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將得勝歸來已功高蓋主,自愿解甲歸田!皇帝:你留下,我不殺你
要說到功高蓋主,中國歷史上有數(shù)不盡的人有此經(jīng)歷,在他們得到自己功勞帶來的榮耀和回報時,或多或少的都會有點高興有點驕傲,時間久了可能就會出現(xiàn)自以為是目空一切的情況。也是正因為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他們到最后都沒有一個好的結(jié)果,他們會惹怒了皇帝,讓皇帝對自己的地位產(chǎn)生了擔憂,進而為了確保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就一定會想盡辦法來解決掉他們。
就好比幫助劉邦從弱到強一統(tǒng)天下的韓信,他一生都鞠躬盡瘁,絕無二心的輔佐劉邦,立下了無數(shù)戰(zhàn)功,可是在漢朝才建立的時候,劉邦卻殺了他。說到底還是韓信功勞太大,遠遠超過了自己,對自己有了一定的威脅,只有除掉他自己才能高枕無憂。
當然除了韓信,還有不少名將都是如此。也不是只有劉邦才會屠殺功臣,朱元璋更是做得比他還過分。對待功臣做得較好的皇帝還是宋太祖趙匡胤,他在陳橋附近發(fā)動了兵變,建立了宋朝,他同樣擔心那些位高權(quán)重,功高蓋主的功臣,威脅自己的統(tǒng)治,但他并沒有殺害他們,而是杯酒釋兵權(quán),讓他們告老還鄉(xiāng),不讓他們再接觸政治。但這也有弊端,宋朝武將的地位一下子就被削弱了很多,出現(xiàn)了文強武弱的局面,這也直接導致了后來宋朝倍受周圍其他國家欺負,動蕩不安。
那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和其他人都不一樣,他最后功成身退,依然深受皇帝喜愛,他就是戰(zhàn)國后期秦國名將王翦,他是和白起蒙恬齊名的將軍,在秦國的軍隊中名望很高,為多次幫助秦王征戰(zhàn)其他國家,大多都是得勝而歸。既贏得了皇帝的信任,還榮獲了無數(shù)的名譽和地位??梢哉f在當時除了秦王,王翦的地位是最高的。
在沒入軍隊以前,王翦只是一介武夫,力大無窮,武藝高強。可是他對行軍打仗卻是一竅不通,這樣的話在軍隊中很難再發(fā)展下去,畢竟短腿的人跑不遠。后來他開始發(fā)奮,勤讀兵書,最后他在書中學到了很多實用的東西,也漸漸懂得了怎樣去排兵布陣,用智慧打勝仗。就這樣,在實行軍功爵位制的秦國,他慢慢的憑借自己的實力成為了一個小有名望的將軍。后來在秦王橫掃六國一統(tǒng)天下的征途中,率軍隊打敗了趙燕楚三個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得勝回朝后,當其他將軍都在為自己的軍功喜悅時,他卻變得愁眉苦臉起來。原來早在很久之前王翦就是一個大將軍了,在軍隊中的官職也是達了頂峰,再沒有什么官職可以用來封賞他了,而且他在軍隊中的名望大有趕超秦王的勢頭,他已經(jīng)功高蓋主了,此時的王翦,感到了來自秦王的恐懼,擔心招來殺身之禍。
基于這些,王翦想到了一個可以避免這一切發(fā)生的好方法,他跑到秦王跟前有點恐懼的說:“自愿解甲歸田,告老還鄉(xiāng)!”這樣的話秦王也不會太為難,更感受不到得勝歸來的王翦,其功高蓋主帶來的威脅,也產(chǎn)生不了要殺掉他的想法,自己還能因主動告老還鄉(xiāng)得到一些其他的封賞,榮歸故里,安度余生。一舉兩得,解決了這個一直困擾自己的難題。
可誰也沒有料到,中國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拒絕了他的請求,并跟他說到“你留下來,我不殺你”,打消了他的顧慮。其實秦王這樣做也不是沒有道理的,當時的秦國已經(jīng)是個中央集權(quán)的國家了,秦王所擁有的地位和權(quán)力遠遠超過了那些將軍,對他們也有絕對的控制力,所以不管他們功勞再高都影響不了他的地位,所以他才說出了這番話。
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王翦出面向秦王討要封賞,這點在秦王看來,就是此人一心只想著為后世謀求更多的土地、財物之類的東西,并沒有稱王稱霸的雄心,這也讓秦王放松了對他的警惕。王翦也因此成為了歷史上為數(shù)不多的功高蓋主卻還依舊活得瀟灑的人,不免有些感嘆,皇帝的心思難琢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