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林春。
寧靜致遠,方得始終,我是林方致。
中國有著悠久的茶歷史,在漫長的茶葉發(fā)展歷程中,茶藝開始愈發(fā)的成熟,自成一套體系。
洗具、溫杯、擇水、選器,泡茶的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都要仔細考量,細節(jié)決定著茶湯的口感。
出湯的速度是細節(jié)之一,它看似是一個很小的動作,但一道茶湯的層次感、滋味、茶香的表現(xiàn)都與它有關。
六大茶類都有專屬的出湯時間,快或是慢有講究,會直接影響到一整道茶湯的口感。不過,很多新手茶友把握不住一泡茶出湯的時機,就會造成了泡出來的茶湯口感時好時壞。
白茶:新白茶、老白茶出湯時間各不同
新白茶
當年新制的白毫銀針,芽頭較為鮮嫩,且茶香清揚,所以應該選擇快出水的方式,快速出湯,這樣可以保持新白茶的茶香的特點。
新白茶推薦使用白瓷蓋碗沖泡,方便觀茶色,聞茶香。出湯時間上,前3道茶湯在12秒左右出湯,第4道起延長出湯時間,每道茶湯延長5秒左右。
老白茶
老白茶經(jīng)過多年的陳化,茶葉內質更加的豐富,所以也要使用快出水的方式,控制茶葉內質外釋的速度,讓茶湯濃淡適宜,滋味恰好。
老白茶的沖泡時間可以在新白茶的基礎之上,每道茶湯延長3-5秒的時間出湯,但是不能久悶。另外老白茶在沖泡完4道茶湯后,可以進行煮茶。
綠茶:沖泡茶湯“快”字訣
綠茶是六大茶類中不發(fā)酵的茶品,茶葉中大量保存著原本的營養(yǎng)物質,所以喝綠茶喝的是一個“鮮”。
在沖泡時,水溫不能太高,以80℃為宜;并且沖泡的時間也不能太長,快出水,保存茶葉內的活性物質。
綠茶的干茶擁有不同的形態(tài),每種形態(tài)的出湯時間各不相同:
非卷曲型
非卷曲的綠茶很多,葉片舒展,受到熱水沖擊,茶葉內質釋放的更快一些,所以建議第一道茶湯10秒出湯,往后每道茶湯出湯速度延長5秒,到第三道往后沖泡的水溫可開始提高。
半卷曲型
半卷曲的綠茶,茶葉半舒展,內質釋放速度較快,泡法與非卷曲型一致。
卷曲型
卷曲型綠茶,干茶蜷縮成一個小球,需要更高的水溫和更長的時間浸透,讓茶葉舒展。水溫可以控制在90℃左右,第一道茶湯建議坐杯15秒,往后每道茶湯增加10秒。
烏龍茶:第一道茶湯控制10秒內
烏龍茶,屬于半發(fā)酵茶,是極具特色的一種茶葉品類,兼?zhèn)渚G茶的清爽與紅茶的醇厚。烏龍茶重揉捻,茶香、茶味釋放迅速,所以第一道茶湯出湯要及時。
第一道茶湯出湯時間最好控制在10秒內,可以有效的保證茶葉后期的耐泡度。
烏龍茶分為“球形”與“條索”兩種形態(tài),它們之間的出湯時候有些不同:
球形
球形烏龍,顧名思義緊裹在一起,所以在沖泡第一道茶湯時要先進行浸潤,從第二道開始才是正式的沖泡。
條索
條索形態(tài)的烏龍茶,第一道到第四道茶湯10秒之內出湯,第五道茶湯開始20秒以內出湯。
黃茶:特性與綠茶相近,出湯時間也相似
黃茶屬于輕發(fā)酵茶類,它的工藝與綠茶相似,不過多了一道"悶黃"的工藝,這也促使黃茶的多酚葉綠素等物質部份氧化。
黃茶內含的咖啡堿物質豐富,坐杯時間久,會使咖啡堿大量釋放,導致茶湯苦澀,失去鮮爽滋味。
黃茶的沖泡時,出湯時間可以參考綠茶,只要比綠茶的沖泡時間稍微長兩三秒鐘即可。
紅茶:前幾泡十秒以內即可出湯
紅茶屬于全全發(fā)酵茶類,經(jīng)過多道制茶工序,茶性溫和,茶香馥郁,滋味醇厚回甘,一經(jīng)沸水沖泡,茶味便可以快速激發(fā)出來。
因此沖泡紅茶時,特別是比較碎的紅茶的時候,內質釋放的速度會更快,所以一定要做到快出水,度過前幾道快出水后,可以進行適當?shù)淖?,使茶風味得以延續(xù)。
條索完整的紅茶,例如大葉紅茶中的滇紅和小種紅茶中的祁紅,它們的泡法一致。
茶水比例為1:30,在前5道茶湯可以選擇用95℃的水溫沖泡,坐杯10秒左右即可出湯,到第5道茶湯后水溫可以提高到100℃,坐杯時間也可以延長到15秒出湯。
黑茶:更為耐泡,坐杯時間稍長
黑茶屬于后發(fā)酵茶類,茶青較為粗老,特別是緊壓型黑茶,與其他茶類相比,更為耐泡一些。
黑茶一定要用沸水沖泡,并且需要對茶葉進行醒茶,用沸水坐杯,舒展茶葉,喚醒深層內質,到了第二道茶湯再開始正式的沖泡。
另外因為黑茶的可溶性物質浸出的速度比較慢,所以出湯時間可以控制的慢一些。這樣才能讓黑茶中的內含物質逐漸析出,滋味層層遞進。
黑茶醒茶后的第一道茶湯可以坐杯20秒后再出湯,往后每道茶湯的坐杯時間延長5秒左右。另外,與老白茶相同,在沖泡4道茶湯后可以進行煮茶,茶水比例為1:80到1:100左右,每次煮的時間不超過3分鐘。
以上是中國六大茶類的出湯時間,僅供茶友們參考,畢竟實際沖泡的過程中,我們也不會真的按著秒表進行泡茶。
一切還是憑借經(jīng)驗進行判斷,需要茶友們長時間的摸索,當茶友有了自己的心得,就一定能沖泡出屬于自己的好茶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