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這個詞的定義,在百度百科上是這么說的“物質(zhì)資源貧瘠的人群,衣食住行條件相對差, 為基本生活需要而忙碌奔波,生活貧困、拮據(jù)、條件艱苦的人。另一含義是思想?yún)T乏的人?!?/p>
按照這個定義來說,窮人就是物質(zhì)、精神兩者皆匱乏或者其中某一樣處于貧瘠狀態(tài)的人。
為什么小編要把百度百科給擺出來?
很簡單,因為這上面的解釋代表著大多人對“窮人”二字的理解。但是我們卻往往忽略一點,“窮”是有相對貧窮和絕對貧窮之分的。
處于國家標準生活基本溫飽線以下的人是絕對貧窮,近幾年流行一個詞語叫做“別人家的XXX”,相對于同一階級或水平的人來說,覺得自己不足的那一方就是相對貧窮。
回到主題,窮人往往會保持貧窮?小編將從絕對貧窮和相對貧窮的兩個概念群體來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
一.兩種群體的消費模式
(1)絕對貧窮人群
小編想給大家講一個叫做“恩格爾系數(shù)”的概念(又要講概念裝逼),我就說簡單點這個系數(shù)就是一個分數(shù)值,分子是你購買所有食物的錢,分母是你個人可支配的所有收入,數(shù)值越大,就代表你越窮,越小,就代表你越有錢。
為什么?
很明顯啊,你一個月工資就這么點兒固定的,去用來買吃的了,還有啥錢拿去做什么“大保健”,談什么“高雅情趣”?
俗話不是都說“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酒足飯飽才能思淫欲”嘛?只要搞不好這個基本生活水平,那你甭管是物質(zhì)上還是精神上,都是個窮逼,并且一直都是個窮逼。(說完以后小編趕緊抱住了我自己......)
(2)相對貧窮人群
以前小編上課的時候聽發(fā)展經(jīng)濟學的老師講到一個發(fā)展中國家存在一個“貧困循環(huán)的怪圈”,總之就是很長的一個供需鏈條最后還是回到了貧窮原點,甚至是越變越窮,簡直細思極恐。
之所以提到發(fā)展中國家,其實小編是想做一個橫向比擬,我們社會生活中所謂的相對貧困人群其實也就是三大世界里面的“發(fā)展中人群”,這一類人群現(xiàn)在有個新代號叫做“新窮人”。
他們的消費就是以能夠和真正絕對貧困的人區(qū)分開并且與真正富有的人的界限盡量模糊為目的,老是去追逐所謂的“高檔物”
。對于這種現(xiàn)象,低層人民不會管你這些花花腸子,因為光是應付生活就已經(jīng)很疲勞了,但是上層人士不一樣啊,為了和這些“偽富有”的人撇清界限,他們就會去消費更加奢侈和昂貴的東西。
光是追,這種犬兔相爭的游戲是沒有盡頭的,所以,如果你不能在財富的“質(zhì)量”上有一個改變,到頭來你也還是一個相對貧窮的人。
二.進入市場的門檻限制
“窮人”和“富人”都存在一個本質(zhì)區(qū)別。
或許你是一介農(nóng)民,但是你坐擁萬畝良田,機械化水平和生產(chǎn)標準化已經(jīng)達到了一個堪稱“先進”的水平;
又或許你是一個白領,但是存款慘不忍睹,生活心力交瘁;
小編這樣舉例想說的其實是不要覺得“行業(yè)”是限制你擺脫貧窮的門檻,真正的門檻在于知識結(jié)構(gòu)、資源分配以及你的自我發(fā)奮意識。
三.“貧窮”是一種常態(tài)
有人問,貧富差距能夠消除嗎?很遺憾,不能?!盀樯??”“剪刀差是市場規(guī)律,也是自然規(guī)律?!?/p>
小編想到了一個比喻,或許不是很恰當,但也能說明問題:我們可以把從貧窮到富有像食物鏈那樣劃分一個食物鏈,“窮人”是里面的生產(chǎn)者甚至分解者,一旦失去,整個生物圈就會崩壞。
既然本該存在,那是不是說我們就該安于“窮”?老兄,你又理解錯了,“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就算你是一棵植物,但如果努力,也可以變成“食人花”!!
謹以此,和廣大農(nóng)友以及“窮人”們共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