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陽益胃湯 (轉載)
【組成】 黃芪二兩(60g) 半夏湯洗 人參去蘆 甘草炙,各一兩(各30g) 獨活 防風 白芍藥 羌活各五錢(各15g) 橘皮四錢(12g) 茯苓 柴胡 澤瀉 白術各三錢(各9g) 黃連一錢(3g)
【用法】 將藥研為細散狀,每次服9~15g,可加生姜5片,大棗2枚,用水煎煮,飯后溫服。用湯劑可用原方量的1/5。
【功效】 益氣升陽,清熱除濕。
【藥理作用】 具有保護胃黏膜、抗心肌缺血、抗肝損傷、抗腫瘤、抗突變、促進蛋白質合成、增強機體免疫力等。
【適用范圍】
1.中醫(yī)病證 脾胃虛弱,濕熱滯留證:怠惰嗜臥,四肢不收,體重節(jié)腫,口苦舌干,飲食無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調。
2.西醫(yī)疾病 慢性腸胃炎、胃下垂、重癥肌無力、子宮脫垂、胎動不安、功能性子宮出血等病的臨床表現符合脾胃虛弱,濕熱滯留證者。
【知識要點】
1.升陽益胃湯組成中藥效與用量之間的必然關系,煎藥與服用之間的相互關系,功用與藥理作用之間的內在關系,中醫(yī)證與西醫(yī)病之間的互補關系。
2.掌握黃芪配人參、白術、茯苓,獨活配羌活、防風,陳皮配防風,澤瀉配茯苓,柴胡配黃連之間的用量及相互作用關系。
3.方中用辛散藥如防風等非在解表而在升陽,用半夏非在降逆而在兼防升散太過。
【臨床運用】
1.用藥特點:方中用黃芪、人參、白術、甘草益氣,人參偏于峻補,甘草偏于平補,白術偏于燥濕,黃芪偏于固表;柴胡、防風、羌活、獨活辛散升舉,柴胡偏于疏達升舉,防風偏于辛散溫通,羌活偏于辛散通絡,獨活偏于苦辛化濁;黃連清熱燥濕;澤瀉、茯苓利濕,澤瀉偏于清利,茯苓偏于益氣;陳皮理氣化濕;半夏醒脾燥濕;芍藥補血緩急;又,茯苓與黃芪、人參等配伍以益氣,與澤瀉配伍以利濕;方藥相互為用,以益氣升陽,清熱除濕為主。
2.用量特點:方中用藥14味,益氣健脾藥5味如黃芪、人參、白術、甘草,用量總和是120g;辛散升舉藥4味如柴胡、防風、羌活、獨活,用量總和是54g;滲利藥2味如澤瀉、茯苓,用量總和是18g;清熱藥1味如黃連,用量是3g;理氣藥1味如陳皮,用量是12g;降逆藥1味如半夏,用量是30g;補血藥1味如芍藥,用量是15g;其用量比例是40∶18∶6∶3∶4∶10∶5,從用量分析方藥主治,病是脾胃虛弱,濕熱滯留證。
3.煎服的特殊性:升陽益胃湯方名雖是湯劑,但在應用時則是湯散合劑。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