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名稱:生活中的垃圾
一、主題產生:
一次我們帶領孩子到戶外進行活動時,路過一個垃圾站。孩子們都不禁屏住呼吸,加快了腳步。有的孩子邊跑邊說:“這是什么味呀?怎么這么難聞。”也有的孩子注意到垃圾站的門上寫著一些字(可回收、剩余垃圾)。回到教室以后,我們檢查了自己班里的紙簍,發(fā)現有些是用過的碎紙,還有一些是果皮等。于是我們又發(fā)動家長和孩子一起對家中的垃圾進行了記錄和統(tǒng)計。
二、活動價值和目標:
活動目標
問題板塊
主題壁報
區(qū)域游戲相關內容
家園合作
資源利用
1、幫助幼兒通過觀察、分類、收集等一系列的活動,了解身邊的垃圾。
2、使幼兒萌生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師:1、垃圾中都有些什么?
2、垃圾是不是都是沒用的東西?
3、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垃圾?
4、收回來的垃圾可以做什么?
孩子:1、垃圾為什么那么難聞?
2、垃圾是從那里來的?
3、垃圾被送到哪里去了?
1、用幼兒、家長共同收集垃圾的照片制作《垃圾總動員》的墻飾。
2、讓幼兒用大紙箱制作垃圾分類箱,放在幼兒園內和班里。
3、在園內或幼兒園附近張貼環(huán)保宣傳畫。
4、環(huán)保樹:教師將幼兒做的每一項有益環(huán)保的活動用文字或照片布置成一片樹葉的形式,直到整棵大樹都長滿綠葉。
1、美工區(qū):提供各種廢舊材料,讓幼兒進行各種小制作。
2、益智區(qū):添加垃圾回收棋等。
3、建筑區(qū):為幼兒添加用廢舊材料制作的輔助材料。如:汽車、路燈等。
4、創(chuàng)建變廢為寶創(chuàng)意室
1、請家長協(xié)助孩子用自己能夠看懂的形式記錄每天家中的垃圾內容。
2、請家長協(xié)助收集有關垃圾的資料。
3、請家長協(xié)助收集家中可以再利用的物品。
社區(qū):1、參觀垃圾站。請清潔工講一講垃圾怎樣處理。
2、請小區(qū)中的廢品回收員講一講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
家庭:1、請家長協(xié)助上網搜集資料。
2、采訪幼兒園中的保潔員,了解幼兒園里的垃圾種類等內容。
三、主題前網絡圖:
四、主要活動安排:
1、垃圾大集合
2、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制作環(huán)保宣傳畫)
3、廢品變寶貝
活動一:垃圾大集合
活動目標:了解生活中的垃圾種類,感知那些屬于可回收垃圾,哪些屬于不可回收垃圾。初步感知集合的概念。
活動形式:集體
活動準備:1、請家長協(xié)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記錄每天家中的垃圾種類。請家長帶孩子看一看垃圾站的門上寫的是什么字。
2、垃圾分類表、雙面膠等。
設計意圖
師幼互動
教育反思
孩子們在經過垃圾站時,對垃圾站難聞的氣味感到非常厭惡。并且對垃圾中都有什么產生興趣。我們?yōu)榱颂骄坷卸加惺裁唇M織了本次活動。
1、 了解生活垃圾的內容。
請幼兒講一講自己家里每天倒掉的垃圾中都有些什么東西。
2、 垃圾分類:
(1).教師發(fā)給每組一張大的記錄表格,請幼兒分小組將自己制作的各種垃圾種類卡片按照垃圾的不同類型進行分類??匆豢醋约盒〗M的家庭中都有些什么垃圾,哪些垃圾是最常見的。
(2).根據各小組的統(tǒng)計結果,統(tǒng)計全班小朋友的家庭中的垃圾種類。
3、 討論:什么是可回收垃圾和廚余垃圾。
(1) 請幼兒回憶一下垃圾站的門上寫的是什么字。
(2) 根據前面的統(tǒng)計結果,討論什么是可回收垃圾和廚余垃圾。
4、將可回收垃圾的種類進行記錄。
幼兒對收集垃圾的種類、分類等活動都有較高的興趣,并能夠較好的完成。但由于受自己生活經驗所限,對垃圾的回收、利用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對哪些是可回收垃圾不能很好的界定。以及為什么要回收垃圾不是十分理解。
活動二: 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制作環(huán)保宣傳畫)
活動目標: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搜集等理解垃圾回收的意義,并通過制作環(huán)保宣傳畫,加深這種認識。
活動形式:分組
活動準備:舊報紙、雜志、一些用過的包裝紙袋或盒、大張白紙、膠水等
設計意圖
師幼互動
教育反思
幼兒經過一段時間的資料收集、采訪、觀察等活動,已經對回收垃圾的意義有了一定的認識,并愿意將自己的環(huán)保經驗、意識與人分享。
一、 幫助幼兒回憶什么是回收利用意義,并幫助幼兒分工。
1、 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分成小組、以每組四到五人為宜。
2、 幫助幼兒回憶在采訪清潔工、保潔員時,告訴我們可以再利用的物品。
二、 幫助幼兒明確任務。
1、 幼兒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幼兒進行分工與合作。
2、 提出各自任務,及制作方法。
先在白紙上,畫一些人物、樹木等內容,再將物品包裝上的圖片剪下來,貼到大張的白紙上。提醒孩子們可以回收利用的東西不能扔到垃圾桶里。
三、 幼兒進行繪畫活動。
1、 教師觀察幼兒活動情況、進行適當幫助。
2、 鼓勵幼兒在繪畫時有創(chuàng)新。
3、 請幼兒講解自己的作品。
四、師生共同張貼自己的宣傳海報。
幼兒在制作宣傳畫的過程中,對環(huán)保的意義,以及保護環(huán)境我們能夠做什么,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但幼兒對回收垃圾的意義及垃圾的利用都是較抽象的認識,對回收的垃圾在我們的生活有什么用不是很理解。
活動三:廢品變寶貝(制作紙碗)
活動目標:提高幼兒的精細動作能力,并理解廢品重復利用的必要性。
活動形式:小組、個人相結合
活動準備:幼兒自己搜集來的各種廢舊紙張、水、乳膠、事先將外面包上保鮮膜的塑料碗或鐵碗等。
設計意圖
師幼互動
教育反思
幼兒對在制作區(qū)中廢舊材料非常感興趣,但究竟這些材料可以用來做什么,卻并不明了。因此組織本次活動,目的在于豐富幼兒的制作內容。
一、幼兒理解廢舊材料回收對我們生活的意義。
1、 請幼兒看一看自己收集來紙張,說一說它們原來會被怎樣處理。
2、 請幼兒說一說這些紙張現在會被我們用來做什么。
二、學習制作方法。
1、今天老師將和你們一起用這些紙做一件非常美麗但又有用的東西。
2、講解制作方法。
請幼兒將紙先撕成1厘米左右的小塊,將紙片在水與乳膠的混合液中蘸濕后壓在碗的四周,反復粘貼達到一定厚度。
3、將幼兒作品晾干后,進行裝飾。
4、最后在作品的外面涂一層乳膠液,晾干。
三、請幼兒將自己的作品進行展示。
幼兒對制作活動非常感興趣。這種用紙進行小制作的方法豐富了幼兒的制作經驗。
思維接力棒:帶小朋友再找一找可以變廢為寶的垃圾,并進行手工制作,但一定要注意衛(wèi)生。
五、活動案例:
案例一:
在外出散步活動時,我和孩子們路過一個垃圾站。孩子們都不禁屏住呼吸,加快了腳步。有的孩子邊跑邊說:“這是什么味呀?怎么這么難聞。”有的孩子說:“里面有剩飯和剩菜。”有的孩子說:“還有許多的瓶子和紙盒。”有的孩子捏著鼻子說:“真臭呀,上面還有蒼蠅呢!”也有的孩子注意到垃圾站的門上寫著一些字(可回收、廚余垃圾)。
回到教室以后,我和孩子們一起檢查了自己班里的紙簍,發(fā)現有些是用過的碎紙,還有一些是果皮等。并且讓孩子們提出關于“垃圾”的問題,于是“垃圾哪里來的?”“垃圾為什么會很臭?”等問題提了出來。
我們商量決定,大家先和家長一起對家中的垃圾進行了觀察記錄和統(tǒng)計,了解“垃圾中有什么?”“家中的垃圾哪兒來的?”等。
反思:
新教材告訴我們,教材和教育內容只有向幼兒的生活世界回歸,才能體現教育意義的真諦。“垃圾”是幼兒生活中時刻出現的,針對幼兒對其產生的關注,通過問題來激發(fā)他們的探索欲望,生成主題內容,往往能引起幼兒的興趣,使幼兒主動獲得發(fā)展。
案例二:
孩子們根據自己收集到的和觀察記錄到的資料積極地進行著交流,一會兒他們就發(fā)現了問題。有的邊說邊分不清哪些介紹過了,有的因為太多了自己也記不清是什么了,大家就議論開來了。賴俊杰說:“啊呀,垃圾真多呀!”屠逸雯說:“我發(fā)現有些垃圾是一樣的。” 楊杰說:“都說過了,還說。”……我顯得無可奈何地說:“對呀,你們記錄得很多,但是看起來一點也不清楚,怎樣才能使大家的記錄更清楚些呢?”鄧皓軒馬上說:“把它們分一分。”我說:“怎樣分呢?”這下熱鬧開了,有的說:“分大垃圾和小垃圾。”有的說:“分爛掉的和不爛掉的。”有的說:“分吃剩下的和用剩下的。”……大家爭得不分上下。
于是我建議大家回家和家人商量怎樣分,只要大家認為清楚了、你能記住和分清就行了。孩子們都同意了。
反思:
新教材要求教師成為孩子發(fā)展的合作者和支持者,要學會傾聽、學會理解、學會欣賞,在與幼兒的積極互動中,互相支持,共同合作,一起成長。對于垃圾的分類提出并不是在于教師的要求,而突出體現了幼兒的需要,分類的標準也不是老師的灌輸,而在于幼兒的不斷嘗試和反復驗證的過程。教師的作用是一種“催化劑”,是在不斷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中,統(tǒng)整和提升幼兒經驗。
實錄:
家庭收集資料
互動交流
參觀垃圾站
生活垃圾
什么是垃圾
六、活動后的網絡:
可回收垃圾
廚余垃圾
生活中的垃圾
垃圾大集合
分 類
產生
用途
自然垃圾
處 理
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變廢為寶
廢舊材料制作
用廢品換用品
制作環(huán)保宣傳畫
外出宣傳活動
設計垃圾捅
廢舊材料的收集和分類
有害垃圾
其它垃圾
七、幼兒的發(fā)展:
在師生的共同合作研究中,我們欣喜地看到了孩子們在快樂地學習,主動地探索,大膽地表現。孩子們獲得了各方面的經驗,更重要的是通過這個過程逐步幫助他們將一些零散的經驗整合為內化的知識、技能,在認識垃圾、了解垃圾危害和利用垃圾的系列活動中,形成了初步環(huán)保意識,萌發(fā)了保護好周圍環(huán)境的美好情感。
㈠語言表達能力大大提高。
垃圾是孩子們生活中經常出現的、是他們所熟悉但不熟知的。但當教師要求他們和自己的家人一起來了解垃圾,他們的不斷地說著、記錄著,并且當他們拿著自己收集的垃圾資料時,非常樂意與別人分享,積極表達。而且在外出宣傳的活動中,孩子們因為有話說,所以每個人都能或多或少地向向路人和同伴說上幾句,告訴大家不亂仍垃圾。
㈡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大大增強。
孩子們通過對垃圾的了解,仔細觀察各種各樣的垃圾,并根據自己的要求對它們進行了分類,知道我們的周圍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垃圾。同時在收集廢品材料和利用廢舊材料制作的過程中,提高了幼兒的動手能力。
㈢孩子們的社會交往能力大大提高。
在輕松愉快的外出活動中,孩子們心里甭提有多高興,他們積極詢問、宣傳,交往能力明顯提高,在收集和小組制作過程中,合作和協(xié)商的交往技能也獲得了發(fā)展。
八、資料庫:
小資料:生活垃圾的分類處理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處理方法主要有綜合利用、衛(wèi)生填埋、焚燒和堆肥。
可回收垃圾包括紙類、金屬、塑料、玻璃等,通過綜合處理回收利用,可以減少污染,節(jié)省資源。如每回收1噸廢紙可造好紙850公斤,節(jié)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產減少污染74%;每回收1噸塑料飲料瓶可獲得0.7噸二級原料;每回收1噸廢鋼鐵可煉好鋼0.9噸,比用礦石冶煉節(jié)約成本47%,減少空氣污染75%,減少97%的水污染和固體廢物。
廚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等食品類廢物,經生物技術就地處理堆肥,每噸可生產0.3噸有機肥料。
有害垃圾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處理。
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磚瓦陶瓷、渣土、衛(wèi)生間廢紙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采取衛(wèi)生填埋可有效減少對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氣的污染。
《人民日報》 (2003年06月05日第十四版)
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主要是指塑料垃圾沒有得到妥善管理和處理,對環(huán)境造成的“視覺污染”和“潛在危害”兩種負面效應。
“視覺污染”是指散落在環(huán)境中的塑料廢棄物對市容、景觀的破壞,如散落在自然環(huán)境、鐵道兩旁、江河湖泊的一次性發(fā)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飛舞或懸掛枝頭的超薄塑料袋,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
“潛在危害”是指塑料廢棄物進入自然環(huán)境后難以降解而帶來的長期的深層次環(huán)境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塑料地膜廢棄物在土壤中大面積殘留,長期積累,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農作物吸收養(yǎng)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
2.拋棄在陸地上或水體中的塑料廢棄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食,導致動物死亡。
3.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廢棄物質量輕、體積大,很難處理。如果將其填埋會占用大量土地,且長時間難以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