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卦》是《易經》六十四卦之第十二卦。
《否卦》:乾外坤內,闡釋由安泰到混亂,由通暢到閉塞,小人勢長,君子勢消的黑暗時期終于到來的應對原則。當此反常時期,君子應當提高警覺,鞏固團結,堅定立場,伸張正義,以防患于未然;當小人勢力顯露衰敗跡象時,也不可輕舉妄動,更應當特別防范小人窮兇惡極的反擊。必須謹慎,集中力量,把握時機,給以致命的一擊。否極必然泰來,黑暗不會長久,應當堅定信心,不可動搖。
【原文】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譯文】不用賢人,貶斥賢人,閉賢人使不通,是否之非其人也。否之非其人,對於君子不利,因賢能者去,庸劣者來,則政亂而國危矣。
【啟示】時世閉塞不通,這時候君子必須堅持美德,以避開危險與災難,而不能去謀取榮華富貴和高官厚祿。(窮則獨善其身)
下面我們便通過卦象來對卦畫進行分析。
【原文】初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
【譯文】拔起了茅草,它們的根相連在一起,吉利。
【啟示】這一爻,說明在閉塞時期,小人將得勢,應精誠團結,防患于未然。
【原文】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譯文】大人不要被小人的聲勢,擾亂了意志,才能坦然,亨通。
【啟示】這一爻,說明在閉塞時期,君子應當覺悟,回避阿諛奉承。了解適者生存的道理,自保以等待機會。
【原文】六三,包羞。
【譯文】小人由于受縱容而胡作非為,大人終于召致羞辱。
【啟示】秦始皇死后,李斯與趙高合謀,偽造遺詔,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李斯后為趙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斬于咸陽鬧市,并夷三族。
【原文】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
【譯文】若是奉了君主之命去做事就無過咎,大家像田疇一樣地緊密團結起來,才會有福祉。
【啟示】君子要排除小人的勢力,必須得到上面的支持,并因應時機,精誠團結,齊心協力,才會有好的結果。
【原文】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譯文】西方有諺語說:“上帝想讓誰滅亡,就先讓他瘋狂。”小人瘋狂之時,也就是其滅亡之際。時世閉塞不通的局面將要停止,德高勢隆的大人物可以獲得吉祥;居安思危,常常以“不久將要滅亡,不久將要滅亡”,這樣的警句來提醒自己,才能像系結在一大片叢生的桑樹上那樣牢固,安然無事。
【啟示】事物之通暢與閉塞,系屬往來不窮的變化歷程,而且更鼓舞面處困境者,能明察時勢,掌握機宜,樂觀奮發(fā),以扭轉大局,轉危為安。“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自身而國家可保”。
【原文】上九,傾否;先否后喜。
【譯文】“上九”已經是“否”的終了,物極必反,這是自然法則的必然趨勢。時世閉塞不通的局面將要改變,將要發(fā)生天翻地覆的變化;起初閉塞不通,后來順暢通達,大家歡喜高興。
【啟示】否極泰來,是辯證的規(guī)律,即是信仰的理性、理想的寄托、精神的支柱,也是憂患意識的表征。體現了價值觀的內涵。風雨之后,必見彩虹。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