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在常人看來,皇帝身居九五、金口玉言,手握生殺予奪大權(quán),肯定是天下最硬氣的人物。然而在唐朝,卻出了一位無比窩囊的皇帝,其表現(xiàn)跟傳統(tǒng)中的帝王形象大相徑庭,因為他處處受制于“家奴”-太監(jiān),最終竟落得抑郁而死的下場。這位窩囊天子,便是唐朝第16位皇帝-唐文宗李昂。
唐文宗畫像
李昂,原唐穆宗李恒次子,唐敬宗李湛之弟,生母為貞獻皇后蕭氏。據(jù)正史記載,李昂恭儉儒雅、博通群書,遠比荒唐成性的兄長得人心。所以,等到唐敬宗被弒殺后,大宦官王守澄、梁守謙便擁立李昂為帝,時在太和元年(826年)十二月初八。說句題外話,中唐宦官集團勢力極強,不僅掌控禁衛(wèi)部隊-神策軍,并且實際上已擁有對皇帝的廢立、生殺大權(quán),唐文宗的祖父唐憲宗、兄長唐敬宗均為宦官所殺。
唐文宗雖然依靠宦官集團的支持上臺,但深知這幫家奴陰險毒辣、唯利是圖,一旦不能滿足他們的貪欲,祖父、兄長的結(jié)局便是自己的前車之鑒。因此,文宗甫一上臺便打算鏟除宦官集團,并任命忠誠可靠的大臣宋申錫為宰相,時時與他密商具體方案。然而,隨著唐文宗與宋申錫密會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難免會引起王守澄的疑心。
宋申錫壯志未酬身先死
很快,被王守澄安插在唐文宗身邊的眼線,便將君臣密謀的內(nèi)容稟報給他,令大宦官驚懼交加。為了自保,王守澄率先發(fā)起反擊,利用唐文宗猜忌漳王李湊這個“軟肋”,在皇帝面前誣告宋申錫密謀擁立李湊為帝。唐文宗是個糊涂蛋,在盛怒中竟然真的相信王守澄的謊言,很快便將宋申錫貶為開州司馬,終身禁止他返回長安,時在太和五年(831年)。
鏟除宦官集團的計劃雖然遭遇重大挫折,但唐文宗并未絕望,而是在中下層官員中繼續(xù)尋找可靠的“合伙人”,最終國子博士李訓、侍御史鄭注成為他重點拉攏的對象。唐文宗之所以看重李訓、鄭注,除了他們跟王守澄關(guān)系密切外,還緣于他們能言善辯、頗富謀略,并在士人群體當中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如果能將二人拉攏過來,真好比“如虎添翼”。
李訓與鄭注為唐文宗謀劃鏟除宦官事宜
反觀李訓、鄭注,他們雖然屬于閹黨,但深知年已老邁的王守澄不可能庇護他們一輩子,況且宦官集團為正人君子所不齒,跟他們勾結(jié)過深必然會影響仕途發(fā)展。因此,經(jīng)過一番利益衡量后,李訓、鄭注果斷加入皇帝陣營。唐文宗也真是舍得“下血本”,為了讓李訓、鄭注死心蹋地地為他辦事,便越級提升前者為宰相,后者為御史大夫,時在大和九年(835年)。
為報答唐文宗的知遇之恩,李訓、鄭注利用宦官集團的內(nèi)部矛盾,幫助皇帝設(shè)計出一套循序漸進的清洗策略。首先,李訓、鄭注利用王守澄跟他們的親密關(guān)系,勸誘這位大宦官擔任神策軍中有名無實的最高職務(wù)-左右神策軍觀軍容使,由此剝奪他的兵權(quán)。王守澄既然失去兵權(quán),便無異于一只“無牙老虎”,再也沒有作惡的資本,于是很快便被唐文宗派出的使者秘密毒殺。
王守澄畫像
王守澄被毒死后,實際掌握神策軍兵權(quán)的左神策中尉仇士良,成為下一步重點鏟除對象。按照最初的方案,由已轉(zhuǎn)任鳳翔節(jié)度使的鄭注挑選幾百名親兵,趁王守澄下葬時全部宦官去送葬的機會,將他們斬盡殺絕。然而,李訓為了搶頭功,竟然乘鄭注去風翔搬兵之時,又與唐文宗商定新計劃,打算在宮城附近部署伏兵,然后借機誅殺全部宦官。
經(jīng)過一番秘密而緊張的準備后,新計劃在太和九年(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付諸實施。當天早朝時,金吾大將軍韓約奏報左金吾仗院內(nèi)石榴樹上夜降甘露,屬于天降祥瑞。唐文宗聽后,便命宰相和中書、門下省官前往觀看,但官員們回來后卻奏稱甘露的成因可疑。在這種情況下,李訓趁機奏請?zhí)莆淖谂汕渤鹗苛悸暑I(lǐng)中高級宦官們再去察看一番,并得到皇帝的批準。
仇士良畫像
事情很快便弄糟。原來,仇士良等人剛一跨進左金吾仗院,便看到韓約驚慌失措的表情,心中難免會滋生幾分警惕。過了一會兒,一陣風把院中的帳幕吹起來,仇士良發(fā)現(xiàn)很多手執(zhí)兵器的士卒,又聽到兵器碰撞的聲音,頓時明白了實情。因此,還沒等伏兵沖出來砍殺,仇士良等人便奪門而逃,隨后又闖入含元殿劫持唐文宗,李訓等人雖然奮起反抗,但終因寡不敵眾而敗下陣來。
宦官們挾持唐文宗退入內(nèi)殿后,立即派遣神策軍瘋狂的捕殺朝臣,凡是與李訓、鄭注有關(guān)系或者跟宦官有過節(jié)的,幾乎無一人能幸免于難。在這場大屠殺當中,僅遇害的宰相便有李訓、王涯、賈餗、舒元輿等4人,其他被殺或受牽連而死者多達千余人,史稱“甘露之變”。經(jīng)過這次大屠殺,朝列幾乎為之一空,是唐朝自建國以來從未有過的慘象。
甘露之變后唐文宗形同傀儡
甘露之變后,唐文宗鏟除宦官的計劃化為泡影,此后國家政事皆決于北司,宰相只是行文書之職而已,再沒有任何力量可與太監(jiān)集團相抗衡。宦官一旦掌握主宰帝國,自然不會把皇帝放在眼里,唐文宗所遭受的欺凌可想而知。某日,唐文宗跟當值學士周墀訴苦,稱漢獻帝受制于權(quán)臣,而他卻受制于家奴,如此看來,甚至還不如前者。由此可見,唐文宗儼然成為宦官手中的高級囚徒。
上疾少間,坐思政殿,召當直學士周墀,賜之酒,因問曰:“朕可方前代何主?”對曰:“陛下堯、舜之主也?!鄙显唬骸半挢M敢比堯、舜!所以問卿者,何如周赧、漢獻耳?!避@曰:“彼亡國之主,豈可比圣德!”上曰:“赧、獻受制于強諸侯,今朕受制于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因泣下沾襟,墀伏地流涕,自是不復(fù)視朝。見《資治通鑒·卷二百四十六》。
唐文宗年僅31歲便抑郁而終
開成五年五年(840年)正月初四,唐文宗帶著無限的惆悵,病死于長安宮中的太和殿中,終年才31歲。唐文宗死后,宦官集團繼續(xù)掌控著皇帝的生殺、廢立大權(quán),直到權(quán)臣朱溫在唐昭宗天復(fù)三年(903年)將他們?nèi)繗⑺?。不過,伴隨著宦官集團退出舞臺,唐朝的國運也日漸衰微,僅過了4年時間便被朱溫篡奪。
參考書目
劉昫、趙瑩 (后晉):《舊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版。
歐陽修(北宋):《新唐書》, 中華書局1975年版。
司馬光(北宋):《資治通鑒》,中華書局2015年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