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迷戀型患者:為自己的心智留出空間
在依戀方面以迷戀型心理狀態(tài)為主導(dǎo)的患者,很多方面和冷漠型患者正好相反。后者常常顯得精力不足,切斷了自己的感受,跟他人親近時感到不舒服。前者好像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生動而活潑——但是又會被自己的感受所淹沒,全神貫注地去避免跟他人的距離。至少表面上看來,冷漠型患者在自尊或自主性方面沒有什么問題,而那些迷戀型患者則充滿了自我懷疑,擔(dān)心自己過于獨立了。冷漠型患者在依靠別人方面總是困難重重,迷戀型患者難以相信有時候可以依靠自己。如果說冷漠型患者似乎切斷了主導(dǎo)社交-情緒的右腦資源,這戀型患者則似乎難以駕馭以語言為主導(dǎo)的左腦能力,無法有條理地理解那些雜亂無章的體驗。轉(zhuǎn)述Diana Fosha(2003)的說法,那些冷漠型的人能夠應(yīng)對,但是不能感受,而與此相反,那些迷戀型的人能夠感受(而且昏頭轉(zhuǎn)向),但是他們不能應(yīng)對。
可以把迷戀型患者看作是落在一個診斷的連續(xù)譜上,一端是歇斯底里,另一端是邊緣。前者似乎不知所措,茫然無助,但是表面上合作,而且有時富有誘惑性,后者顯得憤怒,過分苛求,而且很混亂。在迷戀型主題上這兩種變異所涉及到的患者,他們的生活最根本上受制于被拋棄的恐懼。
這樣的患者具有“渴望融合”的特質(zhì):“因為他們最大的威脅是分離、喪失和孤單一人,親密被體驗為最高利益: 它是解決方案,永遠不會成為問題”??墒鞘聦嵣?,這些患者追求親密的方式,常常到頭來反而把解決方案變成了問題。迷戀型患者過度激活的策略使他們獲得了一點點安全感,但是為此他們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由于早年依戀對象的反應(yīng)無法預(yù)期,這種經(jīng)驗教會了迷戀型患者,要獲得他人的關(guān)注和支持,最大的希望在于把自己的痛苦凸顯到讓別人無法忽視的程度。這個解決方案的問題在于,他們需要不停地掃描查找外在和內(nèi)在的線索,用來放大自己的痛苦。因此,對于與威脅相關(guān)的想法、感受和身體感覺,他們會傾向于過度察覺,并且試圖夸大它們的重要性;同樣,對于關(guān)系中的另一方可能不贊成、退縮或者拒絕等實際的和想象中的信號,他們高度警覺。迷戀型患者這種保持依戀系統(tǒng)長期激活的需求,不僅削弱了他們潛在的情緒平衡能力,也損害了自尊和對他人的信任。
所以,在心理治療中,如果要幫助這樣的患者提高情緒平衡能力,增強自尊和信任。我們必須提供一個關(guān)系,給他們呈現(xiàn)出能替代過度激活策略的另一種選擇。實際上,這意味著在這個關(guān)系中,患者可以依靠治療師情緒上的可獲得性和接納,而不是感到只有通過防御性地放大自己的情感、無助和(或者)表面上的合作,才能獲得具有這種品質(zhì)的反應(yīng)。換句話說,我們需要向迷戀型患者提供一個讓過度激活的策略逐漸變得不那么必要的關(guān)系。
這一點看似容易,做起來卻相當(dāng)困難。引人注目的不安全感已經(jīng)成為從不可靠他人那里獲得關(guān)注的最可靠的方法,因此要他們放棄這個方法很困難。此外,對于淹沒性的感受、不安全感和不信任,這些患者并沒有把它們體驗為自己的一種“策略”,是他們可能會(至少在意識層面上)想要改變的策略;相反,他們將其體驗為真實生活的各個方面,以此來錨定有關(guān)自己是誰的感覺。迷戀型患者在對待自己和他人的方法中,會無意識地(有時候是有意識地)對這些不堪重負的方面抱住不放,因為它們不僅支撐著一種“策略”而且還維系著一種身份認同。
患者感覺需要抱住這種自我挫敗的方法不放,在涉及到這個方面時,我們牢記這一點會很有幫助,那就是一般意義上,在治療過程中,治療要允許患者在保持原樣的同時發(fā)生改變。迷戀型患者要通過強烈的感受和追求親密,來組織對自我的感覺,對這個重要性我們不但不予以否認,而且還需要留出空間,容納更多有關(guān)感受和親密方面的內(nèi)容。具體而言,我們需要回應(yīng)患者呈現(xiàn)出來的痛苦背后潛藏的更深層的感受。而且,我們需要推動患者在親密方面形成更為擴展的看法,在親密中他們可以更加全然和真實地存在,而不是消失在對他人的可獲得性的迷戀中。
當(dāng)我們針對突顯出戲劇性的這些感受——恐懼、憤怒以及渴望——而工作時,我們把患者過度激活的策略帶到了聚光燈下,這些策略曾經(jīng)一度是適應(yīng)性的,現(xiàn)在卻是自我挫敗的?;颊邔τ谠鯓幼霾拍艿玫接H密有非常狹隘的認識,對此,我們要照亮那些他們以前不得不否認的身份認同的方面——尤其是力量、雄心以及需求,患者害怕被拋棄的恐懼使這些方面存在的空間所剩無幾。
確切地說,如何能最有效地運用這種雙重聚焦的方法工作,既關(guān)注情緒也關(guān)注親密,在某種程度上取決于我們對患者的評估——具體而言,在一端被定為歇斯底里、另一端被定為邊緣的連續(xù)譜上,他們處于什么位置。(請注意為了便于教學(xué),我在此將迷戀型患者描述為“亞型”,似乎他們總是能夠被沿著這些軸線清晰地加以區(qū)分;我的臨床印象中他們是能夠被區(qū)分的,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陌生情境實驗中,矛盾型的嬰兒與父母重聚時表現(xiàn)出來的不同行為,可以預(yù)示出我們臨床中見到的迷戀型成人患者的不同行為——看上去很無助的嬰兒,會發(fā)展出更加歇斯底里的風(fēng)格,而在黏人和憤怒拒絕之間搖擺的嬰兒,則會變成那些看上去更加邊緣的人。
無論如何,有一些迷戀型患者很明顯被無助感“主導(dǎo)”著,而另一些患者則過快地表達出他們的憤怒和他們迫切的要求。(后者常常具有明顯的創(chuàng)傷和喪失的歷史,因此,他們也可能被描述為未解決型。)在迷戀型主題上的這兩個變體,它們各自需要的治療方法略微有所不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