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zhàn)爭這段歷史總是讓人銘記于心,在這場戰(zhàn)爭中,有多少戰(zhàn)士為此失去生命,有多少家庭因此分崩離析。在這個時期也踴躍出了一批批為革命事業(yè)而奮斗著的愛國人士,他們發(fā)揚著無私的愛國精神,全中華民族就如螞蟻抱團一般,團結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辛、不怕生死的與日本帝國主義做著斗爭。在全民族的團結一心下,我們終于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了國土。在這時期,在沂蒙山區(qū)也踴躍出了一批母性群體,她們將丈夫送上戰(zhàn)場,讓兒子參軍,為紅軍縫軍衣、做軍鞋,甚至不遺余力的為紅軍撫養(yǎng)后代,她們的大忠大義、無私奉獻,用自己的力量譜出了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軍民魚水情,她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沂蒙紅嫂”。
“蒙山高,沂水長,軍民心向共產黨,心向共產黨,紅心迎朝陽,迎朝陽,爐中火,放紅光,我為親人熬雞湯,續(xù)一把蒙山柴……”
這首唱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就是《沂蒙頌》,其歌頌的就是在抗日戰(zhàn)爭中沂蒙山區(qū)的特殊群體“沂蒙紅嫂”,在這些紅嫂中,有一個最為耀眼,她就是明德英,她被認為是“沂蒙紅嫂”的原型人物之一。
01
明德英,1911年出生于山東省沂南縣岸堤村的一戶貧困之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日子雖然貧困,但是日子過得還算幸福。但是在那個年代,生活條件與醫(yī)療水平都遠遠落后于現今社會,如果生病了,對于貧困人家來說只能熬過去,在明德英2歲時,就生了一場大病,雖然最后活了下來,但是卻導致她啞巴了。在25歲時,明德英嫁給了橫河村中無田無房的貧苦村民李開田,夫妻兩人在鄉(xiāng)親們的幫助下,在村外墓地旁邊蓋了一個茅草窩棚,從此以后就成了村中的看墓人。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fā)后,明德英在家鄉(xiāng)親眼目睹了共產黨為國為民、奮勇抗戰(zhàn)的行動之后,對共產黨產生了深厚的感情。
02
1941年冬天,日偽軍包圍了駐扎在沂南地區(qū)的八路軍山東縱隊司令部。11月4日,一位小八路軍戰(zhàn)士在沖出包圍圈時身受重傷,一路踉踉蹌蹌地跑著,幸運的是他遇到了對八路軍很有好感的明德英。
明德英看著這位渾身遍體是傷的小八路軍,急忙將其隱藏起來,果然不到一會兒,兩名手拿槍的日本兵就追了過來。日本兵發(fā)現明德英是啞巴之后,就用手比劃了一下小八路軍的身高、著裝等等,明德英毫不猶豫地指向了相反方向,日本兵馬不停蹄的追了過去。看著日本兵漸漸走遠,明德英來到了小八路軍隱藏的地方,但是這時的小八路軍已經因為失血過多而昏迷了,但是周圍有沒有水源,尚在哺乳期的明德英毅然將母乳喂進了小八路戰(zhàn)士的嘴里,之后還為其包扎了傷口。當小八路軍脫離生命危險之后,明德英與丈夫將家中僅有的兩只母雞,燉成雞湯,為小八路滋養(yǎng)身體。每天,明德英還會為其檢查傷口,清理已經感染化膿的傷口。半個月之后,經過夫妻兩人的悉心照顧,小八路軍就康復歸隊了。
03
1943年,八路軍山東縱隊13歲的看護員莊新民,與戰(zhàn)友在反“掃蕩”中,一邊救治傷者,一邊轉移傷者。為了減少傷亡,領導決定讓年紀小的戰(zhàn)士偽裝成平民百姓。但是在夜晚轉移時,莊新民與部隊走失了,此后又和一群百姓被日軍抓住,在這群百姓中就有明德英的丈夫李開田。李開田看著這位渾身是傷的小孩時,心生憐憫,就與他以父子相稱。在做了一個多月的苦力之后,這群百姓被釋放,但是虛弱的莊新民因為年紀小,并有傷在身,長途跋涉導致高燒不退,李開田只得將其背回家。回到家后,為了避免敵人懷疑,夫妻兩人將莊新民藏在一個隱蔽地點,看著高燒不退的莊新民,明德英再次用乳汁乳汁喂養(yǎng),將他從死亡線拉了回來。傷好之后,張新民再次回到部隊。
04
中國解放之后,莊新民因為在戰(zhàn)爭中的出色表現,已經擔任了廳局級干部,此時的莊新民依舊牽掛著當初救了自己的明德英夫婦,因此帶著全家來到沂南縣看望兩人,此后每年過節(jié)都會給老人寄一些禮品。1995年明德英逝世,莊新民親自來給老人送終,此后每年他也會帶著家人來給明德英掃墓。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