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晚清,都會想到列強侵略與一些喪權辱國的條約。中國在晚期也有很多近代化的探索,比如著名的“同光中興”。以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等人也在奮力的實踐“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甲午戰(zhàn)爭就是一次著名的實踐。面對東亞的蕞爾小國日本,洋務運動的成果居然功虧一簣。
刨除各方面的原因,北洋的海軍丁汝昌應該對此事負一定的責任。可是此人在戰(zhàn)敗后,選擇了自殺。讓不禁有一層:丁汝昌到底是以身殉國還是畏罪自殺?這對研究晚清歷史具有很重要的歷史意義。
晚清時代是中國幾千年來社會危機最嚴重的時候,我們的封建主義制度極度腐朽,在面對西方資本國家的侵蝕顯得脆弱無力。國家一步步被西方列強強行安排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面對鴉片對底層人民的戕害,清政府軟弱無能,甚至自顧不暇。
很多為了國家為了天下的人都在思考都在探索,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讓中國這個沉睡的雄獅再次蘇醒過來。從器物而制度而文化心理,全反面的學習西方,仍然都是事倍功半。
?
晚清著名將領丁汝昌,就是這么一個人。在那個時代里,他有太多的身不由己和迷惘彳亍。
鴉片戰(zhàn)爭前夕,丁汝昌出生于安徽廬江。咸豐初年,丁汝昌的家鄉(xiāng)發(fā)生了嚴重的災荒,15歲的丁汝昌父母都因這次災害雙雙去世。他出身貧寒,父母并沒有留給他多少遺產(chǎn),年紀輕輕他就成為了一個孤兒。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在10歲的時候就輟學打工,邊學技能邊補貼家用,這是那個時代大多數(shù)底層孩子的縮影和必然的歸宿。
在他父母離世的3年后,清王朝發(fā)生了更大的動蕩。
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在1854年的占領了丁汝昌的家鄉(xiāng)廬州。太平軍駐軍以后,很多人民夾道歡迎,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太平軍。
圖為洪秀全
丁汝昌也已成年身強體壯又沒有更好的謀生方式,太平軍選擇了他,他也選擇了正值鼎盛時期的太平軍,成為了太平天國運動的一員。
沒有人愿意過刀頭舔血的生活,而且屠刀指向的是自己的同胞??墒菦]有辦法時代的風向就是那樣的,沒有人可以阻擋,哪怕是貴為皇帝,也會為自己的命運而擔憂。加入太平軍是丁汝昌此后風云人生的起點,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丁汝昌參與的太平軍,在當時的清政府而言的,不過是一群賊寇。清廷本以為剿滅他們易如反掌,只是統(tǒng)治階級高估了自己的八旗兵和綠營軍而嚴重低估了底層人民反對剝削和殘酷統(tǒng)治的決心。
在加入太平軍之后,他認識了程學啟,而這件事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丁汝昌跟著大部隊從家鄉(xiāng)廬江到了軍事位置更為重要的安慶,然后在此屯兵。
同治元年,湘軍將領曾國藩的胞弟曾國荃帶兵圍困了太平軍,太平軍此時處于大劣勢。程學啟已經(jīng)不再看好內(nèi)部斗爭劇烈的太平天國,為了保全自己毅然決然投降大清。曾國荃的湘軍到達安慶前夕,程學啟帶幾百名部下私自跑去和官軍乞降。
圖為曾國荃
程學啟投誠只帶人不帶長官的人頭,曾國荃懷疑程學啟等人有可能是詐降,但是拒絕了他們會給自己的部隊帶來攻城難度。
曾國荃猶豫不決的時候,決定派程學啟等人當敢死隊先攻安慶,自己的軍隊隨后跟上。
次日,程學啟以及丁汝昌等人猛攻安慶城,當他們攻破城門的時候,曾國荃的軍隊從后面一擁而上,一萬多太平軍全軍覆沒。曾國荃大喜,向同治皇帝為程學啟和丁汝昌請功。
丁汝昌這次算是九死一生。如果他沒有跟隨程學啟投降曾國荃,他的生命就到此為止了,后面的事情都不會發(fā)生。
在太平軍的眼里,他們是十惡不赦的叛徒。在曾國荃眼中,丁汝昌識時務者為俊杰。在某種意義里,他是日后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天選之子。
太平天國運動敢開始的時候,有很多的可取之處。但是在定都天京之后,為首的那些人貪污腐化,內(nèi)斗不止,尤其是天京事變,注定了他們的覆亡。太平天國也逃不過歷代農(nóng)民起義者的局限性,一開始是為了生存,成功之后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權力得不到限制,人民的生活并沒有任何改善。
在加入湘軍之后,丁汝昌因剿滅安慶太平軍而被封為千總(綠營軍的官階),他因表現(xiàn)突出被李鴻章看中參加了淮軍。
圖為李鴻章
丁汝昌因為淮軍組建之事為李鴻章所賞識。李鴻章強烈的個人風格也在丁汝昌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丁汝昌在李鴻章的領導下屢立奇功。從安慶開始,后面的平定太平天國運動他全程都有參與,而且立下了汗馬功勞。
他不僅在劉銘傳的手下多次大敗太平軍,還把在山東河北等地的捻軍也平定,成了清政府最倚重的漢臣之一。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都十分看好丁汝昌。他還曾阻撓了日本侵略朝鮮。
因為李鴻章的關系,他加入了李鴻章嘔心瀝血組織的北洋海軍,并且成為其主要負責人——北洋海軍提督。
1894年,因中國多次阻撓日本侵略朝鮮而爆發(fā)了甲午中日戰(zhàn)爭。然而此時的日本經(jīng)過明治維新已經(jīng)今非昔比,中國的海軍根本不堪一擊。
日方的海軍首領伊東廷亨曾多次對他勸降,都被他一口回絕。
當時他戰(zhàn)船上的一個德國參謀說:我們把船全部毀掉,一艘也不留給日本人,這樣再投降的話大家都能保命也不算叛國。丁汝昌同意了,但是其他屬下卻反對。
他的一個屬下直接在投降書中簽了字,很多人開著船投降了日本人。丁汝昌無奈,選擇喝毒藥自殺。
當消息傳回到朝廷的時候,無能的光緒皇帝并沒有反思自身,派人抄了他的家,并且不允許任何人下葬他。
圖為電影伊東廷亨的劇照
在整場甲午海戰(zhàn)中,他多次被朝廷問責、被污蔑'叛國'以及被革職。
作為一個臣子,他奮戰(zhàn)到了最后一刻。于國于民,都不是他的錯。戰(zhàn)敗后的清政府需要找人來接這個黑鍋,有人說他'畏罪自殺',清政府就甩給了它。
甲午戰(zhàn)敗后,年過花甲的李鴻章和日本首相簽下了《馬關條約》。此時的清政府已經(jīng)積重難返,沒多久便發(fā)生了辛亥革命,結束了清朝的國運。
結語
縱觀丁汝昌的一生,他曾是'太平軍',也曾是'北洋軍',不論是哪種,他的一生都足夠艱難。國家落敗至此,個人又為之奈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