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姓是中華姓氏中相對比較“特別”的一支,也是相比于其他單姓氏為數(shù)不多的存在。復姓,其蛻變和由來基本上和其他姓氏一樣,緣于多種社會與歷史變遷、變革、變故的原因演化而成現(xiàn)今的面貌,姓氏當中承載著中華民族文化的脈絡(luò)。
復姓的來歷有幾種情況:
由封邑而來。原來的封地名逐漸成為受封家族的代稱,隨時間推移而作為姓氏固定存在下來。如令狐氏,《百家姓》中記述為:周朝時有個名叫魏顆的人屢立戰(zhàn)功,受封于令狐邑,后人遂以“令狐”為姓;又如段干氏,老子裔孫李宗受封于段干,其后人遂以“段干”為姓。此外,還有梁丘、上官、羊舌、鐘離等復姓,都屬這種情況。
因居地而來。如東郭氏,周朝時齊國公族大夫有居住在國都臨淄東郭的,后人遂以“東郭”為姓;又如閭丘氏,齊國有位名嬰的大夫居住在閭丘,時稱閭丘嬰,后人遂以“閭丘”為姓。還有南門、西門、南宮、濮陽等復姓,也是因居地而得。
由官名、王父之字、爵系、族系而來。如司馬、司空、司寇、司徒、太史、即墨、亓官、巫馬、樂正、左丘等復姓由官名而來;公羊、子陽等復姓由王父之字而來;公孫、仲孫等復姓由爵系而來;叔孫等由族系而來。
另有一些原因造成姓氏的改變,如家族遭遇變故或者獲罪、隱蔽災禍、戰(zhàn)亂等需要隱姓埋名,姓氏因為這些原因不得不改變,從而可能產(chǎn)生新的姓氏。比如,司馬遷因為“李陵案”而受宮刑,他的兩個兒子司馬臨和司馬觀怕被株連,就改名換姓,隱居鄉(xiāng)里。兄弟倆各取“司馬”中的一個字,哥哥在“馬”字左邊加兩點,改姓“馮”;弟弟在“司”字左邊加一豎,改姓“同”。又如歐陽這個復姓,有的簡化為姓歐,有的簡化為姓陽。鐘離簡化為鐘,公孫簡化為孫,等等。這可能是一種復姓單音化的趨勢吧。
附:我國現(xiàn)存的復姓 01歐陽 02太史 03端木 04上官 05司馬 06東方 07獨孤 08南宮 09萬俟 10聞人 11夏侯 12諸葛 13尉遲 14公羊 15赫連 16澹臺 17皇甫 18宗政 19濮陽 20公冶 21太叔 22申屠 23公孫 24慕容 25仲孫 26鍾離 27長孫 28宇文 29司徒 30鮮於 31司空 32閭丘 33子車 34亓官 35司寇 36巫馬 37公西 38顓孫 39壤駟 40公良 41漆雕 42樂正 43宰父 44谷梁 45拓跋 46夾谷 47軒轅 48令狐 49段幹 50百里 51呼延 52東郭 53南門 54羊舌 55微生 56公戶 57公玉 58公儀 59梁丘 60公仲 61公上 62公門 63公山 64公堅 65左丘 66公伯 67西門 68公祖 69第五 70公乘 71貫丘 72公皙 73南榮 74東裏 75東宮 76仲長 77子書 78子桑 79即墨 80達奚 81褚?guī)?/font>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