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文學家紀曉嵐的先師陳伯崖撰過一副聯(lián)書,原文是:“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盁o求”,為告誡人們要舍棄滿腦子的功利與浮躁,不為外物所羈絆,不為浮云遮雙眼,獲得一種超然物外的自在與寧靜。
“無求”,說的不是不思進取和漫不經(jīng)心,也不是心灰意冷和垂頭喪氣,更不是一籌莫展和難掩煩悶的消極態(tài)度和庸人哲學。是告誡人們要擺脫功名利祿的羈絆和困擾,不必強求,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
“求”,是人生品格的體現(xiàn),但為事在人,淡泊的人生雖然沒有轟轟烈烈揚名內外,也沒有顯赫的地位,可確是渴望而難及的境界。
人到無求品自高
人果真達到了無欲無求了,其人格便會自動提高。有所為,有所不為,能夠“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睙o為而無所不為,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才是“無求”的最高境界。
這種淡泊的心態(tài)是無求中的平凡孕育著無尚的偉大,攘括著古往今來的憂思。
蜀相諸葛亮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睙o求就是一種淡泊。面對復雜的人生,需要的是一無所求的淡泊。
人到無求品自高
功和利,不可趨之若鶩;名和財,不必為其所累,雖然都是好東西,切不必盡收囊中。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名和利什么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一樣。人很難改變固有的觀念,歲月的沉積,生活閱歷的累積,使人越來越難回頭看看自己固守的觀念是不是對的?
做到無求,便是放棄了心中的雜念,清空了心靈里面世俗生活積存下來的枯枝敗葉。當自己在某一天突然有所感悟撣去心靈封塵的時候,也許會發(fā)現(xiàn),生活原來可以是另一番景象!
人到無求品自高
無求,是一個人的智慧到了可以看淡一切的境界,“得失隨緣,心無增減?!笔郎先f事萬物都歸于一個“淡”字,清淡明志,雅淡抒節(jié),平淡處世。隨緣而安,得之不喜,失亦無憂。用一份超然物外的靜心,慢慢體味“人到無求品自高”里“無求”的境界,坐看云起,笑看滄桑,自己的人生一定會色彩紛呈!
人只活一次!既然只活一次,又何必活得太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