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盛世歡筵:權杖的游戲(92)
第一個提出'呂后’問題的,是劉仁軌。中宗剛剛被廢時,武則天寫信給留守長安的劉仁軌,讓他安心鎮(zhèn)守關中。
'仁軌復上疏辭以衰老,請罷居守之任,因陳呂后禍敗之事,以申規(guī)諫。’
劉仁軌先是說自己衰老不堪重任,接著便拿呂后作比,提出勸諫。他的報告原文沒留下來,起碼《全唐文》未收錄,但武則天有個答復,引用了他的一些話,說得還挺重:'呂后見嗤于后代,祿、產貽禍于漢朝。’呂后專權,不但后世名聲不好,自己呂氏家族也遭屠滅(呂祿、呂產是呂后兩個侄子)。意思太后專權一時爽,最終是個虧本的買賣。
這話對武則天有沒有用?有用,又沒用。
說沒用,因為之后武則天該專權照樣專權,能爽先爽,死后的事哪管得了那么多。
說有用,劉仁軌的話提醒了她:太后抓權是不牢靠的,外戚很容易被皇族反攻倒算。看來,要有點新思維才行。
武則天一向高調,這時卻把姿態(tài)放得很低,回信那叫一個謙虛:什么'遠勞勸誡,引喻良深,愧慰交集’,還有'公忠貞之操,終始不渝;勁直之風,古今罕比。初聞此語,能不罔然;靜而思之,是為龜鏡。’不僅謙虛,簡直謙卑。
武則天是個謙卑的人嗎?
領導一反常態(tài)對你客氣,你是不就該小心了?
不過,這次武則天不光嘴巴客氣,還實實在在給劉仁軌晉升爵位,而且,讓他安安穩(wěn)穩(wěn)在宰相位置上呆著,直到去世。
這情況怎么解釋?
有人說,劉仁軌雖然勸諫,但他的出發(fā)點是為武則天好,立場還是擁護武則天的,所以受到優(yōu)待。
這個說法不準確。
明明一個反對做呂后,一個偏要做呂后,怎么能說是擁護呢?
劉仁軌沒遭殃,真正原因有三條:
第一因為他處的位置。他是西京留守在長安,當時武則天和朝廷班子在東都洛陽。廢中宗后,武則天的主要精力放在穩(wěn)定中央上,長安那邊暫時顧不了。這種情況下,她不會貿然去動劉仁軌。
第二,劉仁軌轉彎快。前面講了,劉仁軌現(xiàn)在是一個'解事仆射’、圓滑的官僚。他勸諫完沒多久,發(fā)現(xiàn)武則天鐵了心要做呂后,立刻改變立場。不但改變立場,而且向武則天遞出投名狀。什么投名狀?等下講裴炎時再說。
第三,死得比較及時。劉仁軌上書在光宅元年(684年)年初,到垂拱元年(685年)正月就去世了。這中間還出了件大事:李勣之孫李敬業(yè)在揚州起兵造反,武則天忙著平叛,哪有功夫管他。而且借著平叛,她正要大開殺戒。高明的領導,做事情講究一張一馳,下狠手的同時,總要辦點善事,這樣才能更好地控制局面。于是,劉仁軌死后,'則天廢朝三日,令在京百官以次赴吊,冊贈開府儀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賜其家實封三百戶。’
乾 陵
至此,年逾八十的劉仁軌,不但實現(xiàn)了'富貴此翁’的人生目標,還大大享受了身后的哀榮。
作為力挽狂瀾、平定百濟的功臣,他完全有資格享受這個待遇;但作為李治死后,第一個公開反對武則天專權的大臣,不能不說這又是一種幸運。
武則天一貫的作風,第一擋我者死,第二有仇必報,忽然間如此大度,明顯不科學。而且你看她給劉仁軌的答復,專挑說得最重的話復述,你可以把它理解為感觸最深,也可以理解為對劉仁軌的不悅和威脅——這話說得好哇,我記下了!
大領導說話講究藝術,留有余味,讓人去猜。李世民講:'人主惟有一心,而攻之者甚眾。’人人都想猜中領導的心思,以求得自己的好處。那領導怎么辦?只好說些模棱兩可的話,讓底下人揣摩。揣摩的結果對自己有利,就再往前走走;不利,就退回來想別的招唄。
武則天的真實想法是什么?歷史已經給出了答案:她不但做了呂后,連皇帝也當上了。那么,她那些'愧慰交集’啊、'罔然’啊、'思之’啊等等,是不是全屬瞎話?假設劉仁軌多活些日子,他那個上疏算是進忠言呢,還是'違逆圣意’?
歷史沒有假設,劉仁軌已經蓋棺定論,而另一位宰相裴炎,可就再沒有他這種幸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