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真理的話
(127)
一
世上有兩種人,一種是索取者,一種是給予者。前者也許能吃得更好,而后者一定能睡得更香。
二
【法國】司湯達:“心靈上的謹慎和謙恭,是獨一無二的美德”“上帝之所以被人原諒,因為上帝是不存在的”。
三
四
【清】鄭板橋:“書從疑處翻成悟,文到窮時自有神”。
五
【德國】萊辛:“本性流露,永遠勝過豪言壯語”。
六
七
【俄國】托爾斯泰:“一個人越聰明、越善良,他看到別人身上的美德越多;而人越愚蠢、越惡毒,他看到別人身上的缺點也越多”。
八
【美國】阿爾博姆:“如果你想對社會的上層炫耀自己,那就打消這個念頭,他們照樣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對社會底層炫耀自己,也請打消這個念頭,他們只會忌妒你”。
九
李安:“當你明白人生和自我,都不是用來戰(zhàn)勝,而是用來相處的,你就會明白,有些東西雖然并不合理,你必須相信;有些東西并不牢固,但你必須依靠”。
十
【德國】十九世紀哲學家尼采:“就算人生是出悲劇,我們也要有聲有色地演這出悲劇,不要失掉了悲劇的壯麗和快慰;就算人生是個夢,我們也要有滋有味地做這個夢,不要失掉了夢的情致和樂趣”。
十一
胡適:“只有人人都開始講規(guī)則而不是談道德,才會變成一個有人味的正常國家,道德自然會逐漸回歸,人性才能向善有序。因為,一個好的制度,可以讓無德的人不敢輕易作惡;而一個壞的制度,卻能讓天使變成魔鬼,將人性惡無限放大”。
十二
楊絳:“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了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愿以償。知足常樂的心態(tài)才是淬煉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于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yōu)橄硎?,是精神對于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十三
【比利時】
十四
【人生三境界】孔子:“少年血氣未定,戒色;中年血氣方剛,戒斗;老年血氣已衰,戒得”。曾國藩:“少年經不得順境,中年經不得閑境,晚年經不得逆境”。張之洞:“不與俗人爭利,不與文人爭名,不與無謂人爭閑氣”。佛門大師:“忘記自己是誰,忘記此地是哪,忘記還有生死”。
十五
馬德:“一個人,能夠獨歡,一定是學會了精神廝守著精神,花開獨妍,自嗅其香;一定是懂得了靈魂坐在靈魂的對面,把盞言歡,喜樂對酌。獨歡的最高意境是,生命在寧謐中躲起來,然后與另一個自己,在更遼遠的寧謐中玩捉迷藏的游戲”。
十六
黃桐:“人生就是一場修行,心柔順了,一切就完美了;心清凈了,處境就美好了;心快樂了,人生就幸福了。如果想慢點老化,那么就快點學習;如果想慢點被淘汰,那么就快點邁步。經典好書,永遠也不會過時”。
十七
【美國】
十八
【美國】第三任總統(tǒng)杰弗遜:“若有可能,奴隸也會成為暴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