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莊子思想合集,怎么樣去理解莊子?

一、無為而治。

莊子的無為理由,與老子完全不同。老子的無為,其理由是反者道之動。也就是說,為了實現(xiàn)真正的偉大社會成果,你不要妄動而要遵循規(guī)律。老子的無為是為了無不為。而莊子的無為,其理由是萬物(也包括所有人)都是自由自在的時候才能接近幸福,管制越多規(guī)矩越多就越失去自我,也就越失去幸福。所以任何非自然的規(guī)矩,都是壓制人的幸福的。

二、逍遙游。論幸福的兩種方式。

首先,莊子反對禮和法,以及一切“普遍性”社會道德。因為莊子認(rèn)為,人與人是不同的,所謂的普遍道德,只不過是削足適履,壓制人的自然本性而已。所以,逍遙游的第一個層次,叫做萬類霜天競自由(瞎引用一下主席的詩詞了)。說萬物各有其本性,本無所謂高低。只要他們都各自 充分而自由的發(fā)揮了自己的自然能力,他們就同等幸福。比如小鳥的幸福就是枝頭高歌,大雁的幸福就是千里遷徙。各有各的幸福,但只要都實現(xiàn)了自己的自由,那他們是等同的幸福。

逍遙游的第二個層次,高級的幸福。前面那種是低級的幸福,是有差異的幸福。那種有差異的幸福其實不可能真正圓滿,因為萬物都不可能真正的“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萬物都受到各種制約。按西哲的說法,想怎么做怎么做是尼采的超人,但后來海德格爾指出,超人不可能實現(xiàn),因為人世間存在太多的限制,比如:人總是會死的,康熙都還要向天再借五百年嘛,可惜借不到。所以,更高級的幸福,只能是與天地融合。所謂與天地融合,就叫做:天人合一。這個境界,超越了萬物的區(qū)別,超越了人與世界的區(qū)別,我本身也已經(jīng)感受不到了,人完全融入天地中,于是獲得永恒的幸福。

三、齊物論。論知識的三種層次,這代表了莊子的最高境界。知識的第一種層次,是惠施十論的層次——相對論。人人都只掌握片面的知識,妄圖用自己對片面知識的定義,來影響別人,獲得認(rèn)可。莊子說,假設(shè)我與你辯論。我贏了,就代表我一定對么?你贏了就代表你一定對么?未必。我們再找第三人評判。第三人支持我,就代表我一定對么?第三人支持你就代表你一定對么?未必。一切都是相對的,靠人的討論人的站隊,得不到真理。所謂: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這是知識的第一階段。

知識的第二階段:照之于天。這個階段大致等于惠施所謂的大一,小同異上升到大同異。不過惠施僅僅把這個作為最高理想提出來,并沒有深入論述。而莊子的最高階段并非這個階段,對這個階段的論述比較詳細。萬有,也就是各種各樣知識,都是來源于“一”的,也就是萬物之母的那個唯一的“有”。從道的觀點看,每物都恰好是每物的那個樣子。萬物雖不同,都統(tǒng)一于一個整體,就是一。道行之而成道謂之而然,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無毀復(fù)通為一。

知識的第三階段:混沌與坐忘。既已謂之一,且得無言乎?一與言為二,二與一為三。與惠施不同。莊子認(rèn)為一是不可思議的,如果可以思議,則至少言與思就在這個一之外,那就不是真正的一。于是真正的一是不可言說的。于是只能是混沌,達到混沌狀態(tài)的才能真正掌握絕對的知識。為什么要棄智,因為相對的知識導(dǎo)致區(qū)別,而坐忘才能真正同一于天。不過原始的無知,不是有知后的坐忘,二者完全不同。

1.哲學(xué)思想

(1)其宇宙觀和認(rèn)識論。莊子沒有專論宇宙觀的文章,只在《大宗師》和《齊物論》兩篇中涉及到。在《大宗師》中說:“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大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于上古而不為老”?!肚f子》對道的解釋,把“道法自然”的老子學(xué)說繼承下來。他明確地闡述了道的本質(zhì)作用:“道”是“有情有信”,但卻“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見”,“道”是宇宙的本體,產(chǎn)生萬物的根源,道是超時間、空間的絕對,“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于上古而不為老”,道的作用特別大,它無所不在,無所不能,可以主宰一切。他認(rèn)為道的本質(zhì)是物質(zhì)的,是混濁狀態(tài)的“氣”,而這“氣”沒有固定的形態(tài),叫做“無”。這種物質(zhì)性的道,就是世界根源。莊周的道,實際上是指主觀意識之外的,不受任何力量支配的宇宙精神。

《莊子》還講到“道”可生萬物,對宇宙形成進行了探索。在《天運》篇中舉出了天地運行,日月其爭,云雨轉(zhuǎn)換等自然現(xiàn)象,提出了大量的物與物的運行問題,但最后解釋為物的產(chǎn)生歸于道了。最終把物說成了一種精神的東西。什么是精神,什么是物質(zhì),有時可以合而為一,沒有什么區(qū)別。莊周還認(rèn)為“物”可分化,分化就是生成,生成也就是毀滅?!捌浞忠玻梢?;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與毀,復(fù)通為一。”他把“物有分”,和“齊生死”化為一體,說明了他的觀點的一致性。

《莊子》在《追逐游》、《秋水》、《在宥》、《天地》等篇中,還闡述了“無己”、“無功”和“無名”的概念?!盁o己”是把自己看成是虛幻的。在頭腦中忘掉一切外物,連自己的形骸都忘掉?!盁o功”、“無名”就是反對人們追求功名利祿。

此外,在其哲學(xué)中,還有一個重要概念就是“無為”。具體講就是,君主治理天下,沒有比無為而治更好的了。君主要順物而動,隨天而行,無為而治,萬物才會升騰。他舉例說,古代君王管理天下,毫無欲望,無所作為,天下財富足。君主只有運用無為之道,天下才能大治。在《天道》篇中說:“以此處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處下,玄圣素王(不處于帝王職位而被天下人仰慕的道德品質(zhì))之道也。以此退居而閑游,江海山林之士(隱士)服,以此進為(做官)而撫世(統(tǒng)治人民),則功大名顯而天下一也(統(tǒng)一)。”這段話說明,不絕對反對功名.而把“無為”當(dāng)作最大的功名。

《莊子》書中從“無”的論點出發(fā),進而又否認(rèn)是非、大小、貴賤,有用無用的區(qū)別。所以世間也就沒有了對錯之分,沒有客觀標(biāo)準(zhǔn)判斷是非?!洱R物論》中說:“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边@是典型的相對論觀點。從上述可見,《莊子》“道”可以生萬物,萬物最終化為烏有。從不可體察的道產(chǎn)生了世間不可認(rèn)識的萬物,最后達到“無待”,達到了絕對的“無”。

《莊子》書中哲學(xué)主體“無為而治”屬唯心主義范疇,是一種消極的治世思想。但在莊周所處的時代,面對丑惡和污濁的社會現(xiàn)象,憤恨當(dāng)世,找尋不到擺脫現(xiàn)實的道路,只好憑命由天了。

(2)《莊子》書中的辯證法思想極為深刻,這也是其哲學(xué)思想的精華之一。首先,認(rèn)為事物的變化在于自身運動。在《天道》篇中說:“天道運(運動)而無所積(停滯),故萬物成(生成);帝道運而無所積,故天下歸(歸附);圣道運而無所積,故海內(nèi)服?!敝赋鎏斓赖倪\動,王道的運動是時刻不停的。而運動的動力在自身。在《秋水》篇中說:“物之生也,若驟若馳,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薄肚f子》中深刻地認(rèn)識到了天地、王道、人、物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中。

《莊子》書中的對立統(tǒng)一觀點,認(rèn)為事物存在著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在《在宥》、《秋水》、《則陽》、《齊物論》中均有揭示這種規(guī)律的論述,“于是乎喜怒相疑、遇智相欺,善否相非,誕信相譏”。因為矛盾雙方的斗爭,推動了事物的發(fā)展,所以“物無非彼,物無非是。……故日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說也”?!秳t陽》中又說:“安危相易,禍福相生,緩急相摩,聚散以成?!闭J(rèn)為安與危、是與非、生與死、緩與急等都是對立的,是互相依存,相互制約的關(guān)系。書中還說明了事物在對立統(tǒng)一中還可以互相轉(zhuǎn)化的原理。其中—條認(rèn)為轉(zhuǎn)化是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變化。在《則陽》中說:“是故丘山積卑而為高,江河合水而為大,大人合并而為公?!睆牧炕霓D(zhuǎn)變看到了質(zhì)變。在《人間世》篇里又談到了事物可向相反方向轉(zhuǎn)化。且以巧斗力者(憑借智巧角力取勝),始乎陽(開始用公開辦法),常卒乎陰(最后就用秘密的辦法),泰至則多奇巧(用異乎尋常的詭計);以禮飲酒者.始乎治(有規(guī)距),常卒于亂(飲多了亂了規(guī)矩),泰至則多奇樂。凡事亦然(一切都是這樣),始乎諒(誠實),常卒于鄙(險惡);其作始也簡(微小),其將畢也必巨(巨大)。”意思是說:以巧斗力,開始正大光明,最后是以陰謀決勝負,多用奇巧之計謀。以禮飲酒,開始飲酒有規(guī)矩,最后常以亂告終。大至多有奇樂,樂極、昏醉,則亂必生:其他事情也一樣,開始于尊貴,必將以鄙棄告終。這些論述雖然還在神秘虛無主義“道”的支配下,但卻具有了明確的辯證法因素。

2.倫理思想

《莊子》在談道德時,用不少篇幅講到人與天的關(guān)系。在這個問題上,繼承了孔子的宿命論傾向,拋棄了強調(diào)人事的思想,同時否定了老子所承認(rèn)的人在自然中的地位,從而建立了自己的倫理道德觀點。

書中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大宗師》中說:“天與人不相勝也”。即天則人,人則天,兩者相同相合,差不太大。因為天人合一,進而認(rèn)為,真人之所以與眾不同,置生死于度外,因為他懂得這些全是天的遠行。是自然而然的,所以人只能安而順之,而不可能更改?!肚f子》認(rèn)為:“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人是不可以改變天的。只有認(rèn)識了一切事物的發(fā)生,而且都是必然發(fā)生的,才可對任何事物變化,都不動激情。

基于上述觀點《莊子》提出了自己對人性的看法,“同乎無知,其德不高;同乎無欲,是為素樸;素樸而民性得矣”。莊子所說的“素樸”就是對人性的回答。其內(nèi)容就是無知無欲的自然狀態(tài)。同這種無知無欲的自然狀態(tài)相對立的便是社會的法度、禮義、規(guī)范,這種對立的東西就是自然本性的桎梏,如同羈絆對烈馬的束縛一樣。于是他主張要消除對回歸自然本性的干擾,復(fù)歸到純真無為的自然性中來。

既然人性屬自然屬性,同自然沒有差別,那么人就應(yīng)該回歸自然,應(yīng)該保持內(nèi)心中的寧寧安泰,就可以得到精神上的逍遙自由。

《莊子》提出的處世哲學(xué),就是順其自然,為人做事不偏不倚。《秋水》篇中說:“是故大人之行(指得道的人),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思:動不為利(舉動并非有利于人),不賤門隸(但也不賤視家奴);貨財弗爭,不多辭讓。事焉不借人(做事無須借助人),不多食乎力(自食其力),不多賤貪污(不以貪污為卑賤);行殊乎俗,不多辟異(標(biāo)新立異);為在從眾(隨俗),不賤佞諂(向人獻媚)。世之爵祿不足以為勸(勉勵),戮恥不足以為辱(差恥);知是非之不可為分,細大之不可為倪(量度)”。意思就是要求人們做事不偏不倚,不去傷害人們,也不去施舍,不與別人爭榮譽、財物,也不辭讓,不憑借別人幫助,自食其力,行為與世人不同,也不贊揚古怪的人?!肚f子》主張的處世哲學(xué)是“中道”。為什么采取“中道”?因為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yǎng)親,可以盡年。他知道樹木成材,要被砍伐,甘甜井水,先被飲完。要人們效仿意怠烏,飛行時不領(lǐng)先,退卻時不落后,棲息時夾在中間,因此同伙不排斥它,別人不傷害它。

《莊子》“無為”的思想貫徹于整個人生哲學(xué)中。認(rèn)為人生在世“身若槁木”,“心若死灰”。所以無所謂喜、怒、哀、樂。在《天地》篇里要求人們做到“壽而不悅,夭而不悲,通達不以為榮,窮困不以為丑?!薄陡3分杏终f:“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為然”??傊笕藗円髬雰耗菢訜o知,忘掉自身,丟掉各種欲望,茫茫然彷徨于塵世之外,逍遙在無所事事之中。

不過,《莊子》書中追求的“中道”“無為”同庸俗的宿命論有所不問。雖然提出“天人合一”的自然觀,但不完全把人歸于自然,而聽天由命。他也提出了人生有價值的東西,莊子最害伯的,或最深致悲哀的是精神之死,不是形體之死。宗教觀念是身體已死而靈魂不死,而莊子提的是身體存在而靈魂已死。所以在《田子方》明確說:“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可見,莊子注重的是心死的問題,他害怕沒有追求,害怕心早死于身。

3.莊子的無神論思想

周代,春秋時期天命神鬼的觀念很深,莊子毅然發(fā)起對傳統(tǒng)觀念的沖擊是特別可貴的。首先,莊子把“天”剝奪過來,賦予自然的含義,在《大宗師》中談到了“天”的問題。說,知道大自然的作用,知道人的作用,是最高的知識。知道自然的作用,是懂得宇宙萬物的形成;知道人的作用,即是懂得人的智慧限度,不去汲汲求知,注意養(yǎng)護精神,享受自然賦予的壽命,這是極高明的智慧?!肚f子大宗師》中所說的“天”實際上是自然,而不是具有人格化的有意志的“天”或“神”。

《莊子》書中貫穿整體的是“天與人一體”“通天下一氣耳”等,這事實上已經(jīng)否定了鬼的存在,其思想向著無神論邁進。在《知北游》中說到“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認(rèn)為人的生死,只不過是氣的聚散,沒有什么靈魂存在。莊周本人臨死時,提出厚葬是沒有什么用處的。因為人從自然中分離而又最終歸于自然。

《莊子》書中也有反映神不滅的思想內(nèi)容。在《大宗師》、《寓言》、《知北游》、《養(yǎng)生主》《德充符》等許多篇中都提到了神不滅問題?!洞笞趲煛分姓f:“夫彼有駭形而無損心.有旦宅而無情死”,意為人的肉體會有變化,但精神沒有損傷,精神可以不斷變易身體,而沒有真正的死亡。

《莊子》一書中,一方面具有無神論思想,強調(diào)人與自然的統(tǒng)一。一方面又有神不滅的思想。一是唯物主義的。一是唯心主義的。有的學(xué)者解釋說,莊子思想形成和發(fā)展是有層次的,其整個思想體系中沒有取得一致。這種矛盾現(xiàn)象,只要我們把莊子放到那個歷史時期的范圍里,對社會政治,人們的觀念做具體的分析,就不難解決了

莊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無為”,相對的認(rèn)識論,無條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屬于唯心主義體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對性,否定客觀事物的差異,否定客觀真理,在認(rèn)識論上走向相對主義。從這種認(rèn)識論出發(fā),他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是:一切順應(yīng)自然,安時而處順,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張無為而治,反對一切社會制度,擯棄一切文化知識。

莊子思想是從老子思想發(fā)展而來,他把老子的道發(fā)展成主觀唯心主義,把樸素的辯證法發(fā)展成為相對主義。

他對“道”的解釋更加神秘,認(rèn)為“道”是“先天地生”的“非物”,是精神性的東西,他把老子關(guān)于對立面轉(zhuǎn)化的看法引向極端,認(rèn)為無論大小、長短、貴賤、美丑、成毀等一切差別都不存在,基于這個觀點,他認(rèn)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為??;莫壽于殤子(夭折的幼兒),而彭祖(傳說中最長壽的人)為夭?!边@就混同了大小、壽夭的區(qū)別,否定事物的質(zhì)的規(guī)定性,走向“不別同異”、“萬物一齊”的相對主義。于是他提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這就是說可以不必過問是非,生死如一,表現(xiàn)出悲觀厭世的情緒。他不僅認(rèn)為“齊是非”、“齊萬物”,甚至“齊物我”,正如他所述:“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進入神秘主義境界,一切皆不可知。

作為沒落階級的代表,他竭力逃避現(xiàn)實,追求絕對的精神自由,達到“真人”境界。要成為“真人”,就要能夠“坐忘”,即完全忘掉自己,在精神幻覺中消除形骸的我,在精神上和天地合一,與萬物同體,完全解脫塵世間的利害、得失、毀譽、是非,精神上得到絕對自由,進入逍遙游的境界。

老莊思想中的消極、頹廢的一面,后來成為一切沒落失意的階級或集團寄托精神世界的武器。

《莊子》的主要思想

莊周是位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更是一位天才,古今理論文章,幾乎很少有超過《莊子》的。莊子思想本源與老子學(xué)說后稱“老莊學(xué)派”。莊子極力頌揚老子清靜無為思想,抵制和批評儒家的思想和理論。

主要思想;

1、自由觀——逍遙游。就是絕對自由,這種絕對自由是莊周幻想出來的,是不依賴外界任何事物的絕對自由。不僅如此,還必須擺脫自己身心的牽制,做到無已,只有做到無已,才是天地間的至人、神人、圣人。無憂無慮、無為無能,無禍無患。

2、人生觀——主張養(yǎng)生,做到無過無不及,注重于善與惡之間,使自己的精力和身體不受損害。——為人處世,不把名利放在眼里,無所作為且做到不留痕跡,讓人挑剔不出毛病來。與世無爭,不用技巧,不用權(quán)謀?!吧街兄睒浔蝗丝常顺鲱^地受攻擊”,“駝背人,不服役,不征賦,得施舍”

3、政治觀——順應(yīng)自然,無為而治。提出“絕圣棄知”的主張,認(rèn)為,“圣人不死,大盜不起”,“絕圣棄知,大盜乃止”。又說,“主上喜好施智巧,用機謀而不求至道,那么天下就要大亂了?!币会樢娧刂赋隽松鐣谋锥?,提出了“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的名言。

4、認(rèn)識論——將人的知識分為有為的小知與無為的大知,提倡無為的大知,擯棄有為的小知。認(rèn)為以有限的智慧去探究無窮大的領(lǐng)域,必然會迷亂而無所收獲。

1.哲學(xué)思想

(1)其宇宙觀和認(rèn)識論。莊子沒有專論宇宙觀的文章,只在《大宗師》和《齊物論》兩篇中涉及到。在《大宗師》中說:“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大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于上古而不為老”。《莊子》對道的解釋,把“道法自然”的老子學(xué)說繼承下來。他明確地闡述了道的本質(zhì)作用:“道”是“有情有信”,但卻“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見”,“道”是宇宙的本體,產(chǎn)生萬物的根源,道是超時間、空間的絕對,“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于上古而不為老”,道的作用特別大,它無所不在,無所不能,可以主宰一切。他認(rèn)為道的本質(zhì)是物質(zhì)的,是混濁狀態(tài)的“氣”,而這“氣”沒有固定的形態(tài),叫做“無”。這種物質(zhì)性的道,就是世界根源。莊周的道,實際上是指主觀意識之外的,不受任何力量支配的宇宙精神。

《莊子》還講到“道”可生萬物,對宇宙形成進行了探索。在《天運》篇中舉出了天地運行,日月其爭,云雨轉(zhuǎn)換等自然現(xiàn)象,提出了大量的物與物的運行問題,但最后解釋為物的產(chǎn)生歸于道了。最終把物說成了一種精神的東西。什么是精神,什么是物質(zhì),有時可以合而為一,沒有什么區(qū)別。莊周還認(rèn)為“物”可分化,分化就是生成,生成也就是毀滅。“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與毀,復(fù)通為一。”他把“物有分”,和“齊生死”化為一體,說明了他的觀點的一致性。

《莊子》在《追逐游》、《秋水》、《在宥》、《天地》等篇中,還闡述了“無己”、“無功”和“無名”的概念。“無己”是把自己看成是虛幻的。在頭腦中忘掉一切外物,連自己的形骸都忘掉?!盁o功”、“無名”就是反對人們追求功名利祿。

此外,在其哲學(xué)中,還有一個重要概念就是“無為”。具體講就是,君主治理天下,沒有比無為而治更好的了。君主要順物而動,隨天而行,無為而治,萬物才會升騰。他舉例說,古代君王管理天下,毫無欲望,無所作為,天下財富足。君主只有運用無為之道,天下才能大治。在《天道》篇中說:“以此處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處下,玄圣素王(不處于帝王職位而被天下人仰慕的道德品質(zhì))之道也。以此退居而閑游,江海山林之士(隱士)服,以此進為(做官)而撫世(統(tǒng)治人民),則功大名顯而天下一也(統(tǒng)一)?!边@段話說明,不絕對反對功名.而把“無為”當(dāng)作最大的功名。

《莊子》書中從“無”的論點出發(fā),進而又否認(rèn)是非、大小、貴賤,有用無用的區(qū)別。所以世間也就沒有了對錯之分,沒有客觀標(biāo)準(zhǔn)判斷是非?!洱R物論》中說:“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边@是典型的相對論觀點。從上述可見,《莊子》“道”可以生萬物,萬物最終化為烏有。從不可體察的道產(chǎn)生了世間不可認(rèn)識的萬物,最后達到“無待”,達到了絕對的“無”。

《莊子》書中哲學(xué)主體“無為而治”屬唯心主義范疇,是一種消極的治世思想。但在莊周所處的時代,面對丑惡和污濁的社會現(xiàn)象,憤恨當(dāng)世,找尋不到擺脫現(xiàn)實的道路,只好憑命由天了。

(2)《莊子》書中的辯證法思想極為深刻,這也是其哲學(xué)思想的精華之一。首先,認(rèn)為事物的變化在于自身運動。在《天道》篇中說:“天道運(運動)而無所積(停滯),故萬物成(生成);帝道運而無所積,故天下歸(歸附);圣道運而無所積,故海內(nèi)服?!敝赋鎏斓赖倪\動,王道的運動是時刻不停的。而運動的動力在自身。在《秋水》篇中說:“物之生也,若驟若馳,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薄肚f子》中深刻地認(rèn)識到了天地、王道、人、物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中。

《莊子》書中的對立統(tǒng)一觀點,認(rèn)為事物存在著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在《在宥》、《秋水》、《則陽》、《齊物論》中均有揭示這種規(guī)律的論述,“于是乎喜怒相疑、遇智相欺,善否相非,誕信相譏”。因為矛盾雙方的斗爭,推動了事物的發(fā)展,所以“物無非彼,物無非是。……故日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說也”。《則陽》中又說:“安危相易,禍福相生,緩急相摩,聚散以成?!闭J(rèn)為安與危、是與非、生與死、緩與急等都是對立的,是互相依存,相互制約的關(guān)系。書中還說明了事物在對立統(tǒng)一中還可以互相轉(zhuǎn)化的原理。其中—條認(rèn)為轉(zhuǎn)化是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變化。在《則陽》中說:“是故丘山積卑而為高,江河合水而為大,大人合并而為公?!睆牧炕霓D(zhuǎn)變看到了質(zhì)變。在《人間世》篇里又談到了事物可向相反方向轉(zhuǎn)化。且以巧斗力者(憑借智巧角力取勝),始乎陽(開始用公開辦法),常卒乎陰(最后就用秘密的辦法),泰至則多奇巧(用異乎尋常的詭計);以禮飲酒者.始乎治(有規(guī)距),常卒于亂(飲多了亂了規(guī)矩),泰至則多奇樂。凡事亦然(一切都是這樣),始乎諒(誠實),常卒于鄙(險惡);其作始也簡(微小),其將畢也必巨(巨大)?!币馑际钦f:以巧斗力,開始正大光明,最后是以陰謀決勝負,多用奇巧之計謀。以禮飲酒,開始飲酒有規(guī)矩,最后常以亂告終。大至多有奇樂,樂極、昏醉,則亂必生:其他事情也一樣,開始于尊貴,必將以鄙棄告終。這些論述雖然還在神秘虛無主義“道”的支配下,但卻具有了明確的辯證法因素。

2.倫理思想

《莊子》在談道德時,用不少篇幅講到人與天的關(guān)系。在這個問題上,繼承了孔子的宿命論傾向,拋棄了強調(diào)人事的思想,同時否定了老子所承認(rèn)的人在自然中的地位,從而建立了自己的倫理道德觀點。

書中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大宗師》中說:“天與人不相勝也”。即天則人,人則天,兩者相同相合,差不太大。因為天人合一,進而認(rèn)為,真人之所以與眾不同,置生死于度外,因為他懂得這些全是天的遠行。是自然而然的,所以人只能安而順之,而不可能更改?!肚f子》認(rèn)為:“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人是不可以改變天的。只有認(rèn)識了一切事物的發(fā)生,而且都是必然發(fā)生的,才可對任何事物變化,都不動激情。

基于上述觀點《莊子》提出了自己對人性的看法,“同乎無知,其德不高;同乎無欲,是為素樸;素樸而民性得矣”。莊子所說的“素樸”就是對人性的回答。其內(nèi)容就是無知無欲的自然狀態(tài)。同這種無知無欲的自然狀態(tài)相對立的便是社會的法度、禮義、規(guī)范,這種對立的東西就是自然本性的桎梏,如同羈絆對烈馬的束縛一樣。于是他主張要消除對回歸自然本性的干擾,復(fù)歸到純真無為的自然性中來。

既然人性屬自然屬性,同自然沒有差別,那么人就應(yīng)該回歸自然,應(yīng)該保持內(nèi)心中的寧寧安泰,就可以得到精神上的逍遙自由。

《莊子》提出的處世哲學(xué),就是順其自然,為人做事不偏不倚?!肚锼菲姓f:“是故大人之行(指得道的人),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思:動不為利(舉動并非有利于人),不賤門隸(但也不賤視家奴);貨財弗爭,不多辭讓。事焉不借人(做事無須借助人),不多食乎力(自食其力),不多賤貪污(不以貪污為卑賤);行殊乎俗,不多辟異(標(biāo)新立異);為在從眾(隨俗),不賤佞諂(向人獻媚)。世之爵祿不足以為勸(勉勵),戮恥不足以為辱(差恥);知是非之不可為分,細大之不可為倪(量度)”。意思就是要求人們做事不偏不倚,不去傷害人們,也不去施舍,不與別人爭榮譽、財物,也不辭讓,不憑借別人幫助,自食其力,行為與世人不同,也不贊揚古怪的人?!肚f子》主張的處世哲學(xué)是“中道”。為什么采取“中道”?因為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yǎng)親,可以盡年。他知道樹木成材,要被砍伐,甘甜井水,先被飲完。要人們效仿意怠烏,飛行時不領(lǐng)先,退卻時不落后,棲息時夾在中間,因此同伙不排斥它,別人不傷害它。

《莊子》“無為”的思想貫徹于整個人生哲學(xué)中。認(rèn)為人生在世“身若槁木”,“心若死灰”。所以無所謂喜、怒、哀、樂。在《天地》篇里要求人們做到“壽而不悅,夭而不悲,通達不以為榮,窮困不以為丑?!薄陡3分杏终f:“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為然”??傊笕藗円髬雰耗菢訜o知,忘掉自身,丟掉各種欲望,茫茫然彷徨于塵世之外,逍遙在無所事事之中。

不過,《莊子》書中追求的“中道”“無為”同庸俗的宿命論有所不問。雖然提出“天人合一”的自然觀,但不完全把人歸于自然,而聽天由命。他也提出了人生有價值的東西,莊子最害伯的,或最深致悲哀的是精神之死,不是形體之死。宗教觀念是身體已死而靈魂不死,而莊子提的是身體存在而靈魂已死。所以在《田子方》明確說:“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可見,莊子注重的是心死的問題,他害怕沒有追求,害怕心早死于身。

3.莊子的無神論思想

周代,春秋時期天命神鬼的觀念很深,莊子毅然發(fā)起對傳統(tǒng)觀念的沖擊是特別可貴的。首先,莊子把“天”剝奪過來,賦予自然的含義,在《大宗師》中談到了“天”的問題。說,知道大自然的作用,知道人的作用,是最高的知識。知道自然的作用,是懂得宇宙萬物的形成;知道人的作用,即是懂得人的智慧限度,不去汲汲求知,注意養(yǎng)護精神,享受自然賦予的壽命,這是極高明的智慧?!肚f子大宗師》中所說的“天”實際上是自然,而不是具有人格化的有意志的“天”或“神”。

《莊子》書中貫穿整體的是“天與人一體”“通天下一氣耳”等,這事實上已經(jīng)否定了鬼的存在,其思想向著無神論邁進。在《知北游》中說到“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認(rèn)為人的生死,只不過是氣的聚散,沒有什么靈魂存在。莊周本人臨死時,提出厚葬是沒有什么用處的。因為人從自然中分離而又最終歸于自然。

《莊子》書中也有反映神不滅的思想內(nèi)容。在《大宗師》、《寓言》、《知北游》、《養(yǎng)生主》《德充符》等許多篇中都提到了神不滅問題?!洞笞趲煛分姓f:“夫彼有駭形而無損心.有旦宅而無情死”,意為人的肉體會有變化,但精神沒有損傷,精神可以不斷變易身體,而沒有真正的死亡。

《莊子》一書中,一方面具有無神論思想,強調(diào)人與自然的統(tǒng)一。一方面又有神不滅的思想。一是唯物主義的。一是唯心主義的。有的學(xué)者解釋說,莊子思想形成和發(fā)展是有層次的,其整個思想體系中沒有取得一致。這種矛盾現(xiàn)象,只要我們把莊子放到那個歷史時期的范圍里,對社會政治,人們的觀念做具體的分析,就不難解決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莊子的主要思想精髓
道醫(yī)學(xué)堂丨莊子的神學(xué)思想
莊子思想的環(huán)境哲學(xué)衍義---后疫情時代的環(huán)境哲學(xué)環(huán)境倫理學(xué)暨紀(jì)念聯(lián)合國人類環(huán)境會議召開50周年論壇發(fā)...
朱承 | 合道化的存在:《莊子·大宗師》中的理想生活
從《齊物論》看《莊子》
莫若以明:像莊子那樣豁達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