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作為中國文房四寶之一,不僅是重要的實用書寫材料,同時也是表現(xiàn)中國書畫獨特藝術風格的重要因素。作為一種綜合的工藝品,墨同樣是書畫家至愛至賴的信物。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猶如名將之有良馬也?!?/p>
墨在我國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2世紀前,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jīng)開始利用黑色作為美術裝飾,這一時期的陶器上已經(jīng)有了黑、紅、灰色之分,其中黑陶和彩陶是最具地域特色的藝術精品。
在殷墟的發(fā)掘中,即有墨寫的甲骨。我國最早有關墨的記載的古文獻是《尚書》和《儀禮》,前者記載了墨刑,后者記錄了墨繩。后漢李尤的《墨硯銘》寫有“收契既造、墨硯仍陳”,可見墨的出現(xiàn)是很早的。
漢代文字學家許慎在所著《說文解字》中說到:“墨書黑也,從土從黑?!敝傅木褪翘烊荒?。所謂的墨應該是黑土,也就是土粉,最初未成任何形狀。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需要,以后出現(xiàn)各種形式,從粉狀到丸、梃,從用手團揉改用墨模制成各種形狀,其間經(jīng)歷了漫長的過程。
制墨的工藝品種及主要材料大致分為松煙、石墨、漆墨、桐煙等。松煙是將油松樹皮火燒后留下的煙塵末;石墨并不是石質(zhì)的墨,而是石油經(jīng)過燃燒而形成的一種煙料,然后被制成墨;漆墨則是由土漆桐油燃燒后的煙料制成的墨;桐煙也同出此理。
秦漢魏晉時期的墨是以漆煙和松煙夾和而成,主要以松煙為主。魏晉時期,石墨逐漸湮廢。墨的最初形式是墨粉,待使用時再加調(diào)和。隨著紙的發(fā)明及書畫藝術發(fā)展的需求,墨的形式也隨之發(fā)生了變化,到了東漢時期,墨的形狀已是圓形,魏晉則變成螺形,隨后又出現(xiàn)了梃形即直號形,兩者在當時被統(tǒng)稱為“握子”,因為制墨時,在最初搗杵之后,需用手團攥,或單手攥成天然握子狀,或雙手捆成兩頭塵細,中間略粗的握手形狀,即丸形、機梃形。這一時期的制墨名家有魏朝的韋誕、晉朝的張金。
制墨業(yè)發(fā)展到了唐五代期間,已經(jīng)受到官方的重視,政府設官辦廠,專業(yè)生產(chǎn),其主產(chǎn)地由前代的扶風、延州等地擴展到易水和潞州,因為這些地方所長松樹繁多且質(zhì)地上乘,是制造名貴墨品的上好原料。唐末安史之亂,大量墨工南下,導致制墨中心南移,此后徽墨雄踞天下。這一時期制墨業(yè)名家輩出,如李陽冰、祖敏及徽墨創(chuàng)始人奚超、奚廷 王圭 父子等。制墨工藝到了這一時期更加完善。李白有詩云:“上黨碧松煙,夷陵凡砂末。蘭麝凝珍墨,精光乃堪掇。”墨中往往“以雜為寶”,除了以煙和膠為主要原料外,又添加珠粉、犀角粉、麝香、蘇木、蛋白、芙蓉花汁等等,與煙、膠一同搗和,以增加墨的光澤、硬度、防腐和香氣,可經(jīng)久不敗,用以寫字作畫能歷久彌新。
墨的煙料搗杵原來盡用人力,因為人的握力太小,于是又發(fā)明了墨模。墨模的壓力大,因此制成的墨質(zhì)理堅實而耐用;也因為有了墨模,墨的形狀更加豐富。
宋元時期制墨主要是徽墨的天下。寶和三年,徽墨正式定名,墨的加工工藝也更加完善,墨中還加入了藥物。此時民眾不但用墨,也開始藏墨,因此墨印出現(xiàn)了由實用邁向工藝品的發(fā)展方向,當時的制墨家有張遇、潘佑、汪遇等,他們制的墨皆被人視為珍品。宋墨在采料方面,有了用松煙和油煙兩條途徑,在藝術加工上有“狻猊”、“九子”、“犀角盤雙龍”等;并且巧妙利用了腦麝與金箔的關系,使徽墨達到了“淫巧奢靡”的極點。這些精品都屬御用墨。
到了明代,桐油煙與漆油煙制墨方法被廣泛采用,其墨色黑潤、氣味馨香,明代和清代期是徽墨的盛世,墨模圖案的繪刻和裝潢漆匣的制作,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磨也成了達官貴人的互贈禮品。帶有裝璜形式的成套從墨到集錦墨,更顯示了當時制墨的高超工藝,墨也為一種達管貴人之間的禮品而相送,干魯、程君房、曹素功、胡開文等均是當時制墨業(yè)的名家。
清代的制墨業(yè)雖及不上明代的規(guī)模,但康、乾二朝均善于書,對墨的制作極為注意,所以御制名墨,精絕千古。曹素功、汪近圣、胡開文、汪節(jié)庵四大制墨名家后稱“清四大墨王”。
此一時期代表性的品牌精彩紛呈,曹素功的品牌“紫玉光”、“蒼龍珠”等,胡開文的品牌“御園圖墨”、“御制棉花圖”、“萬壽圖”、“驪龍瑞”、“巷佩室”等,汪近圣制作的品牌“耕織圖”、“羅漢贊”等,圖案之精美、刻畫人物之細膩,造型之雅致,裝潢之考究達到了空前絕后的程度。
清 御制棉花圖四十七錠墨
清后期,制墨用的大量漆和桐油等原材料遭掠劫出口,中國制墨業(yè)開始漸漸衰落,及至后來墨汁的出現(xiàn),更給了傳統(tǒng)制墨業(yè)以致命打擊。胡開文墨業(yè)出品“地球墨”曾獲得巴拿馬世界博覽會金獎,為中國制墨業(yè)贏得榮譽,但在沒落的大潮中不過回光返照而已。
胡開文 地球墨
墨汁的發(fā)明
清朝同治年間,湖南一個姓謝名松岱的文人進京趕考,名落孫山,深感研墨太費時間,耽誤答卷。他當時想,如果能制出一種墨汁直接用于書寫,既省時又省力,不就可以“一藝足供天下用”嗎?于是經(jīng)過多次試驗,他終于選用油煙,再加上其他輔料,制成了同墨塊效果相同墨汁。一經(jīng)上市,便受到文人墨客的歡迎。同治四年,謝松岱在北京琉璃廠44號開設了第一家生產(chǎn)經(jīng)營墨汁的店鋪,店鋪名稱叫“一得閣”,并親手書寫牌匾,懸掛于門前。從此,中國制墨業(yè)進入了墨汁為主導的時代。
............................華 麗 分 割 線...........................
眾親們好!小編在做好本平臺編發(fā)的同時,已開通硯田書院騰訊微博,一是除了同步播發(fā)微信公眾平臺的內(nèi)容外,另外播發(fā)些與傳統(tǒng)文化相關文章;二是預防公眾平臺有故障時及時轉移到騰訊微博上發(fā)送。敬請眾親們加收聽。(硯田書院微博號:xz100sf )
為了方便同道交流學習,硯田書院群也已建好,可以容納100人,先到先進,莫失良機。掃描下面的二維碼即可加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