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41年,劉徹登基,開創(chuàng)了四海承平的漢武帝時代。然而一開始被封為太子的并不是劉徹,而是他的長兄劉榮。
劉榮被廢為臨江王,膠東王劉徹于是順理成章上位成為新的儲君。
劉榮被廢后就藩,僅僅兩年,又被人以侵占宗廟土地修建宮舍的罪名告發(fā),奉詔入京接受問詢,又遇酷吏,不得不自殺,年僅二十出頭。
臨江王劉榮的悲劇一生的根源,絕大部分來自他的母親---漢景帝曾經(jīng)的寵妃栗姬。
栗姬為景帝生了三個兒子,自己備受寵愛,長子立為儲君,一時風光無倆。
恃寵而驕的栗姬非但沒有把景帝的諸多妃妾們看在眼里,甚至憑仗著太子生母、未來皇太后的身份,對景帝的姐姐館陶公主也有所怠慢。
館陶公主是個很有危機感的人物,為了自己和家族的切身利益,她提出聯(lián)姻,想讓自己的女兒陳阿嬌嫁給太子劉榮。
館陶公主算盤打得好,無奈栗姬不接招---她直截了當?shù)鼐芙^了大姑子的好意。
其實這樁婚事對于年少的太子來說十分有利,但是栗姬看不到這些。一路順風順水的好運氣讓她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和兒子們的未來也是一片坦途。
她眼里只看到館陶公主源源不斷地給皇帝進獻美色,威脅到她的地位(其實從館陶到平陽,給自己當了皇帝的兄弟送美女似乎是公主們的愛好)。嫉妒使栗姬心中對大姑子十分不滿,所以對于聯(lián)姻,栗姬毫無想法。
當然,這時候得寵的栗姬根本沒想到她犯了一個什么樣的錯誤。
這還不是最致命的。
景帝確實喜歡栗姬,或者至少他對栗姬有著某種程度的信任。所以他在某日問她,能否在他百年之后照看他其余的姬妾兒女。
這時候栗姬成為了作死的極致例子。她居然連表面功夫都不肯做,直接撂臉色---“栗姬怒,不肯應,言不遜”。
景帝大失所望,自此已經(jīng)有了廢立的想法。
公元150年,景帝廢黜劉榮,改立劉徹為太子。
栗姬幽死在皇宮的某一個角落里,她曾經(jīng)看不起的對手、劉徹的生母王美人笑到了最后。
原本拿得一手好牌的栗姬,究竟是怎樣敗給了處處都不如她的王美人呢?
第一,論遠見,栗姬不如王美人
栗姬的開局,確實是一片大好。只要她不作死,心胸再廣闊一些,眼光放長遠一些,仔細思量一下和館陶公主家聯(lián)姻能夠帶來的好處,她都不會一條路走到黑。
然而嫉妒怨恨,讓栗姬不但給自己樹立了強大的敵人,還白白把機會送給了王美人。
被栗姬下了面子的館陶公主權衡利弊,選擇了有“夢日入懷”吉兆的劉徹。王美人簡直是喜出望外,立刻就答應了。
接下去的歷史就直接按照館陶公主和王美人的想法走了。
第二,論心機手段,栗姬照樣不如王美人
館陶公主逮著機會就在皇帝身邊說栗姬的種種不是,甚至說她“祝唾其背”,行巫蠱之術。景帝半信半疑,并沒有追究。
但多年的感情和寵愛終于也有消耗殆盡的時候。
當朝廷官員奏請立太子母為皇后的時候,景帝積攢的怒火終于爆發(fā)了,非但直接處死進言者,還讓太子的位子換了個人坐。
當然,誰也不會想到這個可憐的出頭鳥其實是蠢笨過頭,被王美人的人手教唆了幾句,就自以為能對皇帝的家事提出建議。
最后,就自身認識來說,栗姬也遠不如王美人看得透徹。
皇帝的恩寵不過是過眼云煙,不可能長久。而傻傻的栗姬太過自信,從來沒有注意到她的高調(diào)耀眼有多么令人嫉恨,也完全沒有考慮到如何進一步加深自己母子倆的根基,而是把一切都寄托在搖搖欲墜的恩寵上。
而王美人看到的,是如何步步謀劃,建立重要的關系網(wǎng),把未來掌握在自己手心里。
所以,王美人成了最后的贏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