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因
1、唐太宗征高句麗:645年(唐貞觀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統(tǒng)兵十萬攻打高句麗,高句麗國力嚴重受損。
2、唐羅聯(lián)合滅百濟:660年(唐顯慶五年),唐朝與新羅聯(lián)軍攻擊百濟,百濟滅亡。
3、高句麗內(nèi)亂:666年(唐乾封元年),高句麗大莫離支(高句麗官名,權力超過宰相)泉蓋蘇文去世,他的三個兒子發(fā)生內(nèi)斗,高句麗大亂。
▲唐滅高句麗之戰(zhàn)
后果
1、設立安東都護府:668年,唐朝設立安東都護府管理高句麗故地。
2、羅唐戰(zhàn)爭:唐朝聯(lián)合新羅滅亡高句麗之后,唐朝與新羅為爭奪對百濟和高句麗故地的統(tǒng)治權而爆發(fā)了長達7年(670年—676年)的戰(zhàn)爭。
▲安東都護府(公元668年~761年)
始末經(jīng)過
公元668年(唐總章元年),唐軍攻占平壤,生擒高句麗國王高藏、莫離支((高句麗官名,權力超過宰相))泉男建,高句麗滅亡。
唐太宗統(tǒng)治時期,唐朝多次出兵征高句麗,盡管沒有完全征服高句麗,但使高句麗國力大不如前。
即便如此,遼東和朝鮮半島的三國:高句麗、新羅、百濟之中,高句麗仍然是最強大的。如果說新羅、百濟的疆域分別占現(xiàn)在韓國領土的三分之一的話,那么高句麗不僅占有另外的三分之一,還占有今朝鮮的全境,以及今我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的部分地區(qū)。當時這三國名義上都臣屬于唐,但實際上各自獨立。
▲隋唐以前的高句麗、新羅、百濟
唐高宗統(tǒng)治時期,高句麗聯(lián)合百濟入侵新羅,新羅派使者向高宗求援。高宗派營州都督程名振、左衛(wèi)中郎將蘇定方以及右領軍中郎將薛仁貴等率軍攻擊高句麗,這三位都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良將,因此多次帶領唐軍獲勝。
660年(顯慶五年),百濟仗著背后有高句麗撐腰,再次入侵新羅,新羅王金春秋上表向高宗求救。高宗派左武衛(wèi)大將軍蘇定方、左驍衛(wèi)將軍劉伯英等率水陸10萬大軍攻打百濟。百濟兵敗被滅,高句麗沒了一個重要盟友。
666年(唐乾封元年),高句麗權臣泉蓋蘇文去世,他的長子泉男生承襲了父親之位。一次,泉男生出巡,安排弟弟泉男建、泉男產(chǎn)處理國家政事。泉男生和兩個弟弟的關系不是特別好,一些不滿泉家專權的官員趁機挑撥離間,使三兄弟互相爭斗。
▲泉男生墓志銘
泉男建趁哥哥不在,自任莫離支,發(fā)兵討伐泉男生。泉男生逃到國內(nèi)城(今吉林集安市區(qū)內(nèi),臨鴨綠江畔、通溝河口側)據(jù)守,之后三次派使者向唐求助。
因為早先泉男生曾率高句麗軍抗拒過唐軍的征討,所以第一次派出的使者直接被唐朝扣押。第二次派出的使者轉(zhuǎn)達了泉男生意欲歸附之心,唐朝只是表達了一下對泉男建兩兄弟亂政的憤怒,并沒出兵。泉男生無奈,第三次只好派出親生兒子泉獻誠出使,作為人質(zhì),這才請來唐朝的救兵。
▲契苾何力劇照(?~677年)
唐高宗派右驍衛(wèi)大將軍契苾何力為遼東道安撫大使,右金吾衛(wèi)將軍龐同善、營州都督高侃為行軍總管,以泉獻誠為向?qū)?,征討高句麗。不久,高宗又把李勣換上來擔任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契苾何力聽他調(diào)遣,名將薛仁貴也參與了這場戰(zhàn)爭,唐軍這邊猛將如云。
第二年,唐軍攻占新城(今遼寧撫順北高爾山城),李勣留契苾何力守城,順勢又拿下16座城池。
高句麗聚集15萬軍隊駐扎在遼水,還調(diào)來幾萬靺鞨兵據(jù)守南蘇城(今遼寧撫順東蘇子河與渾河交流處)。隨后,泉男建覺得唐軍分兵把守,有機可趁,于是派兵襲擊高侃、龐同善在新城的營地,結果唐軍在薛仁貴的支援下,大敗高句麗。
▲唐太宗、高宗征高句麗示意圖
隨后高侃率軍進攻金山(今遼寧昌圖西),與高句麗軍交戰(zhàn),初戰(zhàn)不利,高句麗軍乘勝發(fā)起追擊時,薛仁貴引兵從側面殺出,高侃也回頭掩殺,再次大敗高句麗軍,斬首5萬多。
契苾何力這邊也戰(zhàn)果累累,多次取勝,斬殺敵軍1萬多人,乘勝攻下7城,之后他下令退軍至鴨綠江,與李勣軍會合。
668年(唐總章元年),各路唐軍會師后繼續(xù)向前推進,高句麗前來迎戰(zhàn),唐軍奮勇出擊,大破高句麗軍,追奔200余里,攻占辱夷城(今朝鮮永柔境)。高句麗其他各城守軍紛紛逃跑、投降。
契苾何力帶領眾將,率50萬大軍先殺到平壤城下,之后李勣也率軍趕到,二人合兵一處,圍攻平壤城。泉男產(chǎn)投降,泉男生派出的間諜僧人信誠打開城門,泉男建和高句麗國王高藏被擒,高句麗滅亡。
▲唐朝疆域
結論
唐滅高句麗后,將大部分高句麗人內(nèi)遷,高句麗故地從此屬于中原王朝,直到新羅擴張。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新羅北界與唐朝遼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