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三月真的很美,不過我說的好像是武昌哦
開元十六年(728年)三月,李白和孟浩然相會于江夏(今武昌)。二人游覽完著名的黃鶴樓名勝,孟浩然便登上東去的商船,與李白告別。李白依依不舍站在江邊,一直目送商船消失在江天盡頭。
孟浩然走后,李白自然要寫詩記事:“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span>(《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黃鶴樓,位于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長江南岸。相傳始建于三國,唐時名聲始盛,主要得益于詩人崔顥(?-754)《黃鶴樓》詩為之傳頌:“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傳》中說,李白登黃鶴樓時,本欲賦詩,看見崔顥所題的《黃鶴樓》后,不禁感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p>
李白有沒有這么說過,不得而知。不過,從李白寫的幾首與黃鶴樓有關(guān)的詩來看,此言并不為過:
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紅日。巖巒行穹跨,峰嶂亦冥密。頗聞列仙人,于此學飛術(shù)。一朝向蓬海,千載空石室。金灶生煙埃,玉潭秘清謐。地古遺草木,庭寒老芝術(shù)。蹇予羨攀躋,因欲保閑逸。觀奇遍諸岳,茲嶺不可匹。結(jié)心寄青松,永悟客情畢。(《望黃鶴樓》)
黃鶴高樓已槌碎,黃鶴仙人無所依。黃鶴上天訴玉帝,卻放黃鶴江南歸。神明太守再雕飾,新圖粉壁還芳菲。一州笑我為狂客,少年往往來相譏。君平簾下誰家子,云是遼東丁令威。作詩調(diào)我驚逸興,白云繞筆窗前飛。待取明朝酒醒罷,與君爛漫尋春暉。(《醉后答丁十八以詩譏余槌碎黃鶴樓》)
雪點翠云裘,送君黃鶴樓。黃鶴振玉羽,西飛帝王州。鳳無瑯玕實,何以贈遠游。徘徊相顧影,淚下漢江流。(《江夏送友人》)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而且,崔顥的《黃鶴樓》直接影響了李白的詩歌創(chuàng)作,如他的《鸚鵡洲》:“鸚鵡東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span>還有《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倿楦≡颇鼙稳?,長安不見使人愁?!?/span>簡直就是在模仿崔詩。
《黃鶴樓》后來被人們譽為“唐人七律第一”,也不奇怪。
在李白所有描寫武昌或黃鶴樓的詩作中,《黃鶴樓送盂浩然之廣陵》無疑最為人們所熟悉,我覺得它可以與崔顥的《黃鶴樓》比肩。至于《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中的“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我覺得亦可與“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相媲美。
李白一定沒想到,他的一句“煙花三月下?lián)P州”,竟讓揚州人如醉如癡了一千多年。
某篇網(wǎng)文中,有這樣一節(jié)文字:
李白寫揚州當然首推“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比藗円私馄渌鞘校仨毷峭ㄟ^地理老師講解,唯有揚州,小孩子的文學啟蒙,沒有不背誦他的《送孟浩然之廣陵》,可謂婦孺皆知,耳熟能詳。想起清孫洙在《唐詩三百首》中稱為“千古麗句”,有人不以為然,其實李白不過用了七個字,寫出揚州的地位影響。揚州——最繁華的地方;三月——最好的季節(jié);煙花——最美的景色,不是一朵花,一樹花,一片花,而是春城無處不飛花,鮮花如煙,姹紫嫣紅開遍。
李白描寫揚州的詩,主要有《秋日登揚州西靈塔》、《題瓜洲新河餞族叔舍人賁》、《廣陵贈別》等,至于“去年下?lián)P州,相送黃鶴樓”(《江夏行》)、“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之類詩句,“揚州”僅僅是方位詞,并非描述主體,主體還是武昌或黃鶴樓。
再說,“煙花三月”主要還是表明孟浩然下?lián)P州的時間,并非贊美景致。若說贊美景致,贊美的也應(yīng)該是人家武昌,與揚州沒啥關(guān)系。
揚州人,你們真的想多了。
我曾經(jīng)有一些錢,但絕對不是億萬富翁
開元十四年(726年)春天,二十六歲的李白由金陵來到揚州。
這是李白第一次來揚州,他是否很興奮,我不清楚。他的到來,讓揚州人興奮了一千多年,應(yīng)該是肯定的。
一位揚州文化人,就在他的文章中興奮地寫道:
李白的這次揚州之行,在他一生記憶中特別深刻。過了好些年,他與人談起,還說“曩昔東游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保ɡ畎住渡习仓菖衢L史書》)。唐代三十萬金是什么概念?按當時的物價,可購米三十萬石。古代一石是今天的一百五十斤,三十萬錢可購米四千多萬斤,換算成今天的物價標準,約合一億人民幣!
李白身價過億,簡直就是大唐比爾·蓋茨級富翁!
作者憑什么確定李白的三十萬錢能買三十萬石米?又憑什么推斷李白的三十萬錢相當于現(xiàn)代的一個億?
我姑且按作者的說法分析一下:
一石為一百五十斤,三十萬石應(yīng)該是四千五百萬斤。三十萬錢買四千五百萬斤米,一斤米價格就是0.0066。
問題來了,這個0.0066,是0.0066文錢?是0.0066兩銀子?還是0.0066兩金子?顯然,不可能是0.0066文錢。唐朝再繁華,米價也不致于便宜到不值一文錢。所以,這個0.0066只能是0.0066兩銀子即6.6文錢,或0.0066兩金子即66文錢(按1000文錢一兩銀,一兩金十兩銀的常規(guī)換算)。
一斤米6.6文錢,有些靠譜;一斤米66文錢,百姓估計餓死一半。
按文中所言,如果李白的“三十萬金”能買四千五百萬斤米,不可能是三十萬文錢,也不會是三十萬兩黃金,而應(yīng)該是三十萬兩銀子。
一般情況,古人說“錢多少金”,除非前面加“黃”字,才有可能是金子;若是銀子,則說“銀某某兩”。否則,就是當時的基礎(chǔ)貨幣。唐朝基本貨幣,是叫做“某某通寶”的銅錢。一枚銅錢,也就一文錢(因錢上鑄文字而得名)。
顯然,李白的“金三十萬”,不是三十萬兩金子,也不是三十萬兩銀子,而是三十萬文錢。
據(jù)雍冠生《李白年譜及著作編年》載:開元二十八年(740年)時,“四海富瞻,長安、洛陽二大都市米價每斛(相當于石,一百五十斤)不滿二百錢。”一百五十斤米不滿二百錢,一斤米也就一文多些。唐代的米價,真的很便宜。
京師的米價,相較其它地方會貴一些。我想其它的地方,或許一百五十錢甚至更少的錢,就能買到一石米吧。
李白的三十萬錢能買多少斤米?應(yīng)該不會超過30萬斤,大約在25萬斤左右。
真的很遺憾,李白既不是億萬富翁,也不是百萬富翁,就是有點錢而已。
也別沮喪,三十萬錢也不是小數(shù)。如果居家過日子,一年肯定花不完。關(guān)鍵是李白好酒,而且還好美酒,這就另當別論了。
唐朝米價便宜,并不表示物價便宜,比如酒,尤其美酒,就非常昂貴:
共把十千共一斗,相看七十見三年。(白居易《閑賦詩》)
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盤珍羞值萬錢。(李白《行路難》)
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王維《少年行》)
一斗美酒,居然十千錢,真是殺人天價!
杜甫比較窮,只能喝差酒:“早來就飲一斗酒,恰有三百青銅錢?!?/span>(杜甫《逼側(cè)行贈畢四曜》)
三百文錢一斗酒,感覺更靠譜,我相信杜甫。
唐代有“大斗”和“小斗”之分,換算成現(xiàn)在國際計量單位:大斗約6000毫升,小斗約2000毫升。酒一般采用“小斗”計算,一斗酒約2000毫升,也就是四斤。
三十萬錢好像也不多哦,只能讓李白喝30斗美酒,或者讓杜甫喝1000斗普通酒。
《靜夜思》寫于揚州?這個我真記不清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span>
李白的《靜夜思》,家喻戶曉,童叟能吟,是一首表達游子思鄉(xiāng)情懷的佳作。
近年來,《靜夜思》創(chuàng)作于揚州的觀點,似乎已成定論。
開元十四年(726年)春天,二十六歲的李白由金陵來到揚州。讓我們失望的是,他既沒有像杜牧流連于青樓娼館的紙醉燈迷,也沒有像張祜張目于街容市貌的繁華盛景,而是忙著交結(jié)達官貴人,實在有些官迷心竅啊。自然,我們也就看不到他有“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張祜《縱游淮南》)或“雨過一蟬噪,飄蕭松桂秋。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杜牧《題揚州禪智寺》)一類贊頌揚州的詩作了。直到離開揚州幾年后,他才勉強寫了一首與揚州有關(guān)的《黃鶴樓送盂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算是給揚州人一個交代。不過,與“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徐凝《憶揚州》)、“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相比,有些差強人意。
李白第一次來揚州,雖說“東游維揚,不逾一年”,并有“散金三十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上安州裴長史書》)豪舉。事實上,李白在揚州的時間并不長。春天到揚州沒多久,他便一路南下去鎮(zhèn)江、蘇州、杭州等游玩,最后到達剡中(現(xiàn)天臺縣)的天臺山。直到秋天,才由天臺山返回揚州。這時,他身上的錢也用得差不多。回到揚州后,得了一場病,多虧一個叫孟少府揚州朋友照顧。冬天來臨時,李白離開揚州,先沿運河北上,再由淮河到河南,最后南下到湖北安陸,在那里娶妻定居。李白所說的“東游維揚”,并不僅僅指揚州,還包括蘇州、杭州等地。
即使認定李白《靜夜思》寫于出游揚州這段時期,也不能確定它就寫于揚州。
早年《李白詩集》中,《靜夜思》基本都要劃在不編年目錄內(nèi)。不編年,即無法確定寫作年代。
如果說因為無法確認創(chuàng)作年代,就直接否論《靜夜思》寫于揚州,似乎有些武斷。要判定它是否寫于揚州,還要從詩本身去考證。
事實上,《靜夜思》有兩個版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這個版本,出自明代的《唐詩三百首》,是目前流傳最廣的版本。
《靜夜思》另一版本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xiāng)?!?/span>這是宋代版本,載于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卷六)》。
不能否認,宋代版本應(yīng)該比明代版本更接近李白原作?,F(xiàn)存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宋人郭茂倩所編《樂府詩集》、洪邁所編《萬首唐人絕句》中,《靜夜思》第三句均為“舉頭望山月”。元蕭士赟《分類補注李太白集》、明高棅《唐詩品匯》,也是如此。
宋人一直推崇唐詩,收錄編輯甚有規(guī)模,加之距唐年代相近,誤傳差錯相對較少,故宋代乃至元代所搜集的《靜夜思》應(yīng)該更為準確。清康熙帝親自欽定的權(quán)威刊本《全唐詩》中《靜夜思》,采用的就是這個版本。
李白有《秋日登揚州西靈塔》一詩:“寶塔凌蒼蒼,登攀覽四荒。頂高元氣合,標出海云長。萬象分空界,三天接畫梁。水搖金剎影,日動火珠光。鳥拂瓊簾度,霞連繡栱張。目隨征路斷,心逐去帆揚。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黃。玉毫如可見,于此照迷方。”
都爬上揚州最高塔了,也未看見山。不怪李白眼拙,因為揚州本就沒有山。
李白的《靜夜思》,似乎不可能創(chuàng)作于揚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