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屬西醫(yī)現(xiàn)代病名,屬心電圖診斷。中醫(yī)自古無此診斷,但癥狀包含在“心悸”,“心動悸”,“胸痹”,“厥心痛”,“心痛”,“心脹”,“心痹”,“心癉”中。中醫(yī)認為室性早搏是原有心臟病患者,心氣血陰陽不足,、水飲、痰濕、瘀血等病邪內(nèi)停心脈,導致心失所養(yǎng);或藥毒,手術損傷而發(fā)。或本無心臟病者,但有情志內(nèi)傷,心神被擾;或有外感邪毒高熱,余毒內(nèi)陷心肌不去;或有飲食內(nèi)困,煙、酒、茶毒內(nèi)攻心神等而發(fā)。西藥以Ⅱ類、Ⅲ類抗心律失常藥治療較好,但久服易致心動過緩,且室早難以消除;而介入治療為有創(chuàng)治療,價格昂貴,適宜特殊的病人,就僅室早而來,一般人都不愿意做。中醫(yī)藥治療室性早搏,療效好,室早容易消除。
一、中醫(yī)辨證論治
1.心氣不足 ,心陽不振 :癥見心悸氣短 ,頭暈乏力 ,自汗 ,動則易心律失常 ,苔薄白 ,舌質淡紅 ,脈細弱結代。若見形寒肢冷 ,面色白光白 ,或有水腫 ,動則氣短氣急 ,舌淡 ,脈沉細 ,殿為心陽不振之證候 ,治療以四君子湯加黃芪 ,補益心氣 ;如兼有神疲乏力 ,不耐疲勞 ,怠惰嗜睡 ,頭暈等癥 ,據(jù)李東垣的經(jīng)驗 ,是中氣不足 ,清陽不升 ,元氣不能上輸于心 ,可用補中益氣湯 ;如有心陽不振之證候 ,則與真武湯合用 ,補心助陽 ;若兼見脾腎陽虛者 ,真武湯可與理中湯合用。
2.心陰虧耗 ,氣陰兩虧 :癥見心悸易驚 ,心煩失眠 ,口于微熱 ,五心煩熱 ,盜汗 ,舌紅少津 ,脈細數(shù)結代。若兼見氣虛證候 ,舌偏紅 ,但苔薄少而不干者 ,屬氣陰兩虧 ,治宜滋養(yǎng)陰血、寧心定悸 ,可用天王補心丹 ;兼有嚴重失眠心煩者 ,為有火旺之證候 ,可合用黃連阿膠雞子黃湯 ;若兼有肝腎陰虧的證候 ,如頭暈、耳鳴、煩熱、腰酸、遺精等 ,可合用知柏八味丸或大補陰丸、一貫煎等 ;氣陰兩虛者 ,可用生脈散、炙甘草湯。
3.心虛膽怯 :癥見心悸 ,善驚易恐 ,遇驚則心悸 ,坐臥不安 ,少寐多夢 ,食少 ,惡聞聲響 ,苔薄 ,脈細帶數(shù)或虛弦、結代。治宜養(yǎng)心安神、鎮(zhèn)驚定志 ,可用平補填心丹。如夾痰者 ,其苔膩 ,可用十味溫膽湯。
4.痰飲內(nèi)停 ,心脈瘀阻 :癥見心悸 ,短氣 ,胸脘痞悶 ,痰多 ,食少 ,眩暈 ,惡心 ,渴不欲飲 ,苔白膩 ,有飲邪則苔滑膩 ,脈弦滑結代。如見胸痛時作 ,胸悶心悸 ,唇甲青紫 ,舌質暗或瘀斑 ,脈澀結代 ,為有瘀阻之證候 ,治宜理氣化痰 ,可用溫膽湯或導痰湯 ;若兼便秘者可加芒硝或生川軍 ;兼見失眠 ,煩躁 ,口干苦 ,舌紅苔黃膩者 (或干膩 )為痰火內(nèi)擾 ,可用黃連溫膽湯 ;兼有飲邪者 ,可合苓桂術甘湯 ,或金匱腎氣丸、濟生腎氣丸 ;心脈瘀阻者可用血府逐瘀湯。臨床上痰瘀常?;ゼ?,兩法當應兼用。心脈瘀阻一證 ,也常與上述各證型相兼 ,治當權衡。
5.肝郁氣滯 ,陰陽失調 :癥見情志不暢 ,胸脅苦滿 ,月經(jīng)失調 ,經(jīng)行腹痛 ,經(jīng)前乳房結塊、脹痛 ,煩躁 ,月經(jīng)前后心悸加重 ,苔薄 ,舌淡紅脈弦。若見面部時有烘熱 ,汗出 ,怕冷 ,手足欠溫 ,心煩 ,易作口舌潰瘍等 ,為陰陽失調之象 ,于更年期更為易見 ,治療用逍遙散 ,疏肝理氣、調經(jīng)寧心 ;也可與甘麥大棗湯合用。陰陽失調者 ,可用二仙湯合生脈散加生熟地。
二.西醫(yī)治療
給予營養(yǎng)心肌,增強心肌代謝,改善冠脈血液循環(huán),控制早搏等對癥處理,選用鎂極化液(10%葡萄糖500ml,10%氯化鉀注射液10ml,25%硫酸鎂10ml,正規(guī)胰島素8U)靜脈緩滴并注意觀察血壓變化。復方丹參注射液14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靜滴,胺碘酮0.2g,1天3次,輔酶Q10片20mg,1天3次口服,6天1療程。
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在西醫(y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治療
1.炙甘草湯加減:炙甘草15g,紅參8g,麥冬12g,生地15g,桂枝8g,阿膠15g,麻仁20g,薤白10g,丹參30g,炒棗仁30g,茯苓15g,生姜6g,大棗10枚。根據(jù)中醫(yī)辨證:陰虛選加仙靈脾10g,熟附子6g;兼氣滯選加香附12g,枳實10g;兼瘀血加桃仁12g,紅花12g;兼痰濕加瓜蔞10g,半夏10g;伴心動過緩選加麻黃8g,細辛3g;伴心動過速或失眠、驚悸者選加龍骨15g,牡蠣15g,遠志15g。水煎,日1劑,分3次服,6天為1療程。
本癥屬于祖國醫(yī)學心悸脈結代等范疇,多因七情所傷,飲食失節(jié),過勞、寒冷、瘀血、痰水、水飲內(nèi)停、氣滯等,以致心、脾、腎等臟器虛損。主要以心氣、心血、心陽、腎陰、腎陽不足為根本。心氣虧虛推動無力,脈律不能正常運行而結代。所以治療本癥以益心氣、補心血、溫心陽、安心神、滋腎陰、補腎陽為主,方中以炙甘草為君補中州、紅參、麥冬益氣養(yǎng)陰復脈;丹參活血化瘀,大劑量有抗血小板集聚和鎮(zhèn)靜作用;苦參清熱燥濕,有抗快速心律失常的作用、薤白辛溫通陽散結,對胸悶、胸痛、憋氣效佳、茯苓寧心安神并可抗苦參敗胃、桂枝壯心陽,暢血行,改善血循環(huán)、生地、麻仁、阿膠養(yǎng)陰血、生姜、大棗調和營衛(wèi),諸藥相伍,具有益氣養(yǎng)陰補血復脈,通行心陽之效,使氣足血暢,脈行正常,心悸自愈。
2.養(yǎng)心室早安湯:桂枝15g,炙甘草10g,黃芪20g,生地20g,黨參20g,麥冬15g,五味10g,山茱萸15g,桑寄生15g,葛根15g,枸杞20g,香附10g。
有高血壓左心室肥厚者加杜仲,地龍,澤瀉,牛膝。有冠心病者加川芎,丹參,赤芍,姜黃,瓜蔞。有心肌病者加銀花,紅參,茯苓。有心肌炎者加洋參,銀花,連翹,黃芩。瓣膜,冠脈術后發(fā)者加杜仲,續(xù)斷,太子參。小兒發(fā)者劑量減半,加山楂,內(nèi)金,蒼術,蟬蛻。每日一劑,水煎,分二三次口服。連服1-3個月。
或配合中成藥:心寶丸 金水寶膠囊 地奧心血康膠囊 復方丹參滴丸 步長腦心通 生脈注射液等任選一二種應用。
四、預防
1.有胸悶,心悸不適的病人來診,應盡量做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以免漏診,也好進一步定位定性診斷。
2.有室早的病人應注意休息,勿過勞,勿加夜班,勿劇烈運動??缮⒉?,打太極拳,做八段錦。
3.室早病人宜保持心情舒暢,勿憂勿躁。
4.室早病人飲食宜清淡,戒煙酒、濃茶、咖啡。
5.預防感冒,感冒發(fā)燒要早治。對原發(fā)病要及時治療。
心臟在正常有規(guī)律的跳動過程中,突然出現(xiàn)的提前跳動,在醫(yī)學上稱為“過早搏動”,簡稱為“早搏”。發(fā)作時病人感到心悸或心前區(qū)有被擠壓一下的感覺,或者有懸空的感覺,嚴重時伴有頭暈、胸悶、心慌不適、坐立不安、肢體乏力。
早搏患者如在醫(yī)院進行過適當治療,回家后在飲食起居等方面應注意調養(yǎng),以鞏固療效,防止或減少早搏的發(fā)生。
休息 晚上宜早睡,不宜熬夜,保證每天30~60分鐘午睡。對有失眠者,應咨詢醫(yī)生服鎮(zhèn)靜劑、安神劑,以保證得到充分的休息,否則可造成中樞神經(jīng)功能的紊亂,使心肌興奮性增高而誘發(fā)早搏。如在心跳快時早搏較多,應該絕對臥床休息。如在心跳慢時早搏較多,可嘗試做一些簡單的日常生活自理活動。另外,勿看緊張或有刺激性的電影或電視,以防早搏。
飲食 宜清爽,并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不吃有刺激性的食物,不喝濃茶或咖啡。
情緒 應保持心情開朗,情緒穩(wěn)定,避免過度興奮和憂傷。
強身 為提高免疫功能,增強體質,在病情穩(wěn)定的情況下,可進行體育鍛煉,但不可過勞。要避免風寒侵襲,積極預防感冒。
中醫(yī)治療早搏有很好的療效。應用益氣養(yǎng)血、重鎮(zhèn)安神的方法,用定搏湯加減,其組成為:棗仁30g,石菖蒲15g,龍眼肉20g,珍珠母30g,當歸15g,丹參30g,黨參30g,五味子15g,黃芪20g,云苓15g,可配安神丸、珠珀散口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