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來自網(wǎng)絡(luò)。
這是奴隸社會的第1077篇文章,未經(jīng)作者授權(quán)不歡迎其它公眾號轉(zhuǎn)載。
作者簡介:靖哥哥,曾留學美國,后任加拿大省政策顧問,現(xiàn)浪蕩于法國,享受自由與無用。
不知道如今還不到40歲的我們有沒有資格自稱中年人,但的確不少人已經(jīng)開始叫囂”中年危機“了。奇怪的是,人在各個年齡階段都會有各自的煩惱困惑,為什么偏偏這“中年危機”這么有名?
首先什么叫中年?
多大就是中年,其實這取決了你什么時候不是“青年”了,而青年的本質(zhì)特性在我看來就是那顆時刻騷動、不安現(xiàn)狀的心。
如果你對未來早早就失去狂妄的幻想,對任何未知因素不再好奇渴望而開始抗拒,對任何人生重大選擇都要利益最大化地算計又算計,那恭喜你已經(jīng)進入中年了;
如果你結(jié)了婚有了娃覺得此生就應(yīng)該如此“平靜度過”,不希望有波瀾,每天看著孩子成長看同一個小區(qū)的花開花落就是“最大的的幸?!保猩跽甙鸭耐性诤蟠砩?,而對如何折騰自己的人生失去了熱情。那么又要恭喜你,你是十足的中年人。
我不信什么“年齡只是個數(shù)字一類”的雞湯,也不需要用跑馬拉松冬泳去南極等打雞血的方式來迫切地證明自己不老,但無法否認生活中很多人其實沒到30就進入中年了。
危機又是從何而來?
所謂危機無非是覺得自己的成就和地位沒有達到期望,而年紀大了,憂慮沒有時間去實現(xiàn)了。
這里體現(xiàn)很多人的一個集體智慧,那就是覺得人應(yīng)該在適合的年紀做適合的事,完成合適的任務(wù)。比如15歲談戀愛是早戀是不好的,因為那時候”應(yīng)該“放在學習上,而25歲沒談戀愛那又讓人著急,因為在怎么著27、8是考慮結(jié)婚的時候了。這是極讓人反感的想法,不知道這種智慧從何而來,似乎人是流水線上的產(chǎn)品,固定的工序必須在固定的時候完成,否則就違背了精確規(guī)劃的完美人生。
很多人的“危機”就是覺得40或者某個年齡是一道神奇的坎,所以經(jīng)常聽人說30歲前要如何如何,40要如何如何,這種人的人生真是無趣至極。如今叱詫風云的德國總理默克爾45歲才踏入政壇,在此之前她做什么?她是個化學博士!那才是精彩的人生。
不需要人人如此驚心動魄,但40不到的你憑什么覺得中年危機呢?你只不過是你用年齡給自己畫了個圈,抑或是用別人的標準衡量自己的成功,豈不可悲。人在任何階段都應(yīng)該去盡量做想做的事,而不是因為年齡去做別人認為“應(yīng)該”做的事。
在美國我認識過37歲開始讀日本文化的,在加拿大遇到資深飛行員開始學生物物理的,在巴拿馬碰到辭了十年的高薪銀行工作去干導游的,在南美遇到60多歲只會中文但走遍天下100多個國家的,我都很佩服。
相反,非要覺得在某個歲數(shù)使該如何如何,不應(yīng)該如何如何,生怕被人指指點點,誰都不能幫你。在任何年齡做任何事,40歲去攻讀哲學,65歲談戀愛,都是合理的,所謂中年危機,純粹是以年齡為借口庸人自擾。說難聽點,讓你年輕10歲你又能改變什么?
記得有一次我曾感嘆到“要是我26歲多好!”回頭理性想想,實在沒有任何26歲時能做的事情,現(xiàn)在因為年齡而不能了,怕的是你放不下那中年人的架子。
孔子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意思是人到三十歲應(yīng)該有獨立的人格和見解,四十歲則因為自己的原則而不困惑。今人倒好,普遍理解成三十必須按照社會的期望建立事業(yè),這種功利的人生觀才是危機的源頭。
最后來一個作者露大腿照 ??
本文來自作者公眾號:三中全會(MLC_etc)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