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養(yǎng)是靈魂、是根本、是風(fēng)貌、是形象,也是素質(zhì)。“修養(yǎng)之于心地,其重要猶如食物之于身體”,修身養(yǎng)性、反省自新、陶冶品行和涵養(yǎng)道德,中國人的文明和素質(zhì)離不開中國古代的倫理道德文化。然而,關(guān)于“修養(yǎng)”又是一個(gè)古老而常新的話題。從殷周關(guān)于“道德修養(yǎng)”的萌芽到宋明理學(xué)的系統(tǒng)化,經(jīng)歷了幾千年的傳承。
古人還常以“反省”、“撰銘”、“懸聯(lián)”、“詠物”和“用物”以修行自身的修養(yǎng)。所謂“反省”即曾子所言“吾日三省吾身”和荀子在《勸學(xué)》中曰“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庇媒袢赵捳f即自省、自警、自勵(lì);所謂“撰銘”在自己常用器物上刻寫文字以自勉,即“座右銘”;“懸聯(lián)”乃在廳堂懸聯(lián)觀看,自省自勉等等。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養(yǎng)置于齊家和治國之首,可見其重要的所在。且不論齊家和治國,就是做人修養(yǎng)修身也是百事之首。所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xí)相遠(yuǎn)”,此后便是為人的修養(yǎng)。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也都是這個(gè)道理。
那么古人究竟是如何論“修養(yǎng)”的呢?
1、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薄墩撜Z·季氏》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
3、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抖Y記·大學(xué)》
4、好學(xué)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之者,則知所以修身?!抖Y記·中庸》
5、為宇宙完人甚難,自初生以至屬纊,徹頭徹尾無些子破綻尤難,恐亙古以來不多幾人。其余圣人都是半截人。前面破綻。后來修補(bǔ),比至終年晚歲,才得干凈,成就了一個(gè)好人。呂坤:《呻吟語·圣賢》
6、世路風(fēng)霜,吾人煉心之境也;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世事顛倒,吾人修行之資也。大丈夫處世,不可少此磨練。玉磨成器,鐵煉成鋼。成金:《傳家寶》三集卷三《群珠》
7、天下無現(xiàn)成之人才,亦無生知之卓識(shí),大抵皆由勉強(qiáng)磨練而出耳?!对鴩るs著·勸誡淺語十六條》
8、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粨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墩撜Z·述而》
9、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抖Y記·曲禮上》
10、勉人為善,諫人為惡。袁采:《袁氏世范》卷二《處己》
11、吾人遷善改過,無論大小,皆須以全副力量赴之?!额佋ゎ伭?xí)齋先生言行錄》卷上《言卜》
12、善惡要知,更要斷。知一善則斷然為之,一知一惡則斷然去之,庶乎善日積而惡日遠(yuǎn)也。《顏元集·顏習(xí)齋先生言行錄》卷上《理欲》
13、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墩撜Z·衛(wèi)靈公》
14、能克己,方能成己。王守仁:《王陽明全集》卷一《傳習(xí)錄上》
15、律己宜帶秋氣,處世宜帶春氣。張潮:《幽夢影》
16、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夫志至焉,氣次焉。故曰:“持其志,無暴其氣?!薄睹献印す珜O丑上》
17、人須先立志,志立則有根本。譬如樹木,須先有個(gè)根本,然后培養(yǎng),能成合抱之述。謝左良:《語錄》,《宋元學(xué)案》卷二十四
18、志者,心之所之。之猶向也,謂心之正面全向那里去。如志于道,是心全向于道;志于學(xué),是心全向于學(xué)。一直去求討要,必得這個(gè)物事,便是志。陳淳:《北溪字義·志》
19、夫?qū)W莫先于立志。志不立,猶不種其根而徒事培壅灌溉,勞苦無成矣。士之所以因循茍且,隨俗習(xí)非,而卒歸于污下者,凡以志之弗立也。王守仁:《王陽明全集》卷七《示弟立志說》
20、志不立,如無柁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王守仁:《王陽明全集》卷二十六
21、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石成金:《傳家寶》三集卷四《俗諺》
22、人惟患無志,有志無有不成者?!蛾懢艤Y集》卷三十五《語錄下》
23、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學(xué)者曠廢{王宣}惰,玩歲愒時(shí),而百無所成,皆由志之未立耳。王守仁:《王陽明全集》卷二十六
24、凡做人做事都先要立志……蓋志定則外物外欲俱不能移?!救魣?jiān)定,做人做事者未有不成就者。石成金:《傳家寶》初集卷五《知世事》
25、志不真則心不熱,心不熱則功不緊?!额佋ゎ伭?xí)齋先生言行錄》卷下《教及門》
26、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墩撜Z·里仁》
27、茍志于仁矣,無惡也。《論語·里仁》
28、年益壯,志益大?!秳⒂礤a集》卷十九
29、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jìn)?!稄堓d集·經(jīng)學(xué)理窟·學(xué)大原下》
30、大立志向,而細(xì)密著工夫。朱熹:《朱子語類》卷五十六
31、須是立志,以圣賢自期,便能卓越然挺出于流俗之中,不至隨波逐浪,為碌碌庸庸之輩。陳淳:《北溪字義·志》
32、立志而圣,則圣矣;立志而賢,則賢矣。王守仁:《王陽明全集》卷二十六
33、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論語·學(xué)而》
3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墩撜Z·里仁》
35、內(nèi)省不疚,未何憂何懼?!墩撜Z·顏淵》
36、反身而誠,樂莫大焉?!睹献印けM心上》
37、見善,作然必以自存也;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盾髯印ば奚怼?/span>
38、過雖在人如在己,不忘自訟?!稄堓d集·正蒙·中正》
39、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四書集注·論語集注》卷一
40、喜來時(shí)一點(diǎn)檢,怒來時(shí)一點(diǎn)檢,怠惰時(shí)一點(diǎn)檢,放肆?xí)r一點(diǎn)檢,此是省察大條款。人到此多想不起、顧不得,一錯(cuò)了便悔不及。呂坤:《呻吟語·修身》
41、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孟子·離婁上》
4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抖Y記·學(xué)記》
43、夫射而不中者,不求之鵠,而反修之于己。賈誼:《新書·君道》
44、以責(zé)人之心責(zé)己則盡道。《張載集·正蒙·中正》
45、反己者,觸事比成藥石;尤人者,動(dòng)念卻是戈矛。一以辟眾善之路,一以浚諸惡之源,相去霄壤矣。洪應(yīng)明:《菜根譚》[注釋]浚:疏通。
46、自反則裕,責(zé)人則蔽。君子不臨事而恕己,然后有自發(fā)之功。自反者,修身之本也?!逗昙ぶ浴ぬ烀?/span>
47、正己而不求于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抖Y記·中庸》
48、不誠則不獨(dú)。《荀子·不茍》
49、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dú)也?!抖Y記·中庸》
50、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dú)也?!抖Y記·大學(xué)》
51、凡吾人之處事,心以為可,心以為是,人雖不在,神已知之矣。吾人處事,心以為不可,心以為非,人雖不知,神已知之矣。吾心即神,心不可欺,神亦不可欺。袁采:《袁氏世范》卷二
52、問慎獨(dú)。曰:是從見聞處至不睹不聞處皆戒慎了,又就其中于獨(dú)處更加慎也。朱熹:《朱子語類》卷六十二
53、慎獨(dú)即不自欺?!蛾懢艤Y集》卷三十四《語錄上》
54、人若不知于此獨(dú)知之地用功,只在人所共知處用功,便是作偽。王守仁:《王陽明全集》卷一《傳習(xí)錄上》
55、內(nèi)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dú)。石成金:《傳家寶》三集卷二《群珠》
56、小人以其為獨(dú),而生一念之妄,積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曾國藩全集·文·君子慎獨(dú)論》
57、慎獨(dú)為入德之方。葉適:《習(xí)學(xué)記言序目》卷八
58、慎獨(dú)者,與人交接之本也。君子戒慎于不睹不聞,省察于莫見莫顯。青天白日的節(jié)義,自暗屋漏室中培來。洪應(yīng)明:《菜根譚》
59、無慎獨(dú)功夫,不是真學(xué)問;無大庭效驗(yàn),不是真。呂坤:《呻吟語·問學(xué)》
60、“獨(dú)”也者,方存乎志,未著于事,人之所不見也。凡見之端在隱,顯之端在微,動(dòng)之端在獨(dú)。戴震:《原善》卷下
61、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墩撜Z·衛(wèi)靈公》
62、見善能遷,則可以盡天下之善;有過能改,則無過矣?!抖碳ぶ芤壮淌蟼鳌肪砣兑妗?/span>
63、夫過者,自大賢所不免,然不害其卒為大賢者,為其能改也。故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但能一旦脫然洗滌舊染,雖昔為寇盜,今日不害為君子矣。王守仁:《王陽明全集》卷二十六。
64、人非堯舜,安能無過?過而能改,且改之又改,即是圣賢功夫?!蛾惔_集·文集》卷二《遺祝鳳師兄弟書》
65、賢與不肖之等奚判乎?視乎改過之勇怯以為差而已矣……改過什于人者,賢亦什于人;改過伯于人者,賢亦伯于人。尤賢者,光明焉;尤不肖者,怙終焉而已?!对鴩の摹ふ倩蕖?/span>
66、小人之過必也文?!墩撜Z·子張》[注釋]文:掩飾。
67、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墩撜Z·子張》。
68、古之君子,過則改之。今之君子,過則順之。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豈徒順之,又從而為之辭?!睹献印す珜O丑下》
69、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舍己從人,樂取于人以為善?!睹献印す珜O丑上》
70、君子好人之好,而忘己之好;小人好己之惡,而忘人之好。揚(yáng)雄:《法言·君子》
71、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蛾懢艤Y集》卷六《與傅全美》
72、有過是一過,不肯認(rèn)過,又是一過。一認(rèn)過則兩過都無,一不認(rèn)則兩過不免。呂坤:《呻吟語·修身》
73、責(zé)我以過,皆當(dāng)虛心體察,不必論其人何如。局外之言,往往多中……若指我之失,即淺學(xué)所論,亦常有理,不可忽也。石成金:《傳家寶》二集卷三《金言》
74、過,則勿憚改?!墩撜Z·學(xué)而》
75、不貳過。《論語·雍也》
76、聞善而行之如爭,聞惡而改之如仇,然后禍災(zāi)可離,然后保福也。賈誼:《新書·大政下》
77、人患不知其過,既知之不能改,是無勇也。韓愈:《韓昌黎先生集》卷一《五箴五首》
78、過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独钣M集》卷三《易論第九》
79、過于前者,不復(fù)于后。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卷三
80、不勇不改,而徒追咎懊悔者,非某之所聞也?!蛾懢艤Y集》卷六《與傅全美》二
81、無口過易,無身過難;無身過易,無心對(duì)難。邵雍:《皇權(quán)經(jīng)世·觀物內(nèi)篇》
82、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際。王守仁:《王陽明全集》卷二《傳習(xí)錄》
83、發(fā)動(dòng)處有不善,就將這不善的念克倒了,須要徹根徹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潛伏在胸中。王守仁:《王陽明全集》卷三《傳習(xí)錄》
84、小善小惡,最易忽略。凡人日用云為,小小害道,自謂無妨。不知此“無妨”二字種禍最毒。今之自暴自棄、下愚不肖,總只此“無妨”二字,不知不覺,積成大惡?!蛾惔_集·文集》卷十六》示兒貼。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