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匈帝國這個國家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奧匈帝國在歷史沙上雖然只存在了短短的52年,但在當時也是能夠與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并列的歐洲五大強國之一,不管是其國土面積、人口規(guī)模、還是在工業(yè)生產能力、軍事力量等方面,都位居歐洲前列。
奧匈帝國之所以強大,那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哈布斯堡家族的功勞,哈布斯堡家族在歐洲歷史上可謂是叱咤風云,神圣羅馬帝國從1438年就被該家族世襲掌控,在其鼎盛的查理五世時期,神圣羅馬帝國的軍隊橫掃歐洲,那時候的英國、法國、德國這些現(xiàn)在的歐洲強國,在當時都是被入侵和蹂躪的對象。查理五世作為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君主,擔任西班牙國王、尼德蘭君主、德意志國王、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建立了橫跨歐、美、非三大洲的日不落帝國。
在19世紀初,隨著法國的崛起,拿破侖帶領法國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在反法同盟第三次被拿破侖打敗以后,拿破侖解散了神圣羅馬帝國。奧地利弗朗茨二世將他統(tǒng)治下的奧地利大公國、波西米亞王國、匈牙利王國以及位于意大利和波蘭等處的領土合并為奧地利帝國,自稱為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并借機整合哈布斯堡王朝的領地,奧地利帝國時代開始。1806年,弗蘭茨放棄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稱號。
可以說奧地利帝國是奧匈帝國的前身,那么哈布斯堡家族為何要將奧地利帝國變成奧匈帝國呢?銘蘇先生具體給大家分析一下:
第一、奧地利遭受戰(zhàn)爭的打擊,實力大幅衰落。
拿破侖同奧地利之間發(fā)生的數次戰(zhàn)爭,沉重地打擊了奧地利,使奧地利遭到極大的削弱。神圣羅馬帝國也宣告解體,使奧地利失去對邦聯(lián)的控制權。此前奧地利瓜分勃艮第獲得的法國東北領土在此時喪失殆盡,就連首都維也納也被數次攻破,同時各地民族主義興起,意大利獨立,失去了意大利北部大片領土。普奧戰(zhàn)爭的失利,使奧地利被排除在德意志德國之外,從此奧地利不管是自身實力,還是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力都大幅下降。
第二、提高匈牙利地位,取得匈牙利的支持。
匈牙利原來是奧地利帝國境內第二大民族,此前由于奧地利曾對匈牙利革命進行鎮(zhèn)壓過,匈牙利人一直不滿奧地利的統(tǒng)治,奧地利弗朗茨為了獲得匈牙利的支持,試圖同匈牙利貴族談判,但是匈牙利貴族只接受二元體制,于是弗朗茨將匈牙利升級為匈牙利王國,并兼任匈牙利王國的國王,這才有了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是歐洲強國林立,北邊有德國和英國,東部有俄羅斯帝國,南部有奧斯曼帝國,西部有法國和意大利,在這種環(huán)境下,為了獲得利益,需要同周邊的國家進行結盟最為有利,所以德國、奧匈、俄羅斯多次結成同盟。同時,奧匈帝國也利用周邊國家的矛盾進行領土的擴張,比如向巴爾干半島擴張。當然,奧匈帝國對波黑的吞并,最終引發(fā)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奧匈帝國國土面積6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000萬人,奧匈帝國工業(yè)制造能力比較強,尤其是機械、儀表、以及武器制造產業(yè)發(fā)達,斯柯達兵工廠生產的重炮武器雄踞世界第一。因此奧匈帝國也是當時的世界強國,也曾參與過歐洲列強對中國的殖民瓜分活動。
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奧匈帝國戰(zhàn)敗,從奧匈帝國分裂出的國家有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爾維亞、黑山、克羅地亞共和國、斯洛文尼亞共和國、馬其頓共和國、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共和國等,此外波蘭、羅馬尼亞、意大利也獲得部分前奧匈帝國的領土。
那么,奧匈帝國作為世界強國,為何被肢解呢?
第一、戰(zhàn)爭使國家實力大幅受損,失去對整個帝國的控制力。
一戰(zhàn)是一場帝國主義之間爭奪生存空間和海外殖民地的戰(zhàn)爭,奧匈帝國同德國和奧斯曼帝國結成同盟,同英、法、俄羅斯等國作戰(zhàn)。一戰(zhàn)歷時4年,30多個國家,15億人口卷入戰(zhàn)爭,傷亡人員3000萬,造成嚴重經濟損失。奧匈帝國在戰(zhàn)場戰(zhàn)爭中遭受重創(chuàng),大批士兵被送上前線而不再歸來,經濟損失和軍事力量的消耗,使帝國失去對整個國家的控制。
第二、缺乏占多數的主體民族,民族凝聚力差。
奧匈帝國雖然是二元制國家,但是其境內民族眾多,由日耳曼人、匈牙利人、捷克人、波蘭人、烏克蘭人、羅馬尼亞人、克羅地亞人、斯洛伐克人、塞爾維亞人、斯洛文尼亞人、意大利人等組成。但是在帝國內部兩大民族,日耳曼和匈牙利也不占主體地位,就是在奧地利內部,日耳曼人也只占到36%,匈牙利內部匈牙利人也占不到半數。捷克人、波蘭人、烏克蘭人、斯洛文尼亞人和意大利人都試圖在奧地利部分獲得更大的發(fā)言權。同時在匈牙利部分,羅馬尼亞人、斯洛伐克人、克羅地亞人和塞爾維亞人也向匈牙利人的統(tǒng)治挑戰(zhàn)。奧匈帝國不像德國、法國、俄羅斯這些國家,都有占到一半以上的主體民族,正是由于缺乏主體民族,使整個國家比較松散,在關鍵時刻不能凝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反而一遇到危機就會各自紛飛,各立門戶。
第三、奧地利和匈牙利之間的矛盾是帝國解體的重要原因。
奧匈帝國作為一個二元制國家,雖然有皇帝進行統(tǒng)領全局,但是卻存在著三個政府,皇帝直接掌控下的中央政府、匈牙利政府和奧地利政府,并且兩個地方政府都有自己的議會和首相。雖說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但是在實際運行中,皇帝的權力也是有限的,主要負責軍事、外交和對外貿易等方面的職權。但是由于奧地利和匈牙利兩個地區(qū)的發(fā)展不均衡,在國家費用承擔,國家地位,以及在國家事務上存在矛盾和沖突,再加上匈牙利民主主義的興起,這些都為日后帝國的解體埋下了隱患。
奧匈帝國是哈布斯堡王朝在奧地利帝國衰落以后,為了重振帝國所創(chuàng)建的一個新的國家,也是奧地利向匈牙利妥協(xié)的結果,但是這種二元結構自開始就是不牢固的,因此在國家遭遇重大打擊之后很容易解體。雖然奧匈帝國在強國林立的歐洲位列五大強國,但是奧匈帝國與其他歐洲強國相比,顯然在自身實力和國家凝聚力上相差了一大截,再加上帝國內部紛繁復雜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在一戰(zhàn)的打擊下走向解體。不過以奧匈帝國的體量,假如放到今天的歐洲,也算得上是一個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