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育人主要靠父母?
家庭是復印機,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如果復印件出了問題,那么我們一定要回溯到原件上去找問題。俞敏洪說,他繼承了父親的寬厚,又從母親身上學到了堅韌?!笆俏业母改赋删土宋??!本拖瘛?span>中國合伙人》中的“成東青”一樣,由于來自農(nóng)村,進入北大學習的俞敏洪至少有三個自卑的地方:一是普通話不標準;二是家庭貧困;三是形象不佳。相比“孟曉駿”的優(yōu)越感、“王陽”的灑脫,俞敏洪一度心情郁悶,“差點得抑郁癥”,后來通過努力閱讀,才慢慢克服了心魔。
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俞敏洪堅信,父母的素質決定孩子的一生。他建議父母要懂得發(fā)展自我,不僅有能力養(yǎng)育孩子,還要有能力引導孩子。不管你是從事什么職業(yè)的,農(nóng)民也好,裁縫也好,一定是有自己的正向資源和主文化的。根據(jù)《中國合伙人》中透露,俞敏洪的父母不是農(nóng)民就是裁縫之類靠雙手吃飯的普通勞動者。
什么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很多人誤解素質教育,以為素質教育就是去學馬術、學冰球、學芭蕾、學茶藝、學古箏、學葡萄酒,到處游山玩水親近大自然,一年出國兩次見世面。其實素質教育,拼的不是父母的錢財,拼的是父母的素質。這個素質,主要表現(xiàn)在五個方面:一是穩(wěn)定的工作;二是穩(wěn)定的情緒;三是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四是求知欲望;五是平和心態(tài)。最成功的父母,是教會孩子像95%的普通人一樣幸福地活著,而不是拔苗助長地逼他們成為被幸運骰子投中的那5%。
有一對在鄉(xiāng)下開裁縫鋪的夫妻。他們的孩子成長在“前店后家”的惡劣環(huán)境里。這對夫妻很忙碌,幾乎沒有時間管教孩子,但他們努力做好每一件衣服,跟每個顧客交朋友,與人為善,情商很高,情緒管理能力很強。
夫妻相敬如賓,說話輕言細語,裁縫鋪里沒有電視機,地上、床上都堆著書。很多書都是二手便宜貨,但知識并不廉價。裁縫鋪的孩子從小玩書,長大讀書。老大喜歡音樂,一個顧客送了他一把二手吉他,另一個顧客送了他一個二手電子琴,他自學。到了大學組樂隊,大四拿到頂級大公司的offer,公司看重的不僅是他的學習成績,還有他廣泛的興趣愛好,超強的社團組織能力。
這對鄉(xiāng)下夫妻不富有,但他們即使做著最卑微的工作,也有不斷向上、向好的心。所以他們的兒女也像俞敏洪一樣有出息,能成事。父母教育孩子,不僅僅是指用嘴巴對孩子說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通過一言一行,做給孩子看。這種素質的教育,任何人都替代不了。這個東西,老師也不一定教得了。
什么才是真正的寒門?
老師的職責是進行最基礎的知識入門培養(yǎng)。針對孩子的特長、喜好進行的素質教育只能靠家長。過去有“寒門出貴子”的說法,說窮苦人家的孩子知道珍惜,發(fā)憤圖強,最終學有所成,出人頭地?,F(xiàn)在也有一個新觀點:“寒門再難出貴子”。這個寒門其實是指:那些不懂孩子成長規(guī)律,有能力養(yǎng)育孩子卻沒能力引導孩子,無法對孩子進行素質教育的家長。
這個寒門,已不僅僅是財務狀況的概念了,更重要的是:父母有沒有準備好,能不能成為孩子最寶貴的教育資源。寒門,不是窮在錢上,而是窮在思維上;不是缺乏經(jīng)濟基礎,而是缺乏見識,成長,缺乏教育資源。裁縫不一定是寒門,教授卻可能是寒門;農(nóng)民不一定是寒門,銀行家卻可能是寒門。
①只生不養(yǎng),生完扔給老人的,是寒門。
②喪偶式育兒,父親在孩子成長中不作為的,是寒門。
③盲目攀比,只看成績,不愿意了解孩子喜好的,是寒門。
④不知道未來人才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個性化的,是寒門。
⑤成功觀單一,把父母的夢想簡單粗暴地嫁接在孩子身上的,是寒門。
⑥自己從來不看書、不學習、不成長,卻要求孩子成功的,是寒門。
⑦從不關注孩子內(nèi)心成長和幸福能力的,是寒門。
也許你還喜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