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楊絳
錢鐘書妻子——楊絳先生于2016年5月25日凌晨一時因病離世,享年105歲。
這一文壇巨匠的一生就此畫上了句點。
楊絳,本名楊季康,1911年7月生于北京。我國著名翻譯家、文學家、作家、戲劇家。
上世紀30年代就讀清華大學,認識錢鍾書并結成夫婦,通曉法語、西班牙語等多種語言,翻譯的《唐吉珂德》,被譽為最優(yōu)譯本。
文革期間遭受迫害,掃過廁所,文革結束后將經(jīng)歷寫成《干校六記》,著有《走到人生邊上》、《我們仨》、《洗澡》、《雜憶與雜寫》、《斐多》、《小癩子》等。
劇本有《稱心如意》、《弄真成假》。
她被譽為“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楊絳本是清華大學有名的才女,自與錢鐘書結婚后,為了節(jié)約,辭退了家中的傭人,親自打點錢鐘書的生活起居,從大小姐成為了灶下婢。
可她并不覺得這是辛苦,她說:我了解錢鐘書的價值,我愿為他研究著述志業(yè)的成功,為充分發(fā)揮他的潛力、創(chuàng)造力而犧牲自己。這種愛不是盲目的,是理解,理解愈深,感情愈好。相互理解,才有自覺的相互支持。
1994年,丈夫錢鐘書住進醫(yī)院,纏綿病榻,全靠楊絳一人悉心照料。不久,女兒錢瑗也病中住院。
1997年,被楊絳稱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愛女錢瑗去世。
一年后,錢鐘書臨終,一眼未合好,楊絳附他耳邊說:“你放心,有我!”
“鐘書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壓根兒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xiàn)場,盡我應盡的責任?!?/span>
錢鐘書曾贈言楊絳:她絕無僅有的結合了絕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錢鐘書去世后,楊絳以全家三人的名義,將高達八百多萬元的稿費和版稅全部捐贈給母校清華大學,設立了“好讀書”獎學金。九十歲壽辰時,她專門躲進清華大學招待所住了幾日“避壽”。
2004年《楊絳文集》出版,出版社準備大張旗鼓籌劃其作品研討會,楊絳打了個比方風趣回絕:“稿子交出去了,賣書就不是我該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span>
楊絳語錄:
你的問題是,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簡譜的生活,至高的靈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時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楊絳先生的百歲感言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jīng)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 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準備回家。
在這物欲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
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
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
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
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斗爭;
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
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煉,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欲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愿以償。
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tài)才是淬煉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于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yōu)橄硎?,是精神對于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一個人經(jīng)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yǎng)、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年過百歲,視覺和聽覺漸漸模糊,楊絳先生的內心卻越加通透與純凈。
云山蒼蒼 江水泱泱
先生之風 山高水長
現(xiàn)在,如先生所說,她“回家”了。
為楊絳先生祈禱,
希望她在另一個世界里,
平安順遂,安康喜樂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