個效率很高的,如果沒有人接單,系統還會繼續(xù)向更多的司機推薦,你可以鋪開非常廣闊的區(qū)域。這是一個可以被你開發(fā)出二次功能利用的產品,只要產品還有二次利用的這個價值,我們都可以想一想怎么去用它。
自己家產品的傳播設計
第二個,自己家產品的設計如何做到讓你的品牌去曝光。
大家一定要記住,自己的產品是唯一可以免費利用的傳播渠道。別人的都要花錢,比如剛才說的滴滴,打車你可以免費利用,現在不讓你用了,你就沒有辦法,微信的贊賞功能也有了規(guī)則變化。你是沒辦法操控它的,你只能是占它便宜,但是它很快會發(fā)現漏洞。唯有你自己的產品,是可以讓你免費利用的。
如果我們的產品一年能賣100萬件,假設這100萬件出去有50%的人愿意分享,你算一算,它有多少個傳播。現在的新媒體事件,要做到50萬次分享,在社交網絡上基本上沒可能?,F在微博上能夠有1萬次轉發(fā)是一個非常好的傳播,王菲離婚也只有100萬次轉發(fā),如果你要能夠做到50萬次曝光,實際上是一個非常牛逼的事,
但是,如何讓你的產品設計,使你的用戶可以轉發(fā),其實我們都忽略了。我們只是在研究用戶怎么更好的用它,但是我們沒有研究過如何讓用戶更好的傳播它。我們把這個產品的設計,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購買前、開箱、使用中和使用后。這四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們都有可能去做廣告,讓消費者傳播我們。
為什么要這么做呢?它有兩點,第一點就是叫做曝光效應;第二點就是叫做自推銷,就是它會自己來推銷自己。曝光效應是一個基礎廣告理論,品牌接觸得越多,在腦子里人們就會覺得它越好,這是一個心理學挺有名的實驗。
然后一個話題,叫做開箱。
我不知道各位收到快遞之后,有多少人開箱會去拍照,然后分享朋友圈。你們會分享什么樣的開箱照?你們覺得什么樣的開箱是你愿意分享的?蘋果7肯定是會被分享的是吧?因為這是一個炫耀。
開箱非常重要,這是你的產品第一次面對消費者,開箱照如果能夠被傳播,這就是第一次在使用過程中的傳播機會。而且有的產品只有一次機會,因為在使用中它再也不會傳播了。比如說內衣,你不太可能在使用中還在傳播,開箱是你唯一的機會。如何做到?如何做到讓消費者開箱的時候分享朋友圈,這是一個非常需要我們思考的事。
接下來討論一下,產品被用戶使用的過程中,它能夠形成曝光的是什么?什么樣的產品在使用中可以形成曝光?我們可以想到,手環(huán)、車、手機、服裝都是。我剛說了,內衣不是。
這個意思是,如果你的產品屬于使用中可以被曝光的,你一定要好好珍惜這個機會,要讓它更容易識別。比如汽車在使用中就有大量曝光機會,所以好品牌一般都有自己強烈的視覺設計,一看就是什么車。比如掃地機器人,可能曝光率就很少,但你能不能設計一個程序,當客人來了,它就自動掃地,又形成一次推薦,是吧?
我覺得蘋果在在自傳播上做得最好的地方在哪兒?就是它的鈴聲。在座如果有用蘋果,只要來電我們一定會知道。但小米是什么聲音?華為是什么聲音?沒有人知道。所以當手機的鈴聲響起來的時候,蘋果的用戶就在幫蘋果在做廣告。這就是它的聲音符號,深入人心的符號。
好,那什么是使用后的傳播?手環(huán),就是一個特別好的產品,它能夠分享使用結果,它就自動帶有傳播功能。再比如秘密花園。這個東西就是典型的使用后裝逼的產品。我相信大部分人買秘密花園就是畫了一頁,然后發(fā)一張朋友圈,你看看這是我畫的,以后他再也不會分享了,因為他只畫了那一頁。但是為什么那么多人買秘密花園呢?我覺得就是這種受到朋友的鼓勵,原來自己可以畫成這樣的??!我也來買一個。結果他也是畫了一頁,這就是一個使用結果。
所以在做產品設計的時候,購買前、開箱、使用中、使用后,都可能產生傳播的機會。你想一想,自己的產品有沒有可以利用的?有沒有可以設計的環(huán)節(jié)?
輔助物料的傳播再設計
我記得MUJI的設計總監(jiān)原研哉,發(fā)起過一個活動,叫做日常用品再設計。他召集了很多設計師,說我們能不能把日常用的物品重新設計一下。我覺得有的時候我們真的是從來沒有想過,為什么這個東西長這樣?有的時候可能真的不合理,但是我們就是沒有想過。
比如說美國人的草坪,每個家庭都有一個草坪,但實際上草坪的用處并沒有那么大,它是個極浪費精力,然后又沒有啥用處的一個東西,那為什么美國人就每個家會有一個草坪呢?這是因為美國歷史淵源上,有一個草坪崇拜的觀念,他們以前認為貴族家里才有草坪,所以大家都 覺得有草坪才顯得有身份。(參見小馬宋| 從結果到方法,一種新的思考模式)
我們今天重點不是講這個,是說我們很多物料的設計要有思考。
比如這個名片,我們有沒有想過,為什么還要印一張名片?以前名片是一個很寶貴的資源,因為名片是保存你信息的一個手段,但是現在這個功能已經被削弱了。那我們有沒有可能重新設計一下?
各位的公司估計也會做周邊,對吧?你們大部分人都會去做自己公司的周邊。給大家一個建議,就是你的輔助物料一定是要有傳播性的。比如說你做周邊做一個U盤,它是無法曝光的。因為它只限于私人使用,比如說你做一個本子,它的曝光率也不高,我覺得曝光率最高的就是T恤,做周邊最好做一個大家能夠公開使用的周邊。我覺得這些不公開使用的周邊最好別做。
做一個有自己logo的,而且大家愿意穿出來的T恤,我覺得就是最好的,或者你可以想想別的,例如說帽子之類的保證他能夠穿出來的東西,我覺得最好是這樣的周邊。這才是能夠增加你公司傳播機會的周邊。否則你做周邊的意義是什么?僅僅是為了讓他收到嗎?大家現在不缺這種東西。你最好做一個大家喜歡的,然后愿意秀出來的。
好,我的分享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
聲明
本文可隨便轉載,在顯著位置保留作者和公號ID即可。
本文沒有標原創(chuàng),所有在后臺要白名單的一律無視。
PS:第二條推送是一條付費廣告,大家可以隨便點擊一下,客戶大大可能會覺得更超值一些。
在這個冷冷的深秋
桂花糯米甜酒已經上市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