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解說
甲骨文:犬,象形字。本義為狗。在甲骨文中,“犬”字像一條側(cè)身立著的狗的樣子。上為頭,左為腳,中為腹,下為尾。尾部上揚,與“豕”的尾部下垂不同。這將狗翹尾迎著主人的樣子表現(xiàn)出來。
金文時,上例以狗的象形來表現(xiàn),下例則是承接甲骨文的字形,中間腹部被簡化了。到戰(zhàn)國文字時,字形略有改變,逐漸符號化。篆文失去甲骨文的樣子,但依稀有蹲踞的狗的樣子,右邊小短豎像狗的耳朵。隸書、楷書將中間變化成了“大”字,耳成了小點。
說文解字
【原文】狗之有縣蹏者也。象形??鬃釉唬骸耙暼秩绠嫻芬?。”凡犬之屬皆從犬。
【注釋】犬是懸蹄騰撲的狗(也有指狗在路邊翹起一只后腿撒尿)。象形??鬃诱f:“看'犬’這個字像是在畫狗。”凡與犬相關(guān)的字,都以“犬”作組件。
現(xiàn)代含義
犬(quǎn):狗
參考資料:
1)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東漢 許慎)。
2)《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商務(wù)印書館。
END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