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方法不同效各異
拔罐時,利用火焰燃燒消耗掉罐中的大部分氧氣,并借火焰的熱力使罐內的氣體膨脹而排出罐內部分空氣,使罐內形成負壓,從而使火罐可以吸附在施術部位的皮膚上。
火罐治療的原理,一是活血作用
研究發(fā)現(xiàn),在火罐負壓吸拔的時候,皮膚表面有氣泡溢出,從而加強局部組織的氣體交換。同時負壓使局部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刺激機體自我調整,從而產(chǎn)生行氣活血、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促進臟腑功能恢復正常。
二是溫熱作用
在拔罐操作中對局部皮膚的溫熱刺激,能使血管擴張,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加強新陳代謝,使體內的廢物、毒素加速排出,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yǎng)狀態(tài),從而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促使疾病好轉。
三是調節(jié)作用
拔罐作用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末梢感受器,經(jīng)向心傳導,達到大腦皮層。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出調節(jié)信息,從而使患部組織代謝旺盛,吞噬作用增強,促使機體功能恢復。
拔罐時一般采用閃火法,即用鑷子夾住棉球,蘸取95%的酒精,用火柴點燃后在火罐內繞1~2圈,或稍作停留后,迅速退出并及時將罐扣在治療部位上即可吸住。火力旺、罐內熱度高、扣罐動作快,則罐的吸拔力大,可加強治療功效。根據(jù)不同的病癥和治療部位,可以對癥選用不同的治療方法。
1、閃罐
是指用較小的火罐,將罐子拔上后立即取下,如此反復吸拔多次,至皮膚潮紅時為度。適用于皮膚肌肉不太平坦,吸拔不緊或留罐有困難的部位??捎糜谥委熅植科つw麻木或功能減退的虛性病癥。比如肩周炎、膝關節(jié)疼痛、坐骨神經(jīng)痛等病癥的治療。
2、留罐
又稱坐罐,是指拔罐后將火罐留置一定時間,一般留5~15分鐘。適用于皮膚肌肉比較松弛而且平坦的部位。這些部位可以使用較大而且吸拔力強的火罐來操作。此法活血止痛功能較強,可用于治療慢性腰肌勞損,帶狀皰疹,感冒,腹瀉等病癥的治療。
3、走罐
又名推罐、飛罐。適用于面積較大,肌肉豐厚的部位,如腰背部、大腿等處。選口徑較大、罐口平滑的玻璃罐,先在罐口和治療部位皮膚上涂一些潤滑油脂,將罐吸拔好后,用手握住罐底,慢慢向前推動,來回數(shù)次,至皮膚潮紅為度。走罐與按摩、刮痧有異曲同工之妙,有利于皮膚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促進周周血液循環(huán),調節(jié)神經(jīng)功能而治療腰背疼痛、慢性疲勞等疾病。
4、藥罐
(1)煮藥罐一種配方是取艾葉、羌活、木瓜、川烏各10 克,將藥物裝入布袋內扎緊袋口,與竹罐一起放入清水中煮沸約15分鐘。使用時取出竹罐,迅速甩干水后放在治療部位上。適用于治療受風頭痛、風濕疼痛。
(2)另一種配方是取法半夏、生姜、桂枝各10克,細辛3克,放人布袋中與竹罐一起加水煮開 15分鐘。使用時取出竹罐,甩干水后迅速放在治療部位上。此法適用于治療哮喘、咳嗽、慢性胃炎等病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