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綠標(biāo)即可收聽
德育故事 言傳身教 潛移默化 久習(xí)生效
最真實的人物
最中國的故事
最該學(xué)的榜樣
影響您和孩子一生的聲音
仁義禮智信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五常,最後壹個是“信”。信是講信用,言而有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仁義禮智都不可無信,所以信貫穿於五常。
對於“信”,古人有“壹諾千金”、“壹言九鼎”之說。信表現(xiàn)在外,包括心裏想的和嘴上說的要壹致,嘴上說的要和做的相符合,自始至終沒有二心,即使遇到變故也不動搖。
俗話說“小靠父母老靠子,老而無子命難全。”兩千多年前的淮陽,就有這樣壹位孝順媳婦。她在丈夫戰(zhàn)死沙場後,能夠忠貞不二,信守與丈夫的諾言,代夫孝母,真正做到了信德。
漢陳孝婦 夫戍邊隅
囑以養(yǎng)母 一諾不渝
陳孝婦,漢朝時期淮陽人,自幼賢淑貞靜,知書達(dá)理,鄰居都贊揚她的賢德。
陳孝婦十六歲出嫁。她的丈夫也是壹位孝子,從小家境貧寒,與母親相依為命。陳孝婦嫁來後,夫婦二人恩愛互敬,陳孝婦侍奉婆婆盡心盡力,壹言壹行都很守禮,生活充滿了溫暖與和樂。
但好景不長,結(jié)婚後不久,邊關(guān)有外敵侵?jǐn)_,國家征召士兵戍邊,軍書紛至沓來,十萬火急!陳孝婦的丈夫也在被征調(diào)的名單中。臨行前,陳孝婦的丈夫含淚看著母親對她說:“我如今就要長久與妳們分別了!沙場無情,生死難以預(yù)料。能夠活著回來固然是萬幸,萬壹不能回來,希望妳念我們夫妻的情分,代我奉養(yǎng)年老的母親,我即使死了也能瞑目了。”陳孝婦看著丈夫,毫不猶豫的說:“媳婦如同兒子,侍奉老母是我分內(nèi)的事。妳放心去吧,不必掛念老母。我既然答應(yīng)了妳,無論生死都不會改變。”
就這樣,婆媳二人相依為命,天天盼著他早日歸來。然而,盼來的卻是他戰(zhàn)死沙場的消息……噩耗傳到家中,婆婆與陳孝婦悲痛萬分,失聲痛哭。
然而,陳孝婦並沒有壹蹶不振,也沒有怨天尤人,她壹直記得丈夫臨行前對她的囑托,要照顧好婆婆。從此以後,陳孝婦侍奉婆婆,仍舊和丈夫在世時壹樣,紡織縫紉,養(yǎng)家糊口,對婆婆的照料更加無微不至。
婆婆感受到媳婦對她的壹片至誠孝心,也像自己的親生女兒壹樣待她。婆婆心疼她這麼年輕就要守寡,心中不忍,便想讓她改嫁。然而,陳孝婦卻堅決不肯答應(yīng),回答說:“媳婦聽說信是為人的根本,義是行為的規(guī)則。夫君臨行前囑咐我奉養(yǎng)婆婆,我已經(jīng)答應(yīng)他了。已經(jīng)答應(yīng)而不能有始有終,就是對丈夫失信,我死了有什麼臉面與丈夫相見。更何況您是我最親的人,媳婦怎能這樣做???”
聽了陳孝婦的話,婆婆十分感動,壹時老淚縱橫,拉著她的手激動的說道:“孩子啊,為娘實在不忍心看妳這麼年輕就守寡呀!”
陳孝婦也哭著回答道:“娘啊,侍奉您乃是我分內(nèi)之事。夫君不幸去世,不能盡他為人子的責(zé)任,如今您再叫我離開,沒有人奉養(yǎng)您,那便是顯明了夫君的不孝,也更是顯出我的不孝、不信又無義,那媳婦還有何顏面活在世間哪?您要是再勸我改嫁,我……”話沒說完,陳孝婦順手拿起桌上的剪刀就要自盡。婆婆見她如此堅定,不由失聲痛哭,從此再也不叫她改嫁了。
從此,陳孝婦更是盡心竭力在家奉侍婆婆,早起晚睡,日夜辛勤勞作,就這樣奉侍了婆婆二十八年,直到婆婆八十四歲時,壽終正寢。
陳孝婦為安葬婆婆,將房產(chǎn)和田地都變賣了,自己也終身奉守祭祀,完成她對丈夫的承諾,真可謂至誠至信!
淮陽太守得知她的事跡後,深受感動,便將她的孝行上奏孝文帝。孝文帝聽到陳孝婦信守承諾奉養(yǎng)婆婆的孝行後,也十分贊賞她,便下旨賜給她四十斤黃金,並免除她終身的徭役,以彰顯她的信義與孝行。可陳孝婦卻沒有接受,她終身不乞求於他人,壹點壹滴都是靠自己辛勤勞動得到的。
明代著名文學(xué)家和思想家呂坤對陳孝婦的事跡做出很高的評價,他說:“陳孝婦十六歲受丈夫的托付奉養(yǎng)婆婆,臨別時的壹句囑托,她用壹生來守護(hù)著。既沒有失信,又能盡心盡力照顧婆婆。雖然經(jīng)歷了很多辛苦,但始終沒有二心。如果沒有陳孝婦,那婆婆可能就會壹個人孤苦伶仃悲慘的死去了。”陳孝婦信守諾言,奉侍婆婆,至死不渝的真誠信念,深深值得我們稱贊與敬佩。
聽故事 長善根
立大志 做好人
親愛的聽眾朋友,今天的故事就講到這里,
感謝您的聆聽,我們下次再會!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