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道悅夫婦墓志
渤海蓨縣高氏,族員眾多,譜系復(fù)雜。其中高飏一支,飏有女入宮為孝文帝文昭皇后,自此始,高氏為北魏權(quán)傾朝野的皇親國戚。高飏一支的墓地在今山東德州北三店村西北,高飏之孫高貞、高慶碑和高植、高湛墓志在此出土。高氏另有高道悅一支,墓地在距三店村西南7.5公里處。1969年11月,因修路取土,高道悅夫婦的合葬墓被發(fā)現(xiàn),二人的墓志始為世人所知,今高道悅夫婦的墓志藏于山東省石刻藝術(shù)博物館。
高道悅墓志
高道悅墓志原石
墓志北魏神龜二年(519年)刻,無志蓋,與夫人李氏志合為一盒。志石長83厘米、寬82厘米、厚10厘米。正面刻魏書28行,行30字;背面刻12行,行17字不等。高道悅生平在《魏書》、《北史》中都有記載,與墓志所寫基本相同。關(guān)于高道悅死因墓志中所寫較為隱晦,《魏書·高道悅傳》載高道悅因勸諫太子恂而被殺。孝文帝推行改革遷都洛陽,然而不久以太子恂為首的保守派對支持遷都的漢族重臣進行了瘋狂地打擊報復(fù)。高道悅參與了孝文帝諸如“從縣洛中,更新朝典,銓品九流,革易官第,秒簡才英”等一系列改革活動,同時在遷都問題上,他與太子恂正面對抗,從而激怒了太子,這是其被殺的直接原因。高道悅卒后孝文帝追贈其為散騎常侍、營州刺史,謚“貞侯”,足見孝文帝對他的器重。
高道悅墓志原石局部
高道悅墓志拓本(破禪室藏)
高道悅墓志拓本局部
高道悅墓志拓本局部
高道悅墓志拓本局部
高道悅墓志拓本局部
高道悅墓志拓本局部
高道悅墓志拓本局部
高道悅墓志拓本局部
高道悅墓志拓本局部
高道悅墓志拓本局部
高道悅夫人李氏墓志
高道悅夫人李氏墓志原石
墓志神龜二年(519年)刻,志石長92厘米、寬91厘米。正文魏書33行,行33字不等。志曰高輝之太夫人墓志,而不稱高道悅夫人墓志,或因此時高道悅已卒20余年,也或因高道悅死于非命。志中寫道:“亡考,常侍使君以太和中薨,雖先有銘記,而陳事不盡。今以荼藜重被,沉扃再闡,舊山停水,改卜漳東。因此動際,追立志序,即鐫之于上蓋,取父天母地之議,故不別造銘石耳。”北魏人作墓志,通常是人各一盒,有志有蓋,即便是夫妻也無例外。高道悅夫婦墓志實為特殊一例,將本應(yīng)是高道悅夫人墓志的志蓋鐫刻為高道悅墓志,二志合二為一,“取父天母地之議”,構(gòu)思十分巧妙。
高道悅夫人李氏墓志原石局部
高道悅夫人李氏墓志拓本局部
此二墓志除較高的史料價值外,書法造詣也屬上乘。高道悅夫人李氏墓志書法與高道悅墓志同出一人之手。筆畫峻整,結(jié)體側(cè)倚。此二墓志書法所處的階段,正是魏書特點大發(fā)展的時期。以前的魏書大都遺有隸書的痕跡,筆調(diào)樸實、率意,結(jié)體自然,取橫勢。自北魏宣武帝開始,書體筆畫以雄強、側(cè)倚為基調(diào),魏書向隋楷書轉(zhuǎn)化,又前進了一大步。
本期圖文內(nèi)容除高道悅墓志拓片圖片外,均由山東省石刻藝術(shù)博物館提供,在此表示感謝!
山東省石刻藝術(shù)博物館簡介:
山東省石刻藝術(shù)博物館建于1981年,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座省級石刻藝術(shù)專題博物館,業(yè)務(wù)工作以收藏、陳列、保護、研究和宣傳山東地區(qū)的古代石刻文物為主。
現(xiàn)有珍貴館藏石刻文物96件,其中一級文物22件,二級文物10件,三級文物64件,著名的有東漢胡人石雕像、金鄉(xiāng)朱鮪石室畫像、嘉祥宋山漢畫像石、莒南漢代地界碑;北魏高貞碑、高慶碑、馬鳴寺碑、高道悅夫婦墓志;隋徐之范墓志、唐徐師謩墓葬石刻等。館藏古代石刻拓片資料4000余幅,基本包括了山東地區(qū)秦漢至五代的碑志、畫像石、摩崖刻石資料,并仍在對新發(fā)現(xiàn)的石質(zhì)文物進行調(diào)查整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