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屬中醫(yī)學(xué)的“頓咳”、“疫咳”、“鷺鷥咳”、“天哮嗆”和“厥陰咳”等病范疇。由外感疫邪(即百日咳嗜血桿菌)而引起。主要癥狀為咳逆上氣、嗆咳引吐、痰液黏稠。是小兒時(shí)期常見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以冬春之季尤多,以5歲以下的小兒為多見,主要通過咳嗽時(shí)飛沫傳播。本病初起類似外感,繼而出現(xiàn)陣發(fā)性痙咳,咳后有雞鳴樣回聲,后期痙咳減緩,病始恢復(fù)。病后可獲得持久的免疫力,很少有二次發(fā)病者。
頓咳散
【組成】款冬花、前胡、白前、百部、車前子、紫菀、白及各50g,
【制用法】共研細(xì)粉。1至3月小兒每服0.3g,周歲以內(nèi)1g,4歲以內(nèi)2~3g,4至8歲5-6g,日服3~4次,開水沖服(或煎服)。
【功效】風(fēng)寒咳嗽,日輕夜重,頓咳偏寒者(即百日咳風(fēng)寒型)。
【出處】中醫(yī)報(bào)1987年8月27日
葶藶散
【組成】甜葶藶子(炒)100g,白僵蠶50g,川貝母100g,射干、甘草各50g,
【制用法】共研細(xì)粉。1至3月小兒每服0.3g,周歲以內(nèi)1g,4歲以內(nèi)2-3g,4至8歲56g,日服3~4次,開水沖服(或煎服)。
【功效】肺熱咳嗽,痰壅實(shí)喘,頓咳偏實(shí)熱者,喉蛾(扁桃體炎)痰核(頸淋巴結(jié)炎)。
【出處】中醫(yī)報(bào)1987年8月
頓咳止
【組成】桑白皮、山梔、黃芩、魚腥草、批杷葉(布包)、百部,蜈蚣2條生甘草參、天冬、麥冬各10g,每日喂水50毫升,濃成50毫升藥液。
【制用法】上藥
1至2歲每日100毫升;3歲以上每日喂200毫升。上述用量每日再服3劑,服法連服3劑后,去蜈蚣、加僵蠶10g,分3-4次服及用量同上用紗布帶固定,另每晚用大蒜瓣1-2枚鵝爛,敷于患兒雙側(cè)泉晨起去之,連用2~3晚
【功效】小兒百日咳痙咳期
【出處】中醫(yī)雜志
清熱止咳湯
【組成】天冬、百部、紫菀、冬花g,竹茹15g,各10g,桔梗6g,鮮葦根胡、甘草
【制用法】濃,分?jǐn)?shù)次服,可連續(xù)用25劑
【功效】百日咳,屬火熱者
【出處】《臨證會(huì)要》
豬腰煲
【組成】豬腰子1對(duì)
【制用法】將豬腰子剖開切4片,洗凈煨湯吃。
【功效】肺熱陰傷,即頓咳中期階段。
【出處】《臨證會(huì)要》
大蒜汁
【組成】大蒜15g,
【制用法】加冷開水浸泡10小時(shí),紗布過濾,加糖口服。
【功效】百日咳,屬肺寒者。
【出處】《簡(jiǎn)易中醫(yī)療法》
貝藶沖劑
【組成】川貝母、炒葶藶予各等分
【制用法】共研細(xì)末,每次1.5g,用枇杷葉(去毛)煎水沖服。
【功效】百日咳,肺熱者。
【出處】《簡(jiǎn)易中醫(yī)療法》
牽正散
【組成】百附子6g,僵蠶6g,全蝎3g,
【適應(yīng)證】百日咳。
【制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也可頻服。加減:發(fā)熱加川貝母、黃芩;痰多加陳皮、半夏;咳甚加遠(yuǎn)志;嘔吐頻作加代赭石;咳血,衄血加白茅根;痰壅氣道加瓜蔞皮。
【出處】陜西中醫(yī)
馬齒莧湯
【組成】馬齒莧30g,百部6g,桔梗3g,
【制用法】水煎分服,每日1劑,7日為1療程。
【功效】百日咳。
【出處】中醫(yī)報(bào)1988年9月17日
蜈蚣百部散
【組成】蜈蚣10條百部10g,膽制僵蠶10g,麻黃6g,細(xì)辛4g,延胡索6g,甘草3g,
【制用法】共為細(xì)末,裝瓶備用。1歲以下每次0.2~0.3g,1~3歲每次0.5~1.0g,3~6歲每次1.0~1.5g,6~9歲每次1.5-2.0g,9~12歲每次2.0~2.5g。每日3次,溫開水或蜂蜜水送服
【功效】百日咳,副百日咳或類似百日咳樣痙攣性咳。
【注意事項(xiàng)】若痙攣性咳嗽時(shí)伴有嘔吐者,加半夏、橘紅、竹茹為引;痙咳伴有鼻衄或球結(jié)膜下出血者,加仙鶴草、白茅根、小薊為引痙咳伴有抽風(fēng)者,加天麻、鉤藤、蟬蛻;佝僂病或營(yíng)養(yǎng)不良體虛患兒加黃芪、黨參為引;伴有高熱者加黃芩、連翹、蚤休為引。
【出處】《中西醫(yī)結(jié)合兒科試用新方》(增訂本)
核桃糖梨汁
【組成】核桃仁(保留紫衣)、冰糖各30g,梨150g,
【制用法】共搗爛,加水煮成汁。每服1匙,日3次。
【功效】頓咳(百日咳)
【出處】《中醫(yī)小兒食物保健療法》
二芹菜止咳汁
【組成】芹菜(全株)500g,食鹽少許
【制用法】將芹菜洗凈、搗取汁,加食鹽少許,隔水溫?zé)幔缤砀鞣?酒盅。連用數(shù)日。
【功效】頓咳(百日咳)。
【出處】《中醫(yī)小兒食物保健療法》
三百日咳簡(jiǎn)方
【組成】南沙參、枇杷葉各10g,百部5g,冰糖20g,
【制用法】將南沙參、枇杷葉、百部水煎,煎好后,加冰糖沖服。
【功效】百日咳。
【出處】中醫(yī)報(bào)1989年6月17日
四百咳湯
【組成】半夏、陳皮、茯苓各8g,甘草、枳實(shí)、竹茹、杏仁、蘇葉、白芥子、葶藶子各6g,大黃2g,
【制用法】水煎服。每劑服用2天,早中晚或每4小時(shí)服1次。
【功效】百日咳。
【出處】中醫(yī)報(bào)1989年6月17日
五膽汁末
【組成】雞苦膽1個(gè)白糖適量
【制用法】用針刺破雞苦膽,擠出膽汁,將膽汁烘干,加人適量白糖研末調(diào)勻?;純褐軞q以下,分3天服完;1~2歲,分2天服完;2歲以上,1天服1個(gè)。每天分2~3次服完,可連續(xù)服用。
【功效】百日咳。
【出處】《中醫(yī)臨床驗(yàn)方集》
六頓咳速愈散
【組成】半夏6g,橘紅15g,生石膏6g,麝香0.1g,冰片3g,貝母21g,朱砂(沖服)0.2g,薄荷(后下)2g,
【制用法】共研細(xì)末。6個(gè)月~1歲服1g;1~2歲服2g;2~3歲服3g;3~5歲服4g。1日3次,開水送服。
【功效】百日咳。
【出處】《中醫(yī)臨床驗(yàn)方集》
七冰糖鴨蛋羹
【組成】冰糖50g,鴨蛋2個(gè)
【制用法】冰糖加熱水適量,把糖攪拌溶化,待冷卻后打人鴨蛋2個(gè)調(diào)勻,放蒸鍋內(nèi)蒸熟。1頓或分頓食用,每日1次。
【功效】頓咳(百日咳)。
【出處】《中醫(yī)小兒食物保健療法》
八飴糖蘿卜汁
【組成】白蘿卜適量飴糖適量
【制用法】將白蘿卜洗凈、切碎,以潔凈紗布絞汁。每次取白蘿卜汁0毫升,調(diào)和恰糖20毫升,再加沸水適量,攪勻頓服,每日3次?!竟πА堪偃湛?。
【出處】《中醫(yī)小兒食物保健療法》
九三白湯
【組成】白前9g,百部9g,白梨(用清水洗凈,連皮切碎)1個(gè)【制用法】同煎,可以少加白糖,每天服2~3次(去渣飲湯),連服5~6天。
【功效】小兒頓咳。
【出處】《中醫(yī)兒科臨床淺解》
十根一仁湯
【組成】鮮蘆根30g,鮮茅根30g,冬瓜仁15g,
【制用法】水煎,每天1劑,當(dāng)茶飲,可連服數(shù)日。
【功效】小兒頓咳。
【出處】《中醫(yī)兒科臨床淺解》
十一麻黃梨
【組成】大梨1個(gè)麻黃1g,
【制用法】將梨挖去心,裝入麻黃,蓋嚴(yán),放碗中蒸熟,去麻黃,食梨飲汁。1日2次分食。
【功效】百日咳。
【出處】《食物療法》
十二冬瓜桔餅煲
【組成】冬瓜糖15g,桔餅15g,
【制用法】將上述2味切碎,加適量水燉食之(1歲以內(nèi)者分2-3次)。每日1次,5天為1療程。
【功效】百日咳。
【出處】《食物療法》
十三百象湯
【組成】炙百部10g,象貝母10g,天竺黃15g,秦皮6g,白
前10g,蘇子10g,地龍10g,炒麥芽10g,小茴香2g,生甘草2g,火麻仁9g,
【制用法】每1劑2煎,濃縮至約250毫升,加適量白蔗糖調(diào)味。未滿1歲的嬰幼兒每次10毫升,1~2歲每次20~30毫升,3歲每次30毫升,4歲每次40毫升,均日服3次(隨年齡遞加10毫升至7歲)。8歲每服80毫升,日服2次。8歲以上每服100毫升,日服2次。嚴(yán)重患兒可日服3~4次。
【功效】小兒百日咳
【注意事項(xiàng)】服藥期間,忌食咸魚、蝦蟹等海鮮和脂肪性食物,最好多吃蔬菜和蘿卜等。如就診時(shí)已并發(fā)肺炎,則應(yīng)加輔助藥,并因癥制宜,酌情處理。
【出處】上海中醫(yī)藥雜志
十四鎮(zhèn)咳煎
【組成】代赭石(打碎先煎)30g,焙蜈蚣3g,苦杏仁10g,炒黃芩3g,陳皮8g,炙半夏10g,白茯苓10g,甘草5g,
【制用法】每日1劑,煎兩次,然后將藥汁濃縮成100毫升,再加入冰糖20g,熔化,分3-4次溫服。1歲以下嬰兒減半,或1劑分2日服?!竟πА堪偃湛取?/span>
【出處】江蘇中醫(yī)雜志
十五小兒頓咳糖漿
【組成】百部1斤5兩(新稈)白前1斤前胡1斤天竺子8兩棉花梗1斤(春梗近根上部5寸以內(nèi)梗者佳)金沸草梗1斤2兩甘草1斤蜂蜜3斤(此為1~3歲兒童100劑量)
【制用法】將上藥切碎,以水15000毫升浸泡3小時(shí),入砂鍋煎至2小時(shí)左右,將水煎至3500毫升,倒出藥水,再將原藥渣,加水100毫升煎至200毫升,然后將一煎和二煎混合在一起,過濾除去雜質(zhì),入鍋以文火煎至4000升,加蜂蜜收膏,總劑量熬至4500毫升,待冷后,裝入玻璃瓶收貯備用,1~3歲,每次服15毫升,4~6歲,每次服30毫升,7歲以上,每次服45毫升。日3次,每次食后內(nèi)服,服時(shí)加溫。
【功效】百日咳。
【注意事項(xiàng)】忌食含有刺激性食品,服后無副作用
【出處】江蘇中醫(yī),1965,(1):40.
十六六子飲
【組成】炒牛蒡子炒蘇子旋覆花子各5g,炒藶子3g,青蒿子3-5g,炒山楂子6g,
【制用法】煎汁150毫升左右,分兩次溫服,每日服1劑。系風(fēng)寒表證者加麻黃、杏仁;風(fēng)熱表證者加蘇葉、薄荷;痰涎清稀者加法半夏,痰濁黏稠者加浙貝母、前胡;痰黃稠難出者加桑白皮、川貝母;咯血者加白茅根、白及、百合、冬瓜仁等;肺胃陰液已傷者加南北沙參、川石斛、天麥冬等。
【功效】百日咳。
【出處】安徽中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bào)
十七清肝熄風(fēng)止痙湯
【組成】羚羊角粉0.6g,x2支(分沖)黛蛤散15g,炒子芩桑白皮蒸百部各10g,新貝母5g,炙蘇子天竺子各10g,生甘草6g,
【制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服,用量可根據(jù)癥情、年齡增減。臨床加減:嘔吐飲食痰涎者,加半夏、竹茹;大便干秘者,加炙川軍;痰多者,加半夏、右仁、白芥子、葶藶子、地龍;伴有其他感染發(fā)熱者,加清熱解毒藥。
【功效】百日咳??砂槊娉鄽獯?,大便干秘,小便短赤等。
【出處】江蘇中醫(yī)
十八污肝降火化痰湯
【組成】羚羊角粉0.6g,黛蛤散15g,(布包)百部黃芩桑皮天竺子各10g,
【制用法】每日1帖,羚角粉分二次開水調(diào)服,余四味水煎,分服痰多加蘇子、車前子、萊菔子,或加貝母、萎皮、蘋藶子;發(fā)熱加連翹、地骨皮;衄血、痰中帶血加茅根、生地、仙鶴草;并發(fā)肺炎加銀花、蔞皮、魚腥草,或合麻杏石甘湯。
【功效】百日咳。
【出處】江蘇中醫(yī)
十九馬齒莧合劑
【組成】馬齒莧20g,炙百部生石膏浙貝母?jìng)?cè)柏葉各10g,麻黃杏仁甘草各5g,
【制用法】水煎2次,合并濾液,濃縮至150毫升備用。4歲以下者每歲每次服馬齒莧合劑10毫升,5歲以上者每次服50毫升,每日3次。
【功效】百日咳。
【出處】浙江中醫(yī)雜志
二十加減百茅湯
【組成】百部6g,鮮茅根30g,旋覆花6g,(布包)代赭石20g,竹茹6g,半夏6g,桔梗6g,前胡6g,甘草3g,
【制用法】每日1劑,分服。若目胞浮腫:加薄荷6g,以散風(fēng)消腫;鼻衄、痰中帶血或面部見出血點(diǎn)者:加黃芩9g、倍用茅根以清熱涼血;痰多者加瓜蔞9g,川貝6g,以清肺化痰;納食不佳,大便干燥者,加神曲10g、焦檳榔10g、大黃5g,以消食導(dǎo)滯,清熱通便;干咳無力、舌紅少苔者加麥冬10g、黃精10g、生地20g,以養(yǎng)陰潤(rùn)肺。【功效】百日咳。
【出處】天津中醫(yī)
二十一冰硼散
【組成】冰片硼砂玄明粉朱砂
【制用法】冰硼散(福建省泉州市制藥廠出品),每瓶0.3125g。每次服14瓶;4~7歲,每次服半瓶;8歲以上,每次1瓶。每天2次。
【功效】百日咳。
【出處】浙江中醫(yī)雜志
二十二甘遂散
【組成】甘遂巴戟各4g,面粉20g,
【制用法】日服3次,白開水送服。4個(gè)月~1歲者,每次0.5g;13歲,每次1g;3~6歲,每次1.5g;6-10歲,每次2g。每g,中含純甘遂粉0.16g。
【功效】百日咳。
【出處】上海中醫(yī)藥雜志
二十三平肝肅肺方
【組成】珍珠母代赭石各20g,石決明15g,桑葉枇杷葉南沙參百部各8g,浙貝母葶藶子各6g,甘草3g,
【功效】百日咳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病重者每日加服半劑,日3服。弱小患兒減量。加減:肝火偏旺合黛蛤散:偏肺熱加黃芩;苔黃」膩、痰多去沙參合千金葦莖湯;津傷肺燥加天冬、麥冬。
【出處】上海中醫(yī)藥雜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