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講筆者介紹王陽明的一生軌跡,并根據軌跡整理了一份王陽明以及王學的游歷路線。在整理的過程中,可以看到一個有趣的事情,就是王陽明和江西的交集特別多。由于古代官場為防止在位官員與其鄉(xiāng)土官員過度交往及避免不當利益往來等,所有官員一般情況下都是在異省異府任職。如看過蘇東坡和陸游傳記,可看到出生于四川的蘇東坡一生未在家鄉(xiāng)任職,為避免政治爭議,甚至死后歸葬河南;陸游也是起起伏伏輾轉在江西、四川、陜西等地任職。王陽明因而也未能在浙江任職,但多次任職江西也是機緣巧合。除任職巧合外,王陽明和江西還有婚姻、師承、學術等諸多巧合。
一是和江西的婚姻緣分。
因王陽明青年時期即表現出聰明過人且個性異于常人,且傳統(tǒng)講究成家立業(yè),狀元父親王華命王陽明17歲前往江西南昌,與故交諸養(yǎng)和的女兒諸氏成婚,傳諸養(yǎng)和也為余姚老鄉(xiāng),幼時就已定下娃娃親,定親時諸養(yǎng)和已進入官場,王華則尚未高中狀元。待諸養(yǎng)和在江西為官多年時,王華已經狀元及第官途如鴻。王陽明據說迎娶諸氏新婚當夜,倍感無聊獨自一人偶然到南昌鐵柱宮和老道探討?zhàn)B生之道,令諸家上下驚慌。以王陽明17歲年紀和獨特個性,此類故事或有幾分為真。諸氏在南昌應生活多年(未查到諸養(yǎng)和資料),且陽明迎娶在南昌,此為陽明和江西第一次緣分,也許注定后續(xù)和江西難解的緣分。
二是和江西的任職緣分。
王陽明三次在江西任職。其中,第一次江西任職是陽明39歲時,在貶謫龍場期滿,轉任江西廬陵(今吉安)知縣。第二次任職是在其45歲時,在兵部尚書王瓊推薦下,拔擢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撫南(安)、贛(州)、?。ㄖ荩?、漳(州)等地,剿滅江西與福建、湖南、廣東三省交界的流寇,并新設和平、平和、崇義三縣。第三次任職是在平定寧王叛亂之后授命巡撫江西。(巡撫制度始于明朝,最初并非正式官銜,只是臨時職務,后續(xù)才逐漸成為正式官銜,成為一方諸侯。)
三是和江西的治學緣分。
18歲時,王陽明攜帶新婚妻子回浙江老家,途徑江西廣信(今上饒),拜謁名儒婁諒,婁諒向他講授“格物致知”。王陽明當時欲窮圣人之學,對各種學派都進行研究。受婁諒啟發(fā),他遍讀理學大家朱熹著作,思考所謂“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學說。為實踐朱熹“格物致知”,他曾決心“格”七天七夜竹子,最終沒有收獲。從此對“格物”學說產生懷疑,史稱“守仁格竹”。
王陽明在廬陵任職時,主政只有七個多月,但短短時間里做兩件大事:一是制定親民、治心的治政方法,二是大力宣傳悟道后的心學思想,期間招收大量門生。任職南贛時在通天巖向弟子講學時首提“致良知”學說,有觀點認為致良知是陽明心學核心精華所在;致良知之說之所以誕生在南贛,這也和王陽明在贛南剿匪實踐不無關系。贛南的匪患此前屢剿屢滅、屢滅屢剿,王陽明意識到“去山中賊易、去心中賊難”,著重從改造流民心性著手,致良知思想日漸成熟。在江西留下眾多王門子弟。其平叛南昌后,也是迅速開展講學,推廣良知之學。
還有一個學術淵源,一般并稱陸王心學,王陽明并非心學開創(chuàng)者。宋朝儒學主要代表,一是朱熹為代表的的閩派,二是呂祖謙為代表的浙派,三是陸九淵為代表的的贛派,朱熹理學與陸九淵心學猶如華山劍法的劍宗和氣宗,呂祖謙浙派實用融合兩派,才有歷史著名的鵝湖論道。說到此處,令狐沖似乎可稱為華山派劍宗和氣宗的融合大成者(當然氣并非來自紫霞秘籍)。心學前輩陸九淵是江西撫州金溪人,這也算是陽明與江西的特殊緣分。
四是人生最后的足跡終止于江西。
因王陽明一生起伏,早年得罪劉瑾,蒙受昭獄,逃生于杖責四十,又在貶謫路上屢次逃脫追殺,貶謫到龍場荒野之地,后又輾轉江西、廣西為官剿匪,身體透支嚴重,迫不得已去廣西剿匪前身體已有如風中殘燭,待田州、大藤峽平叛剿匪完畢,已感天命號召。其向朝廷奏請致仕還鄉(xiāng),朝廷還有人想讓他去攻打交址(越南)。王陽明自知命不久矣,未待朝廷批復即自行啟程返家,果然還未到家,(1529年1月9日8時)就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庚縣青龍港(今江西贛南大余縣)舟中。臨終之際,弟子問他遺言,他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喪過江西,軍民穿麻衣哭送守仁。
上述和江西的眾多因緣,今日給江西各地留下了豐富的歷史遺跡。隨著對陽明心學的研究,對陽明心學解放性情、追求良知、積極知行精神的挖掘,王陽明在江西的點點滴滴將日漸成為一筆無盡的寶藏。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