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心目中,“唐詩”這一名詞標志著登峰造極的詩歌成就。56000多首讀不夠、引用不完的唐詩,魅力到底在哪里?具體來說,唐詩為什么能在如此長久的歲月中一直得到人們的推崇?為何唐詩中的名篇名句千百年來家喻戶曉,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全唐詩》,900卷,清代曹寅、彭定求等編纂。圖片來源于故宮博物院官網(wǎng)
一、唐詩繁榮——中國古代社會和詩歌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自漢代以來,五言詩、七言詩經(jīng)過長期的發(fā)展階段,在題材走向、格律形式、藝術手段、風格傾向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隨著強盛繁榮的唐代的到來,中國詩歌也進入了巔峰時期,繼而產(chǎn)生了古代文學中最為輝煌的唐詩。
文學藝術的繁榮離不開必要的社會條件,唐詩也是如此。公元618年,自漢末以來長達400年的混亂局面告終,中華大地上迎來了繁盛、統(tǒng)一的唐王朝。國力強盛,經(jīng)濟富足,百姓安居樂業(yè),士人意氣風發(fā),這是唐詩繁榮的肥沃土壤,也是唐詩超越前代詩歌的有利條件。比如山水詩早在六朝就已相當繁盛,但是謝靈運等山水詩人吟詠的只是江南一帶的明山秀水,他們不能親歷黃河、泰山等雄壯的山川,筆下的山水詩也就無法達到雄偉豪壯的境界。唐代詩人就不同了,國家統(tǒng)一,疆域遼闊,李白可以詠嘆“黃河之水天上來”(《將進酒》)的奇觀,杜甫可以面對泰山而發(fā)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岳》)的壯語。更不用說岑參親至西域,目睹雪山、熱海等獨特風光了。所以唐代的山水詩,無論是境界之闊大,還是風格之奇?zhèn)?,都遠遠超越了前代詩人的同類作品。
由于實現(xiàn)了大一統(tǒng),唐代的詩人自然源出多個地域、多個民族,如李白、白居易之先世皆出于西域,元結、元稹、獨孤及等出于鮮卑,劉禹錫先世出于匈奴,皆為顯例。以漢字書寫的詩歌是唐代不同族群、不同階級身份的人們共同的表達工具,也是達到民族認同的文化利器。可以說,這種前所未有的新氣象是唐詩在整體上超越前代的重要原因。
唐朝的社會背景對唐詩繁榮的促進作用一目了然,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唐詩在藝術上臻于極盛的歷史原因。在中國文學史上,廣義的“詩”包括四言詩、楚辭體以及詞和散曲,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是狹義的“詩”,就是以五言詩和七言詩為主,也包括一些雜言詩在內(nèi)的詩歌。唐詩為何以五言和七言為主要的句式?這正是中國詩歌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決定的。
中國的詩歌以漢字為書寫形式,漢字是一種表意的音節(jié)文字,每一個漢字代表一個音節(jié)?!对娊?jīng)》中絕大部分詩句是四言句,由于古代詩歌一般以兩個音節(jié)為一個節(jié)拍,所以四言句基本上由兩個節(jié)拍構成,最常見的節(jié)奏結構是“二二”。久而久之,這種句式難免顯得單調(diào),到了漢代,五言詩終于應運而生。五言詩雖然每句詩只增加了一個字,卻讓詩句劃分為三個節(jié)拍,常見的節(jié)奏結構是“二二一”或“二一二”。顯然,與四言句相比,五言句不但多出一個節(jié)拍,而且既有雙音節(jié)的節(jié)拍,也有單音節(jié)的節(jié)拍,且單音節(jié)的節(jié)拍在句中的位置還可以變化,這就使句式比四言句靈活多了。在五言詩的基礎上,又發(fā)展出七言詩,它的節(jié)拍數(shù)增加到四個,不但讓句式更加靈活多變,而且較大地增加了詩句意義的容量。從漢魏到南北朝,五言詩和七言詩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而四言詩則逐漸衰微。到了唐代,雖然偶爾有人寫作四言詩,但五言和七言已經(jīng)成為詩歌的主要句式,這種情況歷宋、元、明、清諸代而無改變,直到現(xiàn)代,人們寫作古體詩歌時仍然如此。
唐詩正好處于五言詩、七言詩在形式上趨于成熟的歷史階段,所謂獨得先機。唐詩在形式上更大的歷史機遇體現(xiàn)于詩歌的平仄格律上。中國詩歌的格律經(jīng)歷了從無到有、從草創(chuàng)到成熟的漫長歷史時期,唐代適逢格律定型的關鍵時期。古代漢語有四種聲調(diào),即平聲、上聲、去聲和入聲,中國人把四聲分成平、仄兩大類,繼而探索如何讓不同聲調(diào)的漢字在詩句中有規(guī)律地交互出現(xiàn),最大程度地實現(xiàn)詩歌音調(diào)的鏗鏘之美。從漢魏到南朝,無數(shù)詩人孜孜摸索,終于在聲調(diào)規(guī)律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唐代詩人在前代詩人幾百年辛勤探索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建立了平仄格律,而平仄格律正是五言詩、七言詩格律中最重要的內(nèi)容,形成之后歷宋、元、明、清,持續(xù)到如今??梢?,唐詩在藝術形式上作出的貢獻、在藝術水準上達到的高度,均可說是適逢其時。
二、唐詩經(jīng)典——中國古代詩歌的藝術巔峰
唐詩篇什繁復,名家輩出,流傳至今的作品有56000多首,家弦戶誦的名篇也數(shù)以千計,堪稱中國古代詩歌的寶庫,也是人類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觀。
唐詩的發(fā)展過程大致可分四個時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其中尤以盛唐、中唐兩個時期的詩壇最為光輝奪目。盛唐是指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唐詩在此期間全面繁榮。彼時,由于國家繁榮,社會安定,詩人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實現(xiàn)人生追求。有些詩人以俠少的身份出現(xiàn),成為熱情的進取者,希望通過從軍立功等方式施展抱負;另有一些詩人則以隱士的身份出現(xiàn),成為恬靜的退守者,希望幽居山林以獲得生活與心境的寧靜。當然,也有一些詩人身兼上述兩種身份,因時變化。人生態(tài)度是盛唐詩題材取向的基礎,從而形成了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和以高適、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派。
山水田園詩派的作品大多以清新秀麗的語言,描繪幽美的山水景色和寧靜的田園生活,詩人沉浸在自然的懷抱之中,濾去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名利雜念,從而達到靜穆空靈的境界。王維詩中的輞川田園,孟浩然詩中的襄陽山水,都已升華為一種審美意境,是中華民族熱愛自然、重視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藝術積淀。
邊塞詩派的主要作品以唐朝的邊境戰(zhàn)爭為表現(xiàn)對象。詩人們描繪了塞外大漠的奇異風光,塑造了邊關將士的英雄形象,同時也表達了保家衛(wèi)國、建立功勛的人生理想。盛唐邊塞詩的思想傾向與情感內(nèi)蘊都比較復雜,既展示了英雄氣概,又有兒女心腸,交織著激昂慷慨的豪氣與纏綿婉轉(zhuǎn)的柔情。詩作鮮明地體現(xiàn)了盛唐積極進取的時代精神,同時也集中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熱愛和平、反對侵略、不畏強暴的民族性格。這種富有浪漫氣息和理想色彩的精神面貌,在詩歌中的體現(xiàn)就是“盛唐氣象”。
話劇《李白》劇照。(北京人藝供圖)
展示“盛唐氣象”的杰出代表首推李白的詩作。李白以深邃的思想、豐富的內(nèi)容取向和驚人的藝術造詣,成為盛唐詩壇上最耀眼的明星。他熱情地謳歌現(xiàn)實世界中的美好事物,對不合理的現(xiàn)象毫無顧忌地投之以輕蔑。這種渴望自由、追求解放,雖然受到現(xiàn)實限制卻一心要征服現(xiàn)實的態(tài)度,乃是中華民族反抗黑暗勢力與庸俗風習的強大精神力量的典型。所以,以浪漫想象為主要特征的李白詩歌,事實上蘊涵著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想落天外的精神漫游仍以對人世的熱愛為歸宿。笑傲王侯、桀驁不馴的“詩仙”李白受到中國人民的熱愛,原因就在于此。
與李白齊名的偉大詩人杜甫,在青年時代也受到盛唐詩壇浪漫氛圍的影響,但他很快就從浪漫主義詩人群體中游離出來。杜甫以清醒的洞察力和積極的入世精神,深刻而全面地反映現(xiàn)實生活。他的詩作生動描摹了“安史之亂”前后、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時代風貌,對“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黑暗現(xiàn)實進行了入木三分的揭露和批判,因而杜甫的詩被后人譽為“詩史”。杜詩的意義絕不僅僅在于記錄歷史,它還記錄了動蕩時代的急風驟雨在詩人心中激起的思緒和情感波瀾。杜詩中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和熱愛天地萬物的仁愛精神,是儒家思想中積極因素的藝術表現(xiàn),也是中華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顯。在藝術風格上,李白的詩飄逸奔放,杜甫的詩沉郁頓挫,兩者既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又具有豐富的內(nèi)涵,對后代詩歌的審美趣向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紀錄片《跟著唐詩去旅行》劇照。
中唐詩壇有兩個主要流派,一個以白居易為首,元稹、張籍、王建、李紳等人為羽翼,他們主要繼承了杜甫正視現(xiàn)實、抨擊黑暗的精神,強化了詩歌諷諫美刺的功能,在藝術上則以語言通俗流暢、風格平易近人為特征。另一個流派以韓愈為首,孟郊、賈島、盧仝、李賀等人為羽翼,他們主要繼承了杜甫在藝術上刻意求新、勇于創(chuàng)造的精神,善于刻畫平凡、瑣屑甚至苦澀的生活,展示雄奇險怪乃至幽僻的景象,藝術特征是語言戛戛獨造,風格或雄奇,或幽艷,或怪誕。就詩歌風格的多樣性和詩人藝術個性的獨特性而言,中唐詩壇百花齊放,比盛唐有過之而無不及。
三、唐詩精神——中華民族文化性格的生動體現(xiàn)
唐詩作為中國古典詩歌史上鼎盛的標志,最典型地體現(xiàn)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特征。
首先,中華文明是一種從一開始就是以人本精神為基石的人類文明,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認識到人類創(chuàng)造力量的民族。眾所周知,火是人類最早掌握的自然力。古希臘人認為火種是普羅米修斯從天庭盜來饋贈給人類的,而中華先民卻認為火是自己當中的一員——燧人氏發(fā)明的。這典型地反映出中華文化與古代西方文化的差異:西方人把希望寄托于天上的神靈,中華先民卻對自身的力量充滿了信心。追求人格的完善,追求人倫的幸福,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便成為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取向。
唐代詩人始終將目光對準人間,唐詩不像古希臘詩歌那樣將頌揚神靈當作最重要的主題。從江南春雨到塞北秋風,唐代詩人描寫的風光都是自然存在的人間山水,而不是虛構的天堂樂土;從民間疾苦到文士不遇,唐代詩人描寫的生活背后都是真實的社會現(xiàn)象,而不是幻想的神話故事。王維、孟浩然等人在風光秀美的山水田園中瀟灑徜徉,高適、岑參等人在風沙彌漫的塞外大漠中馳騁豪縱,李白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杜甫低吟“側(cè)身長顧求其群,翅垂口噤心甚勞”……他們的詩作都是對人生百態(tài)的生動描繪,都是對內(nèi)心真實情感的淋漓抒發(fā)。
其次,中華先民以獨特的方式來感受人生、領悟人生真諦,且以春秋戰(zhàn)國時代最重要的兩位思想家孔子、莊子為例??鬃訛榱藢崿F(xiàn)政治理想,棲棲遑遑,席不暇暖,這種積極有為的人生態(tài)度使他對生命感到充實、自信,在對真與善的追求中升華進入詩的境界。莊子以浪漫的態(tài)度對待人生,他希冀超越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絕對自由,但在追求人生的精神境界而鄙薄物質(zhì)享受這一點上則與儒家殊途同歸。儒、道兩家相反相成,他們對人生的詩意把握足以代表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正是在這樣的文化土壤中,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詩歌綱領:“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p>
在唐代詩人的眼中,生活中的任何場景、任何情感,都是洋溢著詩意的真實存在。毫不夸張地說,現(xiàn)代中國人在需要抒發(fā)情感的任何場景中,都可以找到合適的唐詩名篇來吟誦。當你因時光流逝而心生惆悵、煩惱時,可讀李白的《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當你發(fā)現(xiàn)良辰美景轉(zhuǎn)瞬即逝,想要及時游賞時,可讀韓愈的《同水部張員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當你偶然來到山清水秀之地游覽休憩時,可讀王維的《青溪》與韓愈的《山石》;當你移居擇得佳鄰,滿心欣喜時,可讀白居易的《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當你在異鄉(xiāng)適逢佳節(jié)而格外思念遠方的親友時,可讀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當你送別友人依依不舍時,可讀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與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當你思念遠方的友人時,可讀杜甫的《春日憶李白》與韋應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當你人在旅途自感孤寂時,可讀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與戴叔倫的《除夜宿石頭驛》;當你在暮色漸濃的黃昏心有所感時,可讀韓愈的《秋懷詩》;當你少小離家,父母親對你諄諄囑咐時,可讀孟郊的《游子吟》與韋應物的《送楊氏女》;當你與家人分居兩地,卻已多時沒有問候他們時,可讀張籍的《秋思》與岑參的《逢入京使》;當你重逢多年未見的親友,把盞話舊時,可讀杜甫的《贈衛(wèi)八處士》……如此生動地反映人們內(nèi)心喜怒哀樂的長篇短什,如此深切體現(xiàn)中華民族文化性格的一代詩歌,稱唐詩為“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不亦宜乎!
可以說,當人們想深刻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性格時,唐詩提供了一個非常合適的窗口。而世界上其他民族通過閱讀唐詩來理解中華民族,也可獲得格外真切鮮明的印象,且可領會其豐富深刻的精神內(nèi)涵。如果把唐詩比作一位絕代美女,她向人們展示的不僅是明眸皓齒及翠羽明珰,還有眉尖顰笑及心底波瀾。所以,在唐詩萌發(fā)之時,東亞鄰國的人士就開始認真閱讀唐詩,并學習寫唐詩。日本的遣唐使晁衡,與李白、王維皆結下深厚的友誼,新羅來唐留學的崔致遠,在唐時所寫詩歌甚至被后人編進《全唐詩》。此外,白居易對日本古典詩歌、杜甫對朝鮮半島古典詩歌,都有著深刻的影響。即使是遙遠的西方,人們一旦窺見唐詩的絕代風姿,也都為之傾倒。李白的《長干行》經(jīng)美國詩人龐德譯成英文后,成為英語世界中家喻戶曉的詩歌名篇。2020年,英國BBC播出的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轟動一時。所以,如果要向世界推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唐詩絕對是一張最合適、最精美的文化名片。(完)(作者系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