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鶻(拼音:huí hú;維吾爾文:Uyghur),是中國少數(shù)民族部落。回鶻是維吾爾族祖先,由回紇改名而來。回鶻人是游牧民族地區(qū)最早過渡到城市生活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新疆,在內(nèi)蒙古、甘肅、蒙古以及中亞的一些地區(qū)也有散居。
1,回鶻是鐵勒諸部的一支,最早在公元前三世紀分布于貝加爾湖以南。
2,北魏時,鐵勒一部袁紇游牧于伊犁河、鄂爾渾河和色楞格河流域,處于突厥汗國奴役之下。
3,公元605年(隋大業(yè)元年),袁紇部因反抗突厥阿史那部族的壓迫,與仆固、同羅、拔野古等成立聯(lián)盟,,總稱回紇,后逐漸強大起來。
4,公元630年,東突厥汗國被大唐滅亡,回紇附屬于隨之建立的薛延陀汗國。
5,公元646年(唐貞觀二十年),回紇配合唐軍攻滅了薛延陀政權(quán),回紇首領(lǐng)吐迷度被封為瀚海都督府的都督。后來吐迷度自稱可汗,接受唐朝的管轄,唐在其地分置六府、七州。
6,公元682年開始,回紇人逐漸分裂為南北兩大部分,其中主體部分向北退縮到原居地色愣格河流域和土拉河以北地區(qū),在突厥碑文中統(tǒng)稱為九姓烏護,以可汗家族為主的部分則向南遷移到甘州和涼州一帶,其王統(tǒng)一直未斷。
7,公元727年,回紇首領(lǐng)承宗等人受涼州都督的誣告,流配致死,承宗侄子瀚海司馬護輸殺涼州都督,斷絕了唐朝通往西域的通道。在唐軍打擊下,護輸率軍北投突厥,退保烏德山,回紇汗國屈服于后東突厥統(tǒng)治。
8,公元744年(天寶三年),回紇首領(lǐng)骨力裴羅(承宗之子)自立為可汗,王庭(牙帳)設(shè)于鄂爾渾河流域,以外蒙古鄂爾渾河河畔為核心,建立回鶻政權(quán)。這時回紇控制的地區(qū),東起今額爾古納河,西至伊犁河流域,勢力日益強盛。
9,公元745年,骨力裴羅遂聯(lián)合拔悉密、葛邏祿等部,再次滅了東突厥汗國。唐朝因其解除了東突厥的威脅,封其為骨咄祿毗伽闕懷仁可汗,建牙于烏德山(杭愛山支系)、昆河(鄂爾渾河)之間,最盛時回紇控地“東極室韋(今額爾古納河一帶),西金山(今阿爾泰山),南控大漠,盡得古匈奴地”。
10,安史之亂爆發(fā)后,回紇應唐政府之請,先后于公元756年、757年、762年三次派大軍助唐平叛,收復長安、洛陽、河北等地。唐朝政府大加賞賜,還實行了絹馬貿(mào)易,回紇每年給唐朝十萬匹馬,唐朝給回紇縑帛一百余萬匹,開始了雙方間長期進行的絹馬貿(mào)易。
11,公元756年,葛勒可汗把自己的女兒嫁于唐朝敦煌郡王李承寀為妃。此后的數(shù)十年里唐朝則先后有6位公主和親回鵑,即寧國公主、小寧國公主、崇徽公主、咸安公主、壽安公主等。其中寧國公主、咸安公主、太和公主是皇帝的女兒,其他公主是宗室女、以及唐朝的大臣仆固懷恩的女兒(被封為公主)。
12,公元788年,武義天親可汗上表請改稱回鶻,取“回旋輕捷如鶻”之義。
13,公元808年(元和三年),保義可汗連續(xù)擊破吐蕃、大食,征服葛邏祿,收復北庭、龜茲,疆域達到費爾干納,令唐代絲路交通重新打開。
14,公元840年,回鶻汗國因長期統(tǒng)治無道,被所屬部黠戛斯(今柯爾克孜族之先人)所滅,其后回鶻貴族與部眾大部分南遷,其余部分西遷。
15,南遷的部分:
①,公元841年,回鶻烏介可汗近可汗牙十三部、特勒嗢沒斯及相愛耶烏率領(lǐng)的五部、特勤那啜及相赤心率領(lǐng)的約九部南遷。烏介到唐朝邊塞的錯子山(今內(nèi)蒙古杭錦后旗烏加 河北三百里)自立為可汗,成為回鶻汗國王統(tǒng)的繼承人。后烏介久居唐朝邊境,由于對唐朝沒有滿足要求而不滿,于是攻擊唐朝邊境。
②,公元842年,南下的回鶻溫沒斯諸部歸降于唐朝。
③,公元843年,烏介可汗部眾被破,烏介可汗逃到室韋,
④,公元846年,烏介可汗被殺。南下的烏介十三部大部分被唐朝招撫,融入唐朝。
⑤,公元848年,黠戛斯破室韋,部分在室韋游牧的回鶻部落被收歸回鶻故地。
南遷的數(shù)十萬回鶻被唐軍或者殺死、或者俘獲,唐朝把俘獲的回紇人一部分發(fā)配到江淮地區(qū)。
16,西遷的部分:
公元840年,回鶻汗國滅亡以后,龐特勤率部分回鶻部眾西遷,離開漠北草原,沿西南方向越過阿爾泰山,進入天山北麓地區(qū),抵達北庭(今吉木薩爾),與留守當?shù)氐耐迦藭希笥致什磕显教焐竭M入塔里木盆地,先停駐于庫車,后駐蹕于焉耆。公元857年,唐朝冊封西遷的龐特勤為懷建可汗。西遷回鶻各部在相當長的時期內(nèi)形式上是一個統(tǒng)一的汗國,奉龐特勤及其后裔為共主。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西遷的回鶻分裂成三部分。
①,一部西遷至河西走廊,稱河西回鶻、甘州回鶻,后來成為河西地方的土著,后稱為裕固族。
②,一部西遷至吐魯番盆地,建立西州回鶻(亦稱高昌回鶻、北庭回鶻、和州回鶻),首府位于高昌(今新疆吐魯番東),國王稱阿薩蘭汗,意為獅子王 (后改稱亦都護),冬住高昌,夏居北庭(今新疆吉木薩爾破城子),其所轄東抵哈密、西至庫車、南達于闐、北越天山。10至11世紀,與五代、北宋關(guān)系密切。12世紀初隸屬西遼。13世紀初歸附蒙古。14世紀20年代起,地屬察合臺汗國。17世紀后期被準噶爾部占領(lǐng)。18世紀中葉歸清政府管轄。
③,西州回鶻中最強大的一支西遷至七河流域,和當?shù)靥焐降幕佞X以及葛邏祿等鐵勒部落建立了威震中亞的喀喇汗王朝(又稱蔥嶺西回鶻、阿薩蘭回鶻),首府位于八剌沙袞,正可汗亦稱阿薩蘭汗,阿爾斯蘭汗,副可汗稱博格拉汗,駐守怛羅斯,后遷至喀什噶爾,極盛時轄有東起庫車,西至咸海,南臨阿姆河,北抵巴爾喀什湖的廣大地區(qū),有《突厥語大辭典》、《福樂智慧》等名篇存世。公元1212年,喀喇汗王朝被西部新興的花剌子模王朝滅亡。
后來定居于新疆地區(qū)的回鶻人與察合臺人融合后,成為維吾爾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