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保ā墩撜Z·雍也》)在孔子看來,中庸是至德即最高的德行,但很久以來人們少有做得到的。不惟做不到,后世人們在理解上也發(fā)生了偏差,認為所謂的中庸,就是在處理事情或人際關(guān)系時調(diào)和折中,誰也不得罪。這其實是莫大的誤解,絕不是儒家中庸的本義。
中庸之道
《中庸》對中庸之道有一個簡易精辟的概括:“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zhòng)節(jié),謂之和。”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之情,這些情感無事時蓄積于胸隱而未發(fā),就是中;遇事時表達得適當?shù)皿w恰到好處(中節(jié)),就是和。《中庸》不言“庸”而言“和”,是因為:庸者,用也,情感遇事發(fā)用表現(xiàn)得恰到好處,就是和。可見儒家所說的中庸,并不是調(diào)和折中之意,而是指涵養(yǎng)自己的性情,使其在遇事時表現(xiàn)得恰到好處。
中庸的本意
有這樣一個故事,名字叫《這個孩子肯定會死的》:有一家人,小孩子滿月,擺了滿月酒宴請眾鄉(xiāng)親,很多人前來祝賀。有人說,這個孩子的面相真好,將來一定能做大官。有人說,這個孩子的眼睛很有靈氣,將來一定是個大才子。有人說,這個孩子的哭聲很動聽,將來一定會成為音樂家。主人聽了這些話,非常高興,一一答謝,并請他們就座吃飯。
但是,有一個不會說話的人,他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該說些什么,最后端著酒杯走到主人面前說:“我這個人不會說什么好聽的,就說一句話,這個孩子將來肯定會死的!”主人聽了大怒,命仆人把這個不會說話的人爆打了一頓,趕出了家門。
本來,小孩滿月是件大喜事,主人擺酒請客就是為的要好好慶祝一番,在這種場合,恰當?shù)淖龇ㄊ窍袂懊孀YR的人一樣,說一些吉利的喜慶話;而那個不會說話的人之所以被爆打一頓趕了出去,就是因為他不懂中庸之道,雖然“這個孩子將來肯定會死的”是一句大實話,但卻不適合在這樣的場合說。
不言庸 而言和
對中庸之道,荀子也有精到的闡發(fā),不過荀子用的不是“中庸”一詞,而是一個“當”(dàng)字,即恰當,恰到好處。荀子說:“君子行不貴茍難,說不貴茍察,名不貴茍傳,唯其當(dàng)之為貴?!本訉τ谛袨?,不以不正當?shù)碾y能為可貴;對于學說,不以不正當?shù)拿鞑鞛閷氋F;對于名聲,不以不正當?shù)牧鱾鳛檎滟F;只有行為、學說、名聲符合禮義,表現(xiàn)得恰到好處,才是寶貴的。
發(fā)而皆中節(jié)
在生活當中,我們?nèi)绾尾拍茏龅健吨杏埂匪f的“發(fā)而皆中節(jié)”,或者荀子所說的“唯其當之為貴”?就人倫大道而言,就要做到“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