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密的大樟樹將天空遮蔽,營造出幽靜深邃的氛圍,穿過這樣的“十里樟樹林”,就如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眼前是大片的湖泊、草洲,白鶴、東方白鸛、鴻雁……成百上千只珍稀候鳥在湖灘上覓食、休憩,水天一色的壯闊景象中,三五成群的鳥兒在空中展現(xiàn)優(yōu)雅身姿。這就是鄱陽湖最動人的自然景觀,這些國家重點保護動物近在眼前,美得讓人捂著嘴巴、屏住呼吸,不敢對它們發(fā)出一絲驚擾的聲音。這里就是南昌高新區(qū)鯉魚洲的白鶴小鎮(zhèn),被譽為“中華白鶴保護地”和“全世界離白鶴最近的地方”,是環(huán)鄱陽湖區(qū)域白鶴數(shù)量最多、觀賞距離最近的觀鳥點。
美麗的鄱陽湖是候鳥的天堂,每年秋天它們從遙遠的家鄉(xiāng)飛來,在這里開啟悠閑“度假”模式。隨著春天到來,天氣逐步回暖,在鄱陽湖休養(yǎng)了四五個月的越冬候鳥正加緊覓食,并陸續(xù)開啟了飛往北方的回家之路。2月28日,江南都市報邀請了江西省生態(tài)學(xué)會理事,江西師范大學(xué)鳥類學(xué)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邵明勤來到白鶴小鎮(zhèn),用直播的方式,一邊看白鶴們優(yōu)雅地在湖中漫步覓食,一邊講述那些包括白鶴在內(nèi)的鄱陽湖候鳥的回家故事。
久聞大名的黃鶴原來是白鶴寶寶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痹谔瞥娙舜揞椀摹饵S鶴樓》中,我們久聞黃鶴的大名,但你知道詩里的黃鶴是什么嗎?
躲在隱蔽的觀察棚內(nèi),我們可以近距離地欣賞越冬候鳥。這里有許多白鶴,它們常常三五成群,在水中靜靜佇立。和白鶴站在一起的,還有一些白色羽毛中又蓋有一層黃褐色羽毛的鳥。起初我們以為,這些白鶴就像調(diào)皮的孩子,在野外玩耍沾了一身的黃泥巴。但邵博士揭秘,其實它們是七八個月大的白鶴寶寶,即白鶴亞成體。它們也正是《黃鶴樓》中所述的黃鶴,只是隨著慢慢長大,它們身上黃色的羽毛會漸漸變白。
這些黃色的白鶴大多在夏季出生于遙遠的西伯利亞,在寒冷的冬天到來之前,隨父母及其他白鶴一同遷往相對溫暖的鄱陽湖越冬。由于缺乏經(jīng)驗,抵達鄱陽湖的白鶴寶寶覓食效率偏低,花費的時間也更長。如果它們一直吃不飽,很難熬過寒冷的冬天,也很難在春天到來、遷離鄱陽湖之前積攢夠遷徙所需的能量。所以,我們看到,當(dāng)三口之家的白鶴在覓食時,寶寶會專注地投入“吃飯”中,親鳥在自己覓食或為寶寶輔食的過程中時常會停下來,警覺地觀察周圍情況,看是否有危險來臨。
突然,兩只白鶴互相扇動著翅膀激烈地鳴叫起來,那是親鳥發(fā)出警告,阻止別的白鶴來侵擾它們這一家正占有的領(lǐng)地。而當(dāng)白鶴寶寶自己取食所獲得的食物量超過了從父母處獲得的食物量時,就具備了離開父母獨立生存的能力。
中國有句老話“松鶴延年”,指的是鶴在鳥類中有著較長的壽命。邵博士表示,從西伯利亞飛來鄱陽湖的白鶴家庭大部分是三口之家,或者是沒有孩子的兩只成年白鶴。白鶴通常不會有“丁克”想法,正常情況下每年都會帶著一只白鶴寶寶飛來鄱陽湖。白鶴寶寶成年后,會自動脫離家庭,而父母則依然在循環(huán)往復(fù)中繁殖和培育后代。
候鳥在鄱陽湖越冬要吃好睡好
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4月,會有幾十萬只候鳥停留在鄱陽湖越冬。但秋冬季節(jié)不是候鳥的繁殖季,它們夏天在北方繁育子女,然后帶著寶寶,一家大小來到鄱陽湖“度假”,吃飽喝足,休息好,把精神養(yǎng)足再回去。在這段時間里,吃飯花費了候鳥最多時間,如白鶴停留在鄱陽湖期間,約90%的時間都用來取食。
邵明勤博士從事鄱陽湖和“五河”水系鳥類多樣性和珍稀水鳥越冬生態(tài)習(xí)性的研究,重點對中華秋沙鴨、白鶴、東方白鸛等珍稀鳥類的種群數(shù)量動態(tài)以及時間分配、棲息地選擇、取食行為等生態(tài)對策進行長期系統(tǒng)地研究。他告訴記者,白鶴以吃植物為主,特別喜歡挖鄱陽湖里苦草的冬芽、野生的馬蹄和藕等植物的根莖吃,偶爾也會品嘗泥鰍;東方白鸛則最愛吃魚類等水生動物。
候鳥的捕食行為也是千差萬別,平時不怎么愛動的蒼鷺用的就是懶人捕食法,“它總是站在那里等著魚游過來,游到身邊了才去捕食,老站在那里等著也是為了節(jié)省能量”。而白琵鷺則是邊走邊掃,就像在水里掃地一樣,過濾掉其他東西,尋找水生生物吃。還有一種叫鸻的鳥,是奔停式走路,跑一跑、停一停,喜愛吃蟲子和軟體動物等。
在鄱陽湖結(jié)束越冬,候鳥們回北方特別是去西伯利亞的路途十分遙遠,需要一兩個月的時間。雖然途中會有多個停歇地,但在鄱陽湖吃好休息好,是它們能夠順利回家的最大保障。待在鄱陽湖的幾個月,它們最重要的任務(wù)就是補充能量,為春天的遷飛、繁殖做好準備。所以,作為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鄱陽湖有大面積的淺水、泥灘和草灘生境,為候鳥們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資源和理想的越冬場所,讓它們可以多吃多休息,因此鄱陽湖也被稱為候鳥的天堂。
北遷的候鳥按個頭大小依次回家
春暖花開的時候,候鳥們開啟了北歸之路。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它們對日照長短和溫度變化有著很強的感應(yīng)能力,加上體內(nèi)激素產(chǎn)生的變化,都讓它們意識到冬天已經(jīng)結(jié)束,該是回家的時候了。
鄱陽湖的越冬候鳥今年是從2月中旬開始分批啟程,先走的候鳥有白鶴、東方白鸛這些個頭偏大的鳥類,小個子的鳥類則要稍晚些出發(fā)。邵博士解釋,這是因為候鳥回到北方是為了繁殖,個頭大的候鳥成長的時間要長于小個子的鳥兒,“所以它們早早地走,秋天的時候又來得較晚,都是因為大鳥的寶寶成長的時間更長”。此外,候鳥回到繁殖地還需要筑巢,“所以早回去的也可以優(yōu)先選址”。
當(dāng)然,兩個月的飛行旅途,個頭大的鳥兒體格也會更健壯一些,回去需要的時間和消耗的體力方面都會更加占優(yōu),省時省力。未發(fā)育完全的幼鳥通常會晚些北遷,所以在5月份的時候,我們有時還能看到部分的白鶴,就是有些白鶴寶寶聚集在一起,由少量的成年白鶴陪著,等待體力充足時再往北飛。
候鳥每年要花費幾個月的時間長途跋涉,其間會碰到天敵,也會因環(huán)境的變化有時難以覓食而遭遇種種危險。為了安全,候鳥回家的時候通常是結(jié)伴成群,如白鶴出發(fā)前會通過鳴叫等各種方式將幾百只鳥聚集在一起,然后相繼出發(fā)。
有數(shù)據(jù)顯示,白鶴飛行瞬時速度通常為時速50公里至60公里,最大能達到144.3公里,但時速高于70公里的不到20%。遷徙過程中,白鶴飛行的高度通常在100米至200米,高于1000米以上的占比不到20%。
候鳥如此“舟車勞頓”,千里迢迢往返于兩地,它們?yōu)槭裁床贿x擇一個舒適的地方安家,一勞永逸?邵博士稱,任何鳥類都需要一定的生存環(huán)境,白鶴喜歡大面積的淺水和草洲,鄱陽湖可以提供豐富的食物,但夏季鄱陽湖進入汛期,湖水把草洲淹沒,白鶴就難以找到食物了。同時,北方的夏天比南方?jīng)鏊哺m合白鶴這些鳥類繁殖。
專家最難忘第一次在鄱陽湖看見白鶴
博士畢業(yè)于蘭州大學(xué)鳥類學(xué)的邵明勤,1999年開始從事鳥類的研究和觀察。他告訴記者,鄱陽湖有150多種水鳥,其中美麗優(yōu)雅的珍稀國家保護動物,種類繁多且有著很大的數(shù)量。通過觀察和研究這些鳥類,發(fā)現(xiàn)其中規(guī)律性的信息,能夠為鄱陽湖鳥類的保護盡自己的綿薄之力,“當(dāng)你越熟悉鳥類,就越對它們感興趣,也越會覺得這是一件特別有趣和有意義的工作”。
觀察候鳥時,邵博士和他的團隊通常在一片湖區(qū)選擇一兩個點位,用單筒望遠鏡把湖區(qū)掃視一圈,數(shù)出這里有多少只鳥、有多少種類,每一種鳥又有多少只。每一個點位的觀察需要10分鐘至20分鐘,鳥多的時候需要計數(shù)的時間更長,在這個過程里有時可以數(shù)出四五千只鳥。專家們數(shù)鳥有時是以百為單位,他們知道100只鳥在望遠鏡的鏡頭里是多大一個圓圈,然后數(shù)出鏡頭里有多少個圓圈,由此得出總數(shù)。
要想學(xué)會專家這樣的數(shù)鳥本領(lǐng),至少需要兩三年的時間。專家觀鳥也是一件辛苦活,一天要在湖區(qū)數(shù)上10多個點位,看久了,風(fēng)吹來時,酸澀的眼睛就容易流淚,“眼睛也常會看花,這是比較耗費體力的活,跑上半天飯都要多吃幾碗,所以我平時會通過跑步來鍛煉身體”。
水鳥分涉禽和游禽,像東方白鸛、白鶴這樣常在水里走來走去的就是涉禽,會游泳的小天鵝屬于游禽。停在水里的白鶴和小天鵝羽毛都是白色,但天鵝的額頭也是白色,腳上有蹼也是游禽的特點,天鵝的腿短,待在水里時或蹲或游泳,長著一雙大長腿的白鶴額頭則是紅色。別看白鶴站立在水里時,全身都是白色的羽毛,當(dāng)它飛行時,翅尖上的黑色羽毛就露了出來。
我們通??吹进B都是一群一大片聚在一起,它們因為食物的聚集而屬于群居動物。但其實,越冬候鳥的性格差異很大,有的喜歡熱鬧,像小天鵝的容忍性就很強,它們喜歡聚在一起。但白鶴、東方白鸛常會為了食物發(fā)生爭吵甚至打起架來,這樣會讓它們耗費體力,違背了越冬的目的是要積累能量的原則。因此為了避免爭端,它們與其他的鳥會保持距離,稍稍分開一點。
進行了20多年的鄱陽湖越冬候鳥研究,邵明勤博士說自己最難忘的事,還是第一次在鄱陽湖看到白鶴,“特別開心和興奮,因為那時全世界冬天幾乎只有在鄱陽湖才能看到白鶴,而我終于見到了這種珍稀的鳥類”。
保護候鳥就是保護我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鄱陽湖是候鳥天堂。曾經(jīng),全世界的白鶴只有4000只,其中98%的白鶴都在鄱陽湖越冬。如今白鶴的數(shù)量增加到5500只左右,每年仍然有85%以上的白鶴來到這里。此外,東方白鸛、天鵝、灰鶴、白頭鶴、白枕鶴這些國家級保護動物,在鄱陽湖越冬的占比同樣很高。鄱陽湖的越冬候鳥通常在50萬至60萬只,也曾被記錄達到70萬只。在這樣的候鳥王國里,我們該如何觀鳥和怎樣正確地與候鳥和諧相處呢?
邵博士表示,野外生存的候鳥在視力和聽覺方面都十分敏銳,白鶴的警覺性尤為高。所以觀鳥時,一定不要身著顏色艷麗的服裝,否則會驚擾到它們。如果想成為一名鳥類愛好者,觀鳥前要先閱讀有關(guān)鳥的圖鑒,通過觀看各種各樣水鳥照片,了解鳥類基本的知識。觀鳥時,一定要配備望遠鏡,有條件的可購買單筒望遠鏡,若經(jīng)濟條件不允許,雙筒望遠鏡也可觀看到大型的鳥類。
在我們看來,鄱陽湖有上百種水鳥,實在太難一一辨認。邵博士卻說,認識鳥就和認人是一樣的,對著照片多看幾次就會認識。“其實人是最難認的,今天留著長發(fā),明天剪了短發(fā),經(jīng)常在變化,鳥類卻不會這樣,基本上是沒有變化的”。
平時,不管是看到形單影只的鳥,還是大片的鳥群,我們都只會為壯觀的場面以及漂亮的鳥兒驚嘆和歡呼,但其實觀察鳥,需要看羽毛和嘴的顏色、腿的長短,飛起來時各個部位的顏色,還有它在所處環(huán)境中的各種行為,這樣才能慢慢了解和掌握“鳥性”。
當(dāng)我們知道候鳥在鄱陽湖就是為了休養(yǎng)生息,養(yǎng)足精神,其重要性甚至關(guān)乎它們在飛往西伯利亞途中的生命安全時,不去打擾和驚嚇它們,是我們愛護候鳥最應(yīng)該遵守的規(guī)則。我們了解了越冬候鳥的生活,就能理解候鳥保護區(qū)里為何規(guī)定不能使用無人機,明白了當(dāng)某些攝影師為拍攝鳥兒飛翔的美景,故意驅(qū)趕候鳥,讓正在安靜休息或是吃食的它們驚叫著四下飛起,從而浪費了體力,這對它們是多大的傷害!
邵博士說,在一個地方同一種鳥類與人距離的遠近,是當(dāng)?shù)貙B類保護的一項指標,距離越近,則說明那里人們的生態(tài)保護意識越強。南昌的鯉魚洲堪稱是“世界上最近距離看白鶴”的地方,那天在去直播的路上,南昌高新區(qū)大路旁的田地里,也有覓食的白鶴和其他候鳥,與人相距不過一兩百米。邵博士認為,這表明南昌對候鳥保護的意識越來越強,“至少候鳥意識到在這里沒人傷害它,才敢離道路這么近”。
每一年,因為越冬候鳥的到來,鄱陽湖成為全世界矚目的耀眼明珠,它是中國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網(wǎng)”成員,也是亞洲最大的候鳥越冬地。我們保護了候鳥,就是保護鄱陽湖,也是保護我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文/圖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段萍 實習(xí)生高嘉欣 王硯楠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