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在三個世界里
我們生活在幾個世界之中?普通人的回答是:太搞笑了。就一個世界唄。除非死了以后去了另外一個世界,而那個陰間的世界是否存在還是未知的。有點文化的人會說,我們生活在兩個世界里,一個我們的主觀精神世界,另外一個是外在的客觀物質(zhì)世界。其實,認真分析起來,我們實實在在地生活在三個世界之中。在上面提到的主觀精神世界和客觀物質(zhì)世界之外,還有一個由我們自己建構(gòu)的客觀精神世界。
著名哲學家叔本華說:“世界是我的表象”。按照一般人的理解,世界就在那里,怎么成了你個人的“表象”,一個哲學家的智商怎么連個普通人都不如??杉氁蛔聊?,叔本華自有他的道理。我們眼里的世界,就是我們看到的這個樣子。我們心中的世界,是我們琢磨到的樣子。至于這個世界究竟是個什么樣子?只有天知道,反正我們還沒有琢磨透。每個人眼里和心中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每一種動物眼里、心中的世界也是不一樣的。大象眼里的世界能和螞蟻眼里的世界一樣嗎?不一樣。你的世界是你表象,他的世界是他的表象,不同人的世界,是不同人各自的表象。
盲人摸到大象的腿,說大象長得像柱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耳朵,說大象長得想簸箕。其實,正常人的認識何嘗不是與盲人一樣呢?人們受到能力與目的的制約與局限,僅僅實現(xiàn)了對于事物部分的認識。當然,這種尷尬的現(xiàn)實未必是不可接受的,對于一個普通人來說,我們了解了一只杯子的大小、材質(zhì)、保溫性能等一般性的常識即可,沒有必要從基本粒子的層面去深入探究。
我們的認識如同照相機一樣落后,在我們意識中定格了東西,事實上是運動著的。我們的認識行為,不過是把某個認識對象拉過來——“停一下,讓我來認識你”,而那個認識對象根本不理會你。
在幾千年的人類認識活動中,有兩個符號值得關(guān)注,一個是佛教的“萬字符”,另一個是中國易經(jīng)中的“太極圖”。兩個符號雖然有區(qū)別,但在解釋事物運行的本質(zhì)規(guī)律上卻有著驚人的相似:世界及其萬物都出于對立統(tǒng)一的圓轉(zhuǎn)融合之中。遺憾的是,所有的大師只是面對著這樣兩個固定的圖形發(fā)呆,幾乎沒有人會想到,它們事實上活的,是圓轉(zhuǎn)著的。
我們都是在自己意識里的僅僅實現(xiàn)了有限認識的世界中嘗試中生活。
我們靠記憶留下了對這個世界的印象,我們生活在這個印象之中。憑借這種印象,我們做出了生活中的種種選擇。這個印象所構(gòu)成的世界,就是我所要說的第三世界,即客觀精神世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