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隨著近幾年材料學、影像學的發(fā)展以及冠心病介入技術的成熟,生物可吸收支架(BRS)正開啟第四代介入技術革命。在5月27日下午的OCC冠心病介入論壇上,來自海內外的幾位頂級介入專家針對BRS的發(fā)展和臨床應用做了精彩而詳盡的報告,作為BRS的“先行者”,為與會人員開拓了一條關于BRS的探索之路。
來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的錢菊英教授結合自身經驗,就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病人選擇及臨床應用的規(guī)范化操作給出了幾點建議。錢菊英教授指出,在現階BRS更適用于年輕、ACS及中低?;颊?。
病變選擇方面,應遵循“從簡”原則,即應選擇無鈣化病變開始。相關研究指出,預防BRS植入后血栓形成,規(guī)范化操作是關鍵。錢菊英教授提供了BRS的標準化植入步驟,即“5P”原則:
①充分預擴病變(Prepare the Lesion);
②正確測量血管(Properly Size the Vessel);
③關注擴張極限(Pay Attention to Expand Limits);
④使用非順應性球囊后擴(Post-Dilate with an NC Balloon);
⑤術后雙聯抗血小板治療(Prescribe DAPT)。
遵循這五條原則,將顯著改善BRS植入后血栓的發(fā)生。
本次大會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教授進行了題為”生物可吸收支架在中國的研發(fā)進展”的報告。首先葛均波院士就BRS的歷史進行了回顧,而后詳細地從材料、特征及生物學性能方面介紹了我國自主研發(fā)的三種以聚乳酸為材料的生物可吸收支架。提及XINSORB支架的臨床研究時,葛均波院士指出該研究已于近期完成,初步看來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他期待在明年的東方會會場為各位同道匯報該生物可吸收支架的臨床研究結果。
此外,葛院士還介紹了我國的生物可吸收金屬支架的研發(fā)現狀。金屬可吸收支架較聚乳酸可吸收支架有著更優(yōu)質的支撐機械性能及影像探測性能,但目前還有諸如降解不可控、金屬腐蝕等問題尚未解決。葛均波院士展望,隨著創(chuàng)新機制的不斷完善,我國關于支架的自主研發(fā)將不再落后于歐美,穩(wěn)步跟進的同時,甚至能做到“彎道超車”,走在國際前沿。
此外,來自哈爾冰醫(yī)科大學的于波教授,阜外醫(yī)院的徐波教授和英國的Jonathan教授,臺灣的吳炯仁教授分別從BRS的臨床應用、臨床研究和臨床病例方面進行了報告。相信如葛均波院士所言,BRS正開啟PCI的第四代技術革命,而中國將在這方面作出應有的,巨大的貢獻。
(冠心病介入論壇 陸志剛 沈玲紅 供稿)
OCC2016現場花絮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