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黃和藤黃是同一種中藥材,是后者的別名,也就是某一個地區(qū)的叫法,玉黃在《海藥本草》里就已經(jīng)記載過,為藤黃科植物藤黃的樹脂為藤黃科植物藤黃的膠質(zhì)樹脂。在中醫(yī)上認(rèn)為具有消腫、攻毒、止血、殺蟲、祛腐劍瘡的功效和作用,在食用玉黃需要注意的是有大毒。過量可致死。
需要注意的是玉黃為含有毒性較強(qiáng)中藥材,食用需要咨詢醫(yī)師。
在《中華本草》上介紹玉黃具有消腫、攻毒、止血、殺蟲、祛腐劍瘡的功效。對癰疽腫毒;潰瘍;濕瘡;腫癬;頑癬;跌打腫痛;創(chuàng)傷出血及燙傷都有良好的作用。
玉黃具有峻瀉、止血消癰。主治癰疽疔毒、跌打損傷、金瘡腫痛、瘀血凝結(jié)。并可治絳蟲及水腫。的功效。主要作用為主治癰疽疔毒、跌打損傷、金瘡腫痛、瘀血凝結(jié)。并可治絳蟲及水腫。來自《全國中草藥匯編》
,酸比較澀嘴,有毒的中藥材,切勿自行食用。玉黃如果只是外用的,取適量本味中藥材,將藥材磨成粉末狀,加水調(diào)成糊狀,涂抹與患處、磨汁涂或熬督涂。內(nèi)服,0.0-3-0.0-6克,將本味中藥材做成丸劑或者散劑使用劑。食用舉例:治一切癰腫:雄黃、膽礬、硼砂、藤黃、銅綠、皮硝、草烏各一兩,麝香二錢。
《中華本草》
體質(zhì)虛弱者忌服,多量易引起頭昏、嘔吐、腹痛、泄瀉,甚或致死。
《中藥大辭典》
體質(zhì)虛弱者忌服,多量易引起頭昏、嘔吐、腹痛、泄瀉,甚或致死。
《全國中草藥匯編》
有大毒。過量可致死。
生境分部越南、泰國、印度等熱帶地區(qū)。
采收儲藏
在開花之前,在離地3m處將莖干的皮部作螺旋狀的割傷,傷口內(nèi)插一竹簡,盛受流出的樹脂,加熱蒸干,用刀刮下,即可。采收后就可以炮制藥材了,繼續(xù)了解玉黃炮制方法,制藤黃。一、先用豆腐一大塊,平鋪于盤內(nèi),中間挖一不透底的槽,將藤黃放人,再用豆腐蓋嚴(yán),置于籠屜內(nèi),放入鍋中,將此鍋再坐于大鍋內(nèi),隔水加熱,蒸至藤黃溶化,取出,冷卻凝固,去豆腐曬干。2.先將藤黃放入磁罐內(nèi),加入比藤黃多10倍量的鮮荷葉煎汁,將罐放入鍋中,隔水加熱40-60分鐘,至罐內(nèi)溶液呈紫紅色時,倒入銅鍋內(nèi)再煎,濃縮成糊狀,曬干。每藤黃斤約用荷 葉半斤煎法,去渣3.將藤黃加入鮮山羊血中,置銅鍋內(nèi),加水同煮5-6小時,去山羊血晾干。每藤黃1斤,用鮮山羊血半斤 -《中華本草》
藥材原始形態(tài)
常綠喬木,高約18米。小枝四棱形。葉對生,薄革質(zhì),橢圓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0-15厘米,先端鈍,基部楔形,全緣;葉柄長8毫米?;▎涡?,腋生,黃色,無柄;萼與花瓣均4片,圓形,覆瓦狀排列;雄花2-3,簇生,雄蕊多數(shù),集合成一亞球狀肉質(zhì)體,藥1室,橫裂,花絲短;雌花單生,較大,具退化雄蕊約12枚,基部合生,柱頭盾形,子房4室,平滑是沒有毛的。漿果亞球形,徑約2厘米。種子4枚。開花期間11月。結(jié)果期間翌年2-3月。
一、《本經(jīng)逢原》:藤黃性毒,而能攻毒,故治蟲牙蛀齒,點(diǎn)之即落。毒能損骨,傷腎可知。
二、《得宜本草》:服藤黃藥,忌吃煙。按三黃寶蠟丸、黎峒丸,俱用藤黃,以其善解毒也。有中藤黃毒者,食海蜇即解。
中藥材別名就是同種藥材不同名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