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選項中,對詩詞理解有誤的一項是(3分)
A.“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兩句詩描寫詩人在東籬下采摘菊花,遠處的南山悠然映入眼簾,表現(xiàn)了陶淵明辭官后的閑適心情。
B.《春夜洛城聞笛》中“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兩名,寫詩人聽到人們晚上唱起告別的歌曲,看到人們折柳相贈,不由得產(chǎn)生思念故鄉(xiāng)的情思。
C.暮春時節(jié),花兒凋零,燕子歸來。面對此景,詞人晏殊寫下“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句子,表達了自己傷春惜時之感。
D.宋代詞人辛棄疾登高望遠,看到江山雄偉壯麗,江水奔流不息,想到古代縱橫馳騁的英雄人物,感慨萬千,寫下《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一詞。
這道題的答案是B。理解主要錯在“折柳”二字?!罢哿痹谶@里并非指折柳枝這個動作,而是指一首名曲——《折柳曲》。這首曲子讓當年的不少考生丟掉3分。
下面,就是那些曾在唐詩宋詞中響起的名曲。
北朝樂府有《橫吹曲》,傳說是漢代張騫從西域引入,音樂家李延年為之作新聲,魏晉時亡失。《折楊柳》曲中滿含離情別緒,容易勾起客鄉(xiāng)愁思。
王之渙《涼州詞》詩云: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那在羌笛中吹響的,便是這支曲子。另外,李白“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杜甫“故園楊柳今搖落,何得愁中曲盡生?”,其中引發(fā)詩人思鄉(xiāng)之愁的,也是《折楊柳》。
《梅花落》也是漢樂府中二十八橫吹曲之一,自魏晉南北朝以來,一直流傳不衰,是古代笛曲的代表作。此曲表現(xiàn)怨愁離緒、思鄉(xiāng)之情。如:
李白《黃鶴樓聞笛》詩云:“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备哌m《塞上聽吹笛》:“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jié)M關山?!?/span>
兩位詩人,都因《梅花落》而牽動鄉(xiāng)愁。
類似表達故園之思、羈旅之愁的名曲,還有《陽關三疊》和《渭城曲》等。
雖然同《折楊柳》《梅花落》一樣,《關山月》也常常惹起鄉(xiāng)愁,但這首曲子,更多在邊關將士的耳邊響起,表達的是征戍離別之情。
詩人王昌齡就特別喜歡這首曲子,在組詩《從軍行》中多次提到,如“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關山月》曲子短小,曲風古樸大氣,聽來蕩氣回腸。你可以點開下面的鏈接來聽(古琴)。
李益《從軍北征》詩云:“天山雪后海風寒,橫笛偏吹行路難。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向月明看?!边@里吹響的笛聲是《行路難》。
她是一支聲情哀怨的笛曲,內(nèi)容有世路艱難、離別悲傷之意。
在李益詩中,用了“遍吹”兩字(這里的“偏”通“遍”),點明響在詩人耳邊不是獨奏,而是合鳴,它奏出了戰(zhàn)士們的心聲。
“后庭花”本是一種花的名,生于江南,多在庭院中栽培,故稱“后庭花”。南北朝陳朝亡國皇帝陳叔寶以此為名填詞,傳說陳滅亡的時候,陳后主正在宮中,與愛姬妾孔貴嬪、張麗華等聽著此曲盡情玩樂。
《玉樹后庭花》后被稱為“亡國之音”“靡靡之音”。杜牧有詩《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后面的問題(2002年全國卷)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
【答案】'折柳'這首曲子寓有惜別懷遠之意。本詩抒寫了思鄉(xiāng)之情,而這種思鄉(xiāng)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感謝你每天都“在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