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晨
春雨廉纖,兼旬飛灑,把遠(yuǎn)近的山水籠罩得迷濛隱約的。人們在這養(yǎng)花天氣中過活,只覺意緒闌珊,心情無那。
佇立窗前眺望:芭蕉墻外的人家,幾縷炊煙遲遲的鉆瓦而出;一株冷落的梅樹,正冒雨綻出幾片淺紅的花瓣,但已被雨絲打洗得褪成灰白色了。獨有山上枯草的殘痕,似乎約略可辨出嫩綠的色澤來。
掩卻重門,過那苦雨的節(jié)序,而春愁萬縷,除非逢著融融的春日是難以勾消的。好在春雨并不纏綿到匝月,竟有一天恰是春晴。
侵晨,瞥見明凈的長空,旬日來如膏般膩的煩惱,被一抹初陽驚跑了。一我好像剛出繭而扇動雙翅的蠶蛾,徘徊階前,盡量去領(lǐng)略初晴的晨景。
階前的綠苔正肥,綴著幾點花片,于晨曦光里,尤覺鮮艷。人家屋頂潮濕的鱗瓦上水蒸氣騰起,卻不像雨中的炊煙那么遲緩。檐滴也斷續(xù)地溜下來,并不像雨聲般那樣嘈雜。惟梅樹下的落花痕正狼藉縱橫著。喲!方才驚跑了的春愁,驟然間又突地盤踞了胸頭了。
我于是才明白所謂“春愁”;又知道“落花”是最會勾起了“春愁”之物,好像深秋的“紅葉”之能動悲秋之感的。
月 夜
獨坐小齋,靜對半明半滅的書燈,悄聽墻隅唧唧的蟲聲,不禁興味蕭然,忘卻戶外有月。
三弟排闥而入,高聲嚷道:“二哥,壁月已掛在榕樹梢頭,不出去玩月,而株守房中,效新嫁娘嗎?抑是學(xué)老僧坐禪?”
我慢答說:“勝似你在庭際間瞎鬧!”說完,就移椅靠著窗欄往外邊眺望。
果然,月亮晶明,夜涼如水,望得到的道兒上,隱隱約約地人影憧憧,往來踏月爭事清遊;連像長蛇般蜿蜒爬上高邱的小徑,也可以辯認(rèn)得分明了。
回顧房中,粉白的四壁被微弱的燈光映成淡黃色,倍覺冷靜;而姍姍來遲的月痕,已慢慢地一步步地從窗欞縫兒移進(jìn)來了。
索性吹滅了燈 ,洞辟窗門,讓月光和它的輻射光線盡量地 曲折映射。此刻獨坐齋中,反覺萬慮皆消,俗塵盡滌,心明如鏡 ,意態(tài)欲仙。
頓時,我悟到了一件靜心寧神的方法,就是月夜不上燈,獨坐室中,殊有禪家風(fēng)味。
深 秋
隆秋九月,百草枯黃 ,獨有雁來紅正昂頭搖曳于朔風(fēng)中,驕傲地吐出其鮮艷的紅葉。
過慣了漂泊生涯的曼云眼看這一派江南秋色,點遍山椒,于是徐徐地對我說:“此間紅葉,當(dāng)深秋更加飽滿,真是難得!”我答道:“江南的天氣比北地暖和,連草木也多分得特別的天然恩惠?!?/span>
曼云沉默了良久,忽地哼出斷句來:“紅葉心頭血。”吟哦良久,續(xù)不出下句,就強我接下去。
我一時鼓不起興趣來,——實則難得想出能夠配得上的工整的對句。
此刻他正在戶外袖手低頭踱來踱去,擺起詩人尋句的架子,微吟:“紅葉……心頭…血”到此戛然而止,復(fù)抬著頭看我,以為我也正在聳吟肩哩。
忽地,他跳起來說:“此地的菊花豈不是十月以后才盛開的嗎?有了!‘黃花病后容’一句,難道還配不上嗎?
我笑著說:“你又套了‘人比黃花瘦’的詞句來了!能化腐朽為神奇,自是難得,但未免帶幾分暮氣。”
曼云撫然地說道:“是海隅遊子偶爾彈出來的哀鉉,當(dāng)然是不成詩讖的??! ”
作者介紹:莊克昌(1900-1987),菲律賓華文教育家。出生于福建惠安一個書香門第的基督教牧師家庭。1938年廈門淪陷前南渡菲律賓。在菲律賓當(dāng)了數(shù)十年教師。著有數(shù)十冊散文(611篇)和詩集(363首),如《感舊錄》、《炎荒夢憶》、《松嶺夢痕》、《爐香齋小品》、《綠塵集》、《筆耕余譚》等。走筆半世紀(jì),對菲華文壇貢獻(xiàn)殊多,是小品文名家,知識淵博,精通各種掌故,文章跳脫飄逸,自成風(fēng)格。
“莊克昌的山水小品之所以達(dá)到相當(dāng)高的藝術(shù)成就,關(guān)鍵在于他不僅師承傳統(tǒng)山水小品的筆法,同時對其神理也有透徹的體悟。因而往往在看似淡然的描寫中切入到對象的魂魄之中。”——趙順宏:論莊克昌的散文,《海外華文文學(xué)研究》1998年2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