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多先生曾說,中國古典詩歌發(fā)展到宋已走到盡頭了,其余的不必再看。竊以為,此言過矣!
大家都知道唐詩宋詞為一代之文學代表。唐詩自不必說,是中國古典詩歌發(fā)展的高峰,就是宋詩在一般讀者心中也占有一席之地,而明詩,領略其中佳處的人甚少。文學史中,明清詩文無大家是公認的觀點,但無大家未必同等同于無佳作。
以下兩首明詩絕不遜色于唐宋名家。其格調之高雅、境界之幽深,語言之清麗,情懷之高遠,都有勝過前人之處。
第一首是 高啟《梅花》詩:
瓊枝只合在瑤臺,誰向江南處處裁。
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臺。
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
首聯(lián)兩句寫像梅花這樣瑰麗的風姿,本來應該充任瑤臺上的瓊玉,卻不知被那位仙人栽到了江南的處處山林。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見到梅花的倩影,只有在那清風明月的林泉之下, 孤傲的隱士,絕世的美人才能一睹梅花的清容,此兩句也是在寫梅花的風骨與魂魄。
這一枝月色朦朧中縞衣飄飄的梅花,一方面向我們展示了其孤芳自賞、幽潔標舉的精神志趣,另一方面也透露了作者內心深處不甘淪棄的孤清落寞。松竹梅為歲寒三友,歷來受到中國文人的喜愛,歷史上詠梅之作也車載斗量,但寫盡梅之品格、韻味者者非高啟高季迪莫屬!
高啟字季迪,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元末曾隱居吳淞江畔的青丘,因自號青丘子。明初受詔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編修。
高啟為人孤高耿介,不羨功名利祿。洪武三年秋辭官不受,被賜金放還,因蘇州知府魏觀案,高啟受株連腰斬。一代才人無善終,這是明初朱元璋高壓政策之下一個普遍現(xiàn)象。
曹雪芹《紅樓夢》中《終身誤》的曲子,有“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之句,其構思恐怕也受到高啟詩句的啟發(fā)。
另一首是袁凱《白燕》詩:
故國飄零事已非,舊時王謝應見稀。
月明漢水初無影,雪滿梁園尚未歸 .
柳絮池塘香入夢,梨花庭院冷侵衣。
趙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陽殿里飛 。
此詩開頭兩句便出語不凡?!?/span> 故國飄零事已非,舊時王謝應見稀”,這兩句化用劉禹錫'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詩句。此句有雙重含義,一是照應上句故國飄零、人事滄桑之意,二是借典起興,將一個蘇世獨立,抱定操守,不為名利所動的'白燕'形象全力推出。
而中間的“柳絮池塘香入夢,梨花庭院冷侵衣”兩句,則是直接借用了北宋詞人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的意境。
在詩中,白燕是詩人的自我寫照,表現(xiàn)了作者四顧茫然、孤獨苦悶、無所適從的人生困境。這不僅是一己的心跡,也是元代以致歷代知識分子普遍存在的自戀自賞而又自傷自悼的情結。
此詩借物言志,與高啟梅花詩一樣,也是借白燕來表明自己遺世獨立,不為名利所動的高潔人格,但表現(xiàn)手法上更為含蓄婉約,寄托遙深而又無跡無痕。
作者袁凱:生卒年不詳,字景文,號海叟,明初詩人,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少時以《白燕》詩得名,人稱“袁白燕”。
袁凱洪武年間任御史,得罪太祖,靠偽裝瘋癲才得幸免,以病歸,終免于難,是明初著名文人中少有得善終的一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