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大家看完我們的推送后可以
多點最下面的“在看”,
喜歡的話也請多分享點贊!
這樣我們的推送
才能繼續(xù)出現(xiàn)在您的訂閱列表里,
節(jié)目制作不易,還望多多支持!
以下文字內(nèi)容為音頻節(jié)選
更多精彩內(nèi)容
歡迎點擊音頻收聽!
播講人:郭煒
節(jié)目編輯:秦雅楠、程涵
小劇場配音:陳光、劉甜甜
話說最近,一部叫《夢華錄》的電視劇正在熱播,可能有不少朋友已經(jīng)看過了。
這部劇講述了在錢塘開茶鋪的女主角趙盼兒,聽說未婚夫高中探花之后,要另娶當朝高官之女,便決定上京討個公道。
就在前往京城的途中,趙盼兒卷入了一場大案,并解救了好姐妹宋引章和孫三娘,三人在京城汴梁歷經(jīng)艱辛,將小小茶坊一步步發(fā)展為汴京最大的酒樓、并收獲了各自感情的故事。
相信不少朋友都知道,這部劇前面一部分劇情來源于元代關漢卿的雜劇《趙盼兒風月救風塵》,不過電視劇對原作做出了很大幅度的改編。
那原作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故事?作者關漢卿又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為什么要寫作雜劇呢?
不會寫劇本的編劇不是好醫(yī)生
咱們先回答前面的問題,《夢華錄》的原著《趙盼兒風月救風塵》講的是怎樣一個故事呢?
其實,原著的故事脈絡相對簡單,是個只有四折的雜劇,講述了汴梁城中的風塵女子宋引章,最開始與洛陽秀才安秀實相戀,但不久之后,她又結識了花花公子周舍,被周舍一番假意溫柔蒙蔽,決心與周舍成親。
與宋引章有八拜之交的姐妹趙盼兒聽說這事之后,前去宋引章家里勸她,說周舍這種紈绔子弟,渾身都是壞心眼,根本不是托付終身的人,宋引章要是嫁了他,以后腸子都得悔青。
但熱戀中的宋引章哪里聽得進這話,不久便辭別母親,與周舍一同回了鄭州。
后來……相信您也猜到了,宋引章到了周舍家中,期盼中的幸福沒有降臨不說,反而被他不斷地羞辱打罵。
眼見就要死在這個家暴男手里了,萬般無奈之下,宋引章只能請隔壁的王貨郎帶信給母親和趙盼兒,請她們快來相救。
趙盼兒于是琢磨了一個計策,她精心打扮一番,前去見周舍。
那周舍本就不是啥正經(jīng)人,很快被盼兒吸引,繼而讓她幾句話哄得團團轉(zhuǎn),立馬寫下休書,休了宋引章。
姐妹倆拿到休書,匆忙離開鄭州,但沒走出多遠,還是給周舍追上了,雙方拉扯著進了鄭州府衙。
恰好先前與宋引章相戀的那位安秀才接到趙盼兒的書信,也跑到鄭州府衙告狀,最終太守判決周舍強奪人妻,打了他六十杖。趙盼兒、安秀才以及宋引章全身而退。
在這出雜劇中,原著關漢卿塑造了趙盼兒這樣一位仗義剛烈、聰慧勇敢的風塵女子形象,其中不光有“智斗惡少”的爽快情節(jié),也有大量對底層市井生活的真實刻畫。
比如說,原著中宋引章急切盼望從良嫁人,趙盼兒為安秀才保親時,宋引章卻告訴她:“我嫁了安秀才,一對兒只好打《蓮花落》!”
這蓮花落,是乞丐乞討常用的一種說唱藝術,說唱者根據(jù)情形不同隨機應變,有的唱詞描述個人苦難、有的唱詞奉承夸贊圍觀群眾,還有的諷刺社會現(xiàn)象,或者勸人向善。
唱詞一般都是方言大白話,老百姓全能聽得懂。而無論唱什么、怎么唱,乞丐的最終目的自然就倆字——討錢。
宋引章這話的意思是說,她要是嫁給安秀才,就夫妻倆這經(jīng)濟狀況,恐怕得湊一塊沿街乞討。
這話中固然有宋引章受到蠱惑、嫌貧愛富的成分在,卻點出了底層夫妻生活的不易,而同為風塵女子的趙盼兒,雖然也萌生過過從良嫁人的念頭,卻自嘲說:“待嫁一個老實的,又怕盡世兒難成對;待嫁一個聰俊的,又怕半路里輕拋棄?!?/p>
這的確是像趙盼兒這樣游走在三教九流中的女子,會面臨的“生存困境”。
那關漢卿為何能對市井生活、對市井中那些形形色色的人刻畫得如此精準呢?這咱們就要從他的經(jīng)歷講起了。
關漢卿具體的出生年月,如今已經(jīng)不可考了,咱們今天只知道他出生于金末的一個醫(yī)戶家庭。
關漢卿
所謂醫(yī)戶,顧名思義,就是家中世世代代都要有人做大夫。
這種家庭在元初可以免除徭役,比一般老百姓的生活壓力要稍輕些,關漢卿也因此得以接受了不錯的教育。
成年之后,他自然也被編入了醫(yī)戶,關于他是如何行醫(yī)問診的,今天已經(jīng)找不到相關的記載了。
那這么一位世襲大夫,怎么寫起劇本來了呢?
這很大程度上也是生活所迫,做醫(yī)戶畢竟收入有限,寫點雜劇、搞點兒戲劇演出,是當時不少讀書人補貼家用的謀生手段。
用今天的話說,關漢卿這大概叫“不會寫劇本的編劇不是好醫(yī)生”吧。
做官不成,做全職編劇
關漢卿雖然生在動亂年代,但也接受了相對較好的教育,那他為什么不尋求科舉做官,反而要靠編劇、演出活動謀生呢?
關于這一點,其實咱們的中學課本也提到過——元代很長一段時間,是沒有科舉考試的,讀書人的上升通道被堵死、郁郁不得志是那時文人的常態(tài)。
至于這事是怎么發(fā)生的,就要說到蒙古人和漢人的文化差異了。
自打隋朝開始科舉取士,到元朝建立,前后六百多年的時間,中原王朝的儒生們,已經(jīng)將“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看作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
然而從北方草原入主中原的蒙古人不這樣想啊,他們覺得,讓蒙古貴族和一些世襲的官員管理國家就挺夠用了,再搞科舉選一堆沒治理過地方的“小白”來做官,這不添亂嗎?
雖說像耶律楚才這樣精通儒學典籍的人,也向統(tǒng)治者推薦過儒家的治國之道,但說出來您可能不信,在挺長一段時間,蒙古統(tǒng)治者眼里,儒家不過是一種奇怪的宗教。
他們的邏輯是這樣的:您看啊,和尚道士都念經(jīng)吧,儒生也念啊,念四書五經(jīng),和尚道士都有自己拜的神吧,儒生也有啊,儒生都拜孔子。
所以儒家怎么就不是宗教了?
元朝的宗教政策,向來比較寬松、甚至可以說是比較優(yōu)渥的,當時規(guī)定,甭管您是哪個教的僧侶、拜的是哪路神仙,都只繳納商稅和地稅兩種稅賦,不用充當任何差役。
寺廟和土地也都受到國家保護,甚至朝廷還會發(fā)點口糧給宗教人士,只需要這些人蹲家里念念自己那宗教的經(jīng),替皇帝和國家祈福就行了。
對于當時的儒生來說,不開科舉考試,等于讓他們失去了通過刻苦學習進入官僚系統(tǒng)、改變命運的機會,簡直是不給人活路啊。
而元朝統(tǒng)治者也覺得奇怪:我們對稀奇古怪的宗教待遇夠好了,別人都沒意見,怎么就你們?nèi)寮腋愕眠@么特殊?人家和尚道士也沒要求出來做官??!
總之,在這種背景下,大量的讀書人失去了原本的上升通道,精神上苦悶、彷徨,再加上元朝統(tǒng)治階層比較腐敗,貪官污吏橫行,讀書人們的所聞所見,總需要一個抒發(fā)的渠道。
于是一方面元朝的文人畫、書法達到了一個罕見高峰,傳世名作層出不窮,另一方面,大量失意文人涌入了編劇市場,雜劇創(chuàng)作進入了一個空前繁榮的時期。
所以關漢卿在那個年代,選擇撰寫劇本補貼家用,也就一點都不稀奇了。
蒙古滅金之后,關漢卿為了謀生,離開家鄉(xiāng)前往元朝首都大都,成了一名“都漂”。
當年的大都十分繁華,歌臺酒肆鱗次櫛比,馬可波羅也說過,大都是“華美絕倫的城市,在世界上首屈一指?!?/p>
在大都,關漢卿出入于勾欄瓦舍之間,成了一名全職劇作家。
沒有機會就創(chuàng)造機會
拋棄醫(yī)戶的老本行,到大都全職做戲劇創(chuàng)作,一無名氣、二無錢財?shù)年P漢卿,怎樣才能讓自己的才華為人所知?
今天在大城市奮斗的年輕人,或多或少都有過這樣的煩惱:學了一肚子專業(yè)知識,初入城市的時候,卻因為人生地不熟,難以讓別人發(fā)現(xiàn)自己,從而很難找到對口的心儀工作。
不過咱今天至少還有互聯(lián)網(wǎng),傳播訊息比以前不知道方便了都少倍,那七百多年前的關漢卿“都漂”時,又要怎樣做呢?
說來也簡單,關漢卿既然要創(chuàng)作雜劇,免不了去勾欄瓦舍看戲,某日他去的時候,戲院正在上演戲曲《關大王戰(zhàn)蚩尤》,這名字您一聽也知道,是比關公戰(zhàn)秦瓊更離譜的“雷劇”。
通讀史書的關漢卿瞧了,覺得其中劇情設計很不合理,于是找到了戲班班主,將他的一些見解講給了班主聽。
班主覺得這年輕人看著雖不起眼,見識卻真不賴,于是向他發(fā)出邀請,問他能不能執(zhí)筆、以關公為主角重新創(chuàng)作一個劇本?
對于關漢卿來說,這不就是想睡覺有人送枕頭來了嗎?他很快將劇本創(chuàng)作完成,新劇的名字便是《關大王獨赴單刀會》,簡稱《單刀會》。
這戲取材于《三國志·吳書》中的魯肅傳記,不僅對史料進行了很好的加工演繹,而且在關漢卿生活的那個時代,蒙古鐵騎入侵北方,所過之處,土地大片荒蕪,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其痛苦也不亞于“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的漢末。
關漢卿創(chuàng)作此劇,哀嘆漢家創(chuàng)業(yè)之艱難,歌頌關羽的英雄氣概,怎能不引起當時百姓的共鳴?
所以《單刀會》一經(jīng)上演,就引起了極大反響,成為了當年的“爆款劇”!
其中那一句“這不是江水,這是二十年流不盡的英雄血”更被后人評價為“歷代詠嘆三國史事第一”。
依靠主題深刻、形象鮮明、語言質(zhì)樸的劇作,關漢卿逐漸在雜劇創(chuàng)作這一行成為“頂流”。
而鮮為人知的是,在關漢卿這位成功劇作家背后,也有一個才華橫溢的女人,給予了他許多建議和支持,這個女人便是關漢卿的妻子萬貞兒。
據(jù)說萬貞兒出身名門,也熟讀詩書。關漢卿的劇本在創(chuàng)作出來后,萬貞兒總是他的第一個讀者。
而關漢卿寫作千古名篇《竇娥冤》的時候,本來是為女主角竇娥設計了一個苦盡甘來的好結局的。萬貞兒讀過之后,卻對關漢卿說:
“古來戲曲,總脫不了苦盡甘來的老套路。我瞧這《竇娥冤》,卻不妨以悲劇收場,不落俗套,或能讓人眼前一亮?!?/p>
關漢卿聽聞之后,大感妻子說的有道理,于是,才有了“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的驚世吶喊。
用原創(chuàng)劇本“拯救”愛情
關漢卿夫妻倆都是一樣的富有才情、意趣相投,生活中卻也有一些不愉快的“小插曲”,那會是什么事呢?
事情還要從關漢卿身上說起,他這人生性風流,常年流連在勾欄瓦舍之間,出格的事也沒少做。關漢卿自己曾說:
“我是個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愿朱顏不改常依舊,花中消遣,酒內(nèi)忘憂。分茶攧diān竹,打馬藏鬮jiū;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閑愁到我心頭?”
這話的意思是,我是天下浪子的頭頭,希望紅顏永遠不改、青春依舊。我在美人叢中消遣光陰、在酒杯中忘記憂愁,時常品著茶、畫著竹子,玩著打馬、藏閹這些賭博游戲,精通五音、熟悉六律,還有什么事能讓我發(fā)愁呢?
這還不算,據(jù)說關漢卿見到萬貞兒的陪嫁丫鬟生得十分美貌,還曾動過歪心思,想要將她收入房中,最后被萬貞兒攔住了。
關漢卿于是寫了一首小令:
“鬢鴉,臉霞,屈殺將陪嫁。規(guī)模全是大人家,不在紅娘下。笑眼偷瞧,文談回話,真如解語花。若咱得他,倒了葡萄架?!?/p>
大概意思是稱贊這個丫鬟鬢發(fā)黑如烏鴉、臉龐紅若朝霞,做陪嫁丫頭真是委屈了。
關漢卿覺得她不亞于《西廂記》里的紅娘,好似一朵解語花那樣善解人意,只是擔心如若自己納了她,家里的老婆要爭風吃醋,打得家中人仰馬翻。
這小令叫萬貞兒瞧見了,您想想,她心里怎么能痛快得了?
不過萬貞兒可沒像關漢卿想象的那樣,立刻在家里鬧翻了天,而是也寫下一首小詩,讓丫鬟轉(zhuǎn)交給關漢卿。
關漢卿打開一看,詩是這么寫的:
“聞君偷看美人圖,不似關羽大丈夫。金屋若將阿嬌貯,為君喝徹醋葫蘆?!?/p>
這詩指責關漢卿貪戀美色,不像他筆下的關公,是真英雄、大丈夫,又重申了自己不愿關漢卿納妾的立場。
關漢卿讀完之后,鬧了個大紅臉,也覺得自己做事不地道。那要怎么向萬貞兒認錯呢?
恰好那時,關漢卿的新作、咱前面提到的《趙盼兒風月救風塵》剛剛完稿,關漢卿便拿了劇本,去讀給妻子聽。
據(jù)說,當讀到第三折中“可不道一夜夫妻百日恩,你可便息怒停嗔”時,萬貞兒忍不住掉下眼淚了,夫妻倆抱著哭了一場,這才和好如初。
說到底,關漢卿也如他戲曲中創(chuàng)作的那些鮮活的人物一樣,生活有苦有甜、有悲苦歡樂,有耀眼閃光之處,也少不了缺點遺憾。
他一生中創(chuàng)作了六十多個劇目,寫作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傳奇故事。
在這兒我也想建議您,在對電視劇感興趣的同時,不妨抽空看看關漢卿的原作,也許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感受這位“曲家圣人”的文字數(shù)百年不朽的魅力。
編輯:謝佳漫
素材來源:網(wǎng)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