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不 回 家
需 要 什 么 宏 大 的 理 由 嗎 ?
“真不知道過年回家干嘛!一年才見一次面的親戚,還得當眾聽我的年度述職報告,除了攀比浮夸、吃喝打牌、催婚催娃,真不知道大老遠跑回去過這個年還有什么意思!”
一個小姐妹最近搶票搶得不太順利,惱羞成怒。
是啊,我也覺得現在的年越過越沒意思。
因為從事自由職業(yè),不用再跟上班族搶票,不用再意圖多請幾天假跟老板斗智斗勇,只需要提起行李,說走就走。
幾天前我就回家了。
每天目睹著家人的生活就是做做飯、逗逗娃、拖拖地,飯后腿腳好的再溜達溜達,而我就在一旁抱著電腦寫寫欠稿。起初也彼此新鮮上幾天,他們做上幾桌豐盛的菜,我吃上幾頓各種餡的餃子。
之后,日子一如既往。
不會因為你回來,這個家就每天張燈結彩;不會因為多了你一個人,一家人的日子就天天嗨到云霄。
小姐妹哈哈大笑,操著濃烈的東北大碴子口音問我,“那你覺得無聊不?”
無聊啊。
但你要知道,我們在家感到有多無聊,我們不在家時父母就會有多無聊。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盼年,老去的八零后、九零后一直在忙著尋找每一件事情的意義,因為竭盡全力也沒有辦法在大城市生根,回到家鄉(xiāng)又跟一切格格不入,所以每次要回家過年時,要么害怕,要么尷尬。
甚至坐在沙發(fā)上什么事兒都不做超過三天,心里就無法心安理得。
于是索性認為自己回不回家也就那樣了。
但一個家到底有沒有年味,跟慢慢淡去的新年傳統(tǒng)無關,跟春晚無關,跟茶幾上的瓜子糖果無關,跟貼對聯的漿糊無關,跟有沒有買新衣服無關。
只有你回家了,一個家才有年味。
就這么簡單。
我們曾經對過年也飽含過期待。
那個時候我們一年只買一次新衣服,這之前我們會踩著凳子翹著腳反復去摸它,想象著出去拜年的那一天將如何像個小公舉一樣聲震人間;那個時候我們還真心期盼著串門與走遠房親戚,因為心里想著跟四大爺家的小哥哥、小姐姐在雪窩子里炸上半天炮仗。
而如今,我們對過年最大的感激,只是7天假期。
后來,我們不再需要一年才買一次新衣裳,而是一年都懶得出去逛一次商場,我們再也體會不到一件衣服能帶給我們的巨大滿足。
而且還得想著法子躲著那些催婚催娃的親戚。
有一年回老家,去一個舅媽家取我家那串委托她代為保管的鑰匙半年沒見,只是開門拿鑰匙的幾秒鐘,她竟然不遺余力地上來就問我,什么時候結婚啊?
我回去氣急敗壞地跟我媽抱怨,哪有拿個鑰匙的工夫就要被催婚的。
我媽大笑,平時又見不上你,誰也不知道你在忙啥,你說你舅媽除了這個她還能問你啥?
我答不上來,但卻恍然。
很多像我一樣常年四處闖蕩、四六不著的年輕人,頂討厭被人問東問西,不得不迎戰(zhàn)的時候,要么臭著一張關你屁事的臉,要么就是一句冷冰冰的敷衍。
但老家的親人,與我們交集甚少,幾年離索,終得相見,他們找不到妥帖的話題,他們不懂你最近為啥喜歡了康德和薩特,他們家也沒有那種可以換你一世迷離的三生煙火。
他們能關心我們的方式,也只能是問我們一些這樣的婚嫁大事,如此而已。
家人多數并無惡意,只是我們越來越浮躁,越來越不耐煩。
也記不清是哪一期《奇葩說》里,馬薇薇說過一個觀點。
近義詞辨析親人與親戚:平時操心你生活費的是親人,結婚關心你禮金的是親戚;生病來照顧的是親人,死了來送奠儀的是親戚;怕你過得不開心的是親人,嫌你活得沒價值的是親戚。學會對親人說謝謝,學會對親戚說呵呵。
觀點有點反雞湯,但卻很現實。
越是關系疏遠的人,越是會用絕對標準去衡量你的一生。
小時候,很多大人就告訴我們,要好好學習給家里爭臉昂。
你問咋就爭臉了捏?大人往你萌萌噠小臉蛋上一掐,就是你得衣錦還鄉(xiāng)呀。
你猛得倒吸一口鼻涕,呀,一下吸嘴里去了,還挺咸,你又問,怎么叫衣錦還鄉(xiāng)呢?
大人說,當大官,賺大錢,娶個花兒一樣好看的新媳婦昂。
就是這樣的鄉(xiāng)親,讓很多年輕人越來越害怕回家,讓越來越多的歸鄉(xiāng)少年一到家就宅起來不敢出門。
但事實上,很多去一線城市打拼,去外邊的世界拼盡全力去博個一線生機的人,他們中很多人回到家鄉(xiāng)的方式并不是衣錦還鄉(xiāng),而是兩手空空。
沒有賺到首付,沒有當上大官,沒有花枝招展的媳婦,只有一個惶恐的少年,他們血脈中融入了大城市的文化,卻沒有辦法讓自己在大城市有個家。
他們嘗試回家,卻有點害怕,因為怕鄉(xiāng)親們會背地里笑話。
看,你整天想著出去野,你以為去大城市有什么好,還不是跟村頭那家的二狗子似的,混半天還不是得回村里上班、生娃!
那些笑呵呵地帶著各種反逼婚攻略的,其實都還是孩子,只有那些兩手空空滿臉落寞的皮笑肉不笑,才算是老了。
但那些我們以為總也過不去的坎兒,那些我們以為回家沒什么意思的想法,不是因為年味變淡,也不是因為街坊鄰居讓你神煩。
而是因為我們給自己的一生承載了太單一的成功路徑,以至于默認了世俗用金錢去衡量我們價值觀的唯一標準。
暴富和騰達固然是好,但讓家能成為一個家的,只是兒女和爸媽。
一個父親離世,即將離京的小姐妹曾坐在我對面泄氣的說:“哎,怎么辦,沒賺到什么錢,我感覺自己就是個廢柴呀?!?/p>
我問她:“那你接下來什么打算?”
她說:“沒賺到錢也得先回家過年啊,我不在家我媽不正經吃飯,我回去了,起碼吃飯這事兒上我媽就不瞎對付了?!?/p>
所以,回不回家需要什么很宏大的理由嗎?
過年能有什么意思呢?
只不過是陪著父母看看電視,聊聊天,包餃子的時候上一手。他們出去遛彎兒的時候像個二貨一樣杵在一邊,任由其他阿姨說一句“啊喲,你兒子長這么高了吶……”
這些親戚多說一句多見一面又怎么樣呢?
見與不見,都不會讓我們跟常年不聯系的人變得更熟。
但回不回家,會讓我們的父母感受到無論多難是否會覺得養(yǎng)兒苦。
有人說,不用說回家了,就是通個電話都不知道跟家里聊什么,無非是東鄰家的小子跟你一邊大人家都當姥爺了,無非是老媽今天排隊搶到了雙黃的雞蛋吶,無非是家里的老母狗性欲不佳,今年來月經也沒生下一男半女的狗娃哎……
所以,我們跟家人之間相處的意義是什么?
《麥田守望者》中有這樣一段話,塞林格借主角講了出來:
我將來要當一名麥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塊麥田里玩。幾千幾萬的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是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么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干這樣的事,我只想做個麥田里的守望者。
所以,你覺得一生又有什么意義呢?
不過是堅持一下自己喜歡的,陪伴一下該陪伴的,然后去做一個信馬由韁的少年狂奔在沒有意義的草原。
有人問我:“軌呀,今年過年有啥打算呢?”
我說:“沒啥打算,我過年回家,只是想陪家人虛度一下時光呀?!?/p>
-END-
作者簡介:初小軌,山東水瓶女一枚,小說、隨筆作者,著有《很感謝你能來,不遺憾你離開》,微信公眾號:好姑娘(ID:moixiaogui),轉載已獲授權。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