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知識的普及,現(xiàn)代人都知道母乳喂養(yǎng)的好處,不僅對嬰兒成長發(fā)育好,更可以有利于母子之間的感情交流。因此,只要奶水充足,母親都會盡可能地用自己的乳汁喂養(yǎng)孩子。
然而在鋪天蓋地的古裝劇里我們卻發(fā)現(xiàn),古代不管是富可敵國的王公貴族,還是小有祖產(chǎn)的大戶人家,不論產(chǎn)婦健康與否,都會提前給孩子找好奶媽子,親娘則很少喂奶。
不僅要喂孩子吃奶,有的奶媽還得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陪伴他們直到成年,完全扮演一個“養(yǎng)母”的角色。
孩子被從小帶到大,往往會對奶娘懷有依賴之情,有時比對生母還要親近。
總結(jié)起來,與現(xiàn)代普遍的“喪父式育兒”不同,古代是“喪母式育兒”,也可以說成“父母雙亡式育兒”:小孩一出生,父母都不管,全權(quán)交給下人。
這就很讓人費解了,怎么十月懷胎生出來的孩子要拱手送給別人?自己又不是沒奶,為什么非要別人來喂?找個靠譜奶娘也不便宜,家里有礦???
1. 彰顯尊貴社會地位
奶娘是封建社會等級差別造成的一種舊的社會習俗,最早出現(xiàn)在什么時候,已經(jīng)說不太清楚了。但可以確定的是,為了加強對王族后代(太子、世子等)的教育,在西周時期就有奶娘這一職業(yè)出現(xiàn)。
西周時期,后宮挑選女子專職負責太子的教育,《禮記·內(nèi)則》中記載:“異為孺子室于宮中,擇于諸母與可者,必求其寬裕、慈惠、溫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為子師,其次為慈母,其次為保母,皆居子室。”
也就是說,在親娘之外,額外給太子選了三個“媽”,分別叫“子師”“慈母”“保母”。在這仨“媽”之外,還有嚴格挑選篩查出來的“乳母”,幾乎都來自于士大夫的妻妾中。
西周宮廷的這種做法,也對一般士大夫家庭的風氣產(chǎn)生了影響,《禮記·內(nèi)則》中說:“大夫之子有食母?!?/p>
食母就是奶娘。因此在古代,奶娘成了上流社會的標志、尊貴身份的象征、彰顯地位的必需品,誰家要是沒請幾個奶娘,出門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2. 養(yǎng)好孩子不如討好丈夫
雖說家有奶娘就等于家族高貴,但給孩子喂奶這件事在大戶人家看來,卻是一件下等人才干的事兒。直接給孩子喂奶的行為非常傷風敗俗,家主的夫人要嚴守婦道,有傷風化的事兒還得讓奶娘這種下人來干。
而且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特別嚴重,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庸,大戶人家三妻四妾是常態(tài)。女人從懷孕到坐月子,已經(jīng)很久沒有與丈夫親密接觸以及那啥啥過了,也沒有時間照顧丈夫。
如果再把戰(zhàn)線延長,分出精力哺乳照顧孩子,那“啥啥”生活根本和諧不了,遇到個渣男肯定早就把老婆遺忘到十萬八千里外去了。
同時,古代科技不發(fā)達,營養(yǎng)品少,也沒有什么孕后修復手段,經(jīng)常喂養(yǎng)母乳的女人會被掏空精力,熬夜照顧孩子也會讓皮膚越來越粗糙,懷孕期間走形的身材再也沒法恢復到從前。
就算不考慮外表,大戶人家豪門貴女嬌貴的身體也根本承受不了半夜起來照顧孩子的辛苦。如果自己哺乳,堅持不了多久就會快速衰老,還容易落下病根,體弱早亡。
種種后果無疑對爭寵百害而無一利,沒了恩寵,生出來孩子也沒什么大用處,最有可能的就是母子二人一起失寵,生活艱難。這樣看來,花錢雇人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女人可以留下大把時間拴住男人的恩寵,聽起來雖然悲哀,但古代社會對女人就是如此殘酷。
這種情況在皇家后宮最為常見,皇帝不僅是丈夫,還是整個天下的主人,他的寵愛自然更加重要。
后宮嬪妃們必須維持自己的美貌,也必須在生完孩子之后繼續(xù)像曾經(jīng)一樣,24小時待命,等待皇帝的寵幸,運氣好的還能再次受孕。
在后宮,孩子這玩意兒生的越多,活下來的幾率越大;活下來的越多,繼位的幾率越大。能笑到最后的才是人生贏家,孩子交給奶娘養(yǎng),省下時間和精力來搞宮斗才是最優(yōu)選擇。
3. 心有余而力不足
當然,也不是說古代當媽的都是狠人,放棄撫養(yǎng)孩子換取地位,有時候她們想自己喂,奶水卻不夠。因為古代生活條件遠不如現(xiàn)在這樣物資充足,就算是富貴人家也不能完全保證生完孩子都有奶水,古代又沒有奶粉,只能讓奶娘來了。
尤其是皇家,為了讓所有皇子公主茁壯成長,生母的奶量根本不夠,成規(guī)模成建制的奶娘隊伍是十分必要的。
明代沈榜的《宛署記》中記載,明代的奶娘專門機構(gòu)叫做“奶子府”,隸屬錦衣衛(wèi),每季度會精挑細選良家婦女40名入奶子府,稱為坐季奶子;另外還要挑選80名入冊備用,叫點卯奶子。所有“奶子”隨時待命,確保剛出生的皇子公主第一時間就有新鮮奶水喝。
此外,就算后宮嬪妃想要自己喂孩子喝奶,皇帝還不同意呢。
除了皇帝想讓嬪妃保持美貌,方便自己享用以外,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因,就是怕皇子與母族走得太近,一旦這個兒子登基,母親和外戚會影響過大,霍亂超綱。
皇家普遍認為奶娘出身卑微,影響不會那么大,但實際呢?千防萬防,奇葩難防,著名的“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就對他的奶娘客氏百依百順,剛繼位就封她為“保圣賢順夫人”。
有時客氏出門的排場甚至大過圣駕,朱由校對此毫無怨言,還賜婚讓她和大太監(jiān)魏忠賢結(jié)婚。
奶娘與太監(jiān)的奇葩組合把大明王朝攪了個天翻地覆,客氏也成了史上奶娘亂政第一人。哎,說到底,這都是沒奶粉引發(fā)的慘案……
另外我還聽說,古代有一種喝人奶可以長壽的觀念。李時珍曾記載過一首當時民間的流行歌曲——《服乳歌》,里面把人奶贊為“仙家酒”:
仙家酒,仙家酒,
兩個壺盧盛一斗。
五行釀出真醍醐,
不離人間處處有。
丹田若是干涸時,
咽下重樓潤枯朽。
清晨能飲一升余,
返老還童天地久。
小孩喝點奶娘的奶,還沒什么,成年人還喝人奶,這就有點羞羞噠了?!妒酚洝防镞€講述過百歲丞相張蒼喝人奶養(yǎng)生的故事。
這個張蒼是漢文帝的丞相,曾對漢代統(tǒng)一音律、歷法和度量單位做出過杰出貢獻,是為一代名相。據(jù)說他在晚年退休后,很注意養(yǎng)生,因年老牙齒掉光了,便養(yǎng)了一百多名奶娘,每天、每頓飯都靠吃人奶生活。
司馬遷是這樣寫的:“蒼之免相后,老,口中無齒,食乳,女子為乳……蒼百余歲而卒?!?/span>
晚節(jié)不保啊張丞相!
這么一想在古代當奶娘也是不容易,為了養(yǎng)家糊口不能養(yǎng)自己的孩子,喂了別人家小的,還逃不過伺候老的。
如果遇到身份地位較高且感念哺乳之恩的孩子,還能受人尊敬安然度過晚年。這種小概率事件之外,不知道多少奶娘從一個人家顛沛流離到另一個人家,作為人形哺乳器,喂完這個喂那個,被榨干剩余價值之后,凄凄慘慘過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