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織里刺繡被收錄進浙江省第三批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在織里,有這樣一句老話:“一根扁擔兩只包,全國各地到處跑。”,其中“兩只包”里裝的便是繡制了花鳥的被套、枕套一類的物品。那時的織里人,在全國各大城市的街頭巷尾銷售各種繡制品。自古以來,織里的織繡業(yè)就比較發(fā)達,南宋遷都后,毗鄰郡城杭州的湖州就成了輔郡,民間刺繡也開始在當時的織里一帶發(fā)展起來。
在織里的童裝博物館,至今還保存著許多織里刺繡作品。飛碟肚兜、老虎造型手枕、花魁頭枕……在這100余件刺繡藏品中,不少已經(jīng)有上百年的歷史了。每個一針一線繡制的圖案,都包含著那個年代獨有的韻味,訴說著只屬于那個年代的故事。
2008年,織里刺繡被收錄進浙江省第三批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但由于兩位非遺傳承人年事已高,技藝的傳承遇到了“瓶頸”。令人欣慰的是,一位有心人接下了這個“接力棒”,她就是漾西學校小學部的一位老師——陳云霞。
2012年,漾西學校小學部開始研究織里刺繡課程的開發(fā),同時成立刺繡社團班,召集學校20多位心靈手巧的孩子們加入社團班,跟著陳云霞老師學習織里刺繡。如今,這些孩子們已是合格的刺繡傳習人。
在陳云霞的刺繡教室內(nèi),放著許多學生完成的作品,有古典傳統(tǒng)的鳳凰花樣,也有許多孩子喜歡的流行卡通圖案?!斑@樣的圖案看似簡單,其實繡起來也是精細活,沒有半把月弄不完的?!标愒葡颊f,刺繡心得靜得下來,這是一門精工細作的藝術。繡制過程不是簡單的重復動作,而是由多個流程配合完成。一幅刺繡作品的完成,大致需要經(jīng)過6道工序,只有各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井然有序,才能完成。織里刺繡比較注重實用性,以前多繡在被套、枕套、小孩衣服等物品上,圖案大多也比較粗獷。
“小時候看到家里的衣服、被套上都有很多刺繡,自己就很喜歡,也算是一個啟蒙吧?!标愒葡颊f,小時候總喜歡看媽媽踩縫紉機繡花。后來有段時間,十字繡開始流行起來。拿起十字繡,陳云霞總算過足了刺繡的“癮”,但總覺得缺少了點什么。8年前接觸到織里刺繡后才發(fā)現(xiàn),這才是小時候向往的刺繡,“彼時恰逢學校開設刺繡班,我便主動申請要當刺繡老師。”這一繡,便繡到了現(xiàn)在。
要完成一幅刺繡作品,首先要繪制“藍本”,然后進行描底,根據(jù)底稿的圖案在繡布上用水溶筆進行描圖。描底完成后,就要將描好的繡布平整地繃在手繃上。“我們要根據(jù)圖案的不同紋樣配上相應色彩的繡線?!标愒葡歼叡葘C線顏色邊介紹道。繡完的繡品在清洗干凈后要用熨斗熨燙平整,再將線頭修理干凈,最后進行裝裱,一幅作品才算最終完成。
“以前也時常會去施連珠老師傅那兒學習,空閑的時間我也會去博物館看看,學無止境嘛。”如今,陳云霞儼然已成為了第三代織里刺繡的傳承人,在授課的同時,她也在不斷學習,希望能將這份珍貴的技藝傳承下去。
來源:吳興融媒體中心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