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化在越南流播論著索引
一、政治、社會
蔣君章《士燮對交州的貢獻:對越南政治文化最有貢獻的漢官》,《越南論叢》,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60年1月
朱云影《中國正統(tǒng)論對日韓越的影響》,《臺灣師大學報》11期,1966年5月
朱云影《中國政治思想對日韓越的影響》,《歷史學報》1期,1973年1月
朱云影《中國法先王思想對日韓越的影響》,《史學匯刊》6期,1975年4月
朱云影《中國華夷觀念對日韓越的影響》,《中華文化復興月刊》8卷11期,1975年11月
朱云影《中國歷代政權轉移對日韓越的影響》,《臺灣師大學報》18期,1981年4月
徐善福《中國戊戌維新運動對越南的影響》,《印支研究》1984年2期
張秀民編著《立功安南偉人傳》,(美)休士頓:王朝書局,1990年
張秀民《中越關系史論文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
張秀民《唐宰相安南人姜公輔考》,《中越關系史論文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
黃錚《從阮朝初年的休養(yǎng)生息看中國封建統(tǒng)治政策對越南的影響》,《中越關系史研究輯稿》,廣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5月
呂士朋《明代制度文化對越南黎朝的影響》,《史學集刊》1994年1期
胡守為《士燮家族及其在交州的統(tǒng)治》,《學術研究》1996年11期
阮秋賢《中國維新運動對越南維新運動的影響》,北京語言文化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5月
潘文閣《儒學與越南的政治文化》,《儒學與當代文明》,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年
二、歷史、文化、教育
金永鍵《安南の史料に現(xiàn)れたる顯貴の名に就ぃて》,《史學研究》10卷1號
高平子《從越南三邦歷法看漢化南行》,(臺北)《大陸雜志》3卷6期,1951年10月
宇天《越南的漢化》,(臺北)《中央日報》1954年6月20日
衛(wèi)惠林《中越兩國民族與文化關系》,《中越文化論集》,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yè)委員會,1956年4月
朱云影《中國文化的南被》,《越南與中國》,臺北:海外文庫出版社,1958年6月
蔣君章《越南文化的內(nèi)容:中越一家在文化方面的認識》,《越南論叢》,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60年1月
朱云影《中國衣冠文明對日韓越的影響》,《臺灣師大學報》6期,1961年6月
朱云影《中國史學對日韓越的影響》,《大陸雜志》24卷9期,1962年5月
朱云影《中國科學對日韓越的影響》,《臺灣師大學報》7期,1962年6月
坪井善明《潘清簡》,(日)《近代ウエトナム政治社會史:阮朝嗣德帝統(tǒng)治下のウエトナム(1847—1883)》
朱云影《從歷史上看中國風俗對日韓越的影響》,《臺灣師大學報》10期,1965年6月
陳永和《越南鄉(xiāng)土與中華文化之淵源研究》,(臺北)《國科會報告》,1967年
穆超《越南的民族文化和中國關系》,(臺北)《民主憲政》44卷9期,1972年
呂士朋《中國文化與越南文化》,(臺北)《史學會刊》4期,1975年7月
朱云影《從歷史上看中華文化對日韓越的影響》,(臺北)《中華雜志》14卷11-12合刊,1976年11、12月
朱云影《中國經(jīng)學教育對日韓越的影響》,《歷史學報》5期,1977年4月
黃鎮(zhèn)荃《中國文化對越泰緬馬菲的影響》,《臺北工專學報》10期,1977年6月
藤原利一郎《黎朝時代の學校:とㄑに科舉との關系につぃて》,《內(nèi)田吟風博士頌壽紀念·東洋史論集》,1978年
高明士《中國教育文化圈在東亞的形成:越南篇》,(臺灣)《大陸雜志》58卷3期,1979年3月
顏?!稖\說漢文化在越南》,《東方研究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年
鄭瑞明《越南華僑潘清簡之研究》,《歷史學報》12期,1984年
塔娜《越南科舉制度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印支研究》1983年4期
黃國安《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對越南的影響》,《印度支那》1986年1期
金旭東《越南科舉制度簡論》,《東南亞》1986年3期
黃國安《中國科舉制度對越南的影響》,《印度支那》1986年3期
基思泰勒《十七世紀越南的文人復興》,《東南亞研究期刊》18卷1期,1987年
陳捷先《略論中國族譜學對韓、日、越漢文族譜的影響》,《第一屆中國域外漢籍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臺北:聯(lián)合報國學文獻館,1987年
武跳《各歷史階段之越南知識分子》,越南:胡志明市出版社,1987年
山本達郎《黎朝の君主の名前:越南と中國との外交關系の一側面》,(日本)《社會科學》25卷2期,1987年3月
吳受祥《從姓名漢文化對越南的影響》,《印度支那》1989年1期
朱俊明《中越兩國古代文化與民族主體關系》,《百越民族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
林明華《漫話越南人的姓氏字號》,《東南亞縱橫》1990年4期
孫衍峰《中國衣冠文明對越南的影響》,《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1992年6期
阮文忠《文化家張永記》,河內(nèi)文學家協(xié)會出版社,1993年
阮光勝《越南科舉與教育》,胡志明市:文化通訊出版社,1993年
吳德壽主編《1075—1919期間的越南科榜》,河內(nèi):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
阮世龍《越南儒學·教育和考試》,河內(nèi):教育出版社,1994年
盧蔚秋《越南士子與漢文化:漢文化圈的一個例證》,《東方文化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8月
傅成劼《現(xiàn)代漢語·越南稱謂語比較:兼論稱謂語與中越兩國文化傳統(tǒng)》,《東方文化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8月
陳堅《漢文化對越南人姓名字號的影響》,《東南亞研究》1994年2-3期合刊
汪新生《阮長祚的改革主張及其思想背景述略》,《東南亞學刊》13期,1995年6月
(越)鄧青梨撰、盧蔚秋譯《淺談中古時期太平洋區(qū)域語言與哲學思想交流的一些問題》,《環(huán)太平洋地區(qū)文化與文學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
柳艷《論越南科舉制度》,《東南亞研究》1996年6期
賀圣達《中越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綱論》,《東南亞》1998年2期
阮光恩主編《越南歷史與文化:一些代表性學者》,胡志明市:文化通訊出版社,1998年
王民同《中越古錢幣文化關系史述略》,《東南亞》1999年1期
馬克承《儒學與越南文化》,《中國東南亞研究會通訊》1999年1期
李雅娟《阮長祚》,《東方著名哲學家評傳·越南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
陳元越《張永記》,《東方著名哲學家評傳·越南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
朱達鈞《唐代對安南文教風俗的漢化》,(臺中)《中興史學》6期,2000年4月
華林甫《略論中國地名文化對越南的影響》,《南洋問題研究》2001年2期
過偉《中越民間文化比較研究》,《廣西師院學報》2002年1期
王光榮《中越兩國民族文化交融歷史思索》,《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2002年4期
馮超《從姓氏字號看越南人對漢文化的態(tài)度》,《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2002年4期
黎巧萍《試述外來文化對越南文化的影響》,《東南亞縱橫》2002年5期
周建新《中越中老跨國民族及其族群關系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9月
袁運福、龍建設《論秦漢時期漢文化對越南的影響》,(臺北)《中天學刊》18卷3期,2003年6月
高明士《越南古代的學校教育》,《東亞教育圈形成史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孫衍峰《越南人的城隍廟信仰》,《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2003年5期
梁凱《清朝時中國文化繼續(xù)在越南廣泛傳播及其原因》,《宜賓學院學報》2003年6期
黃敏《科舉制度在越南的嬗變及其對越南文化的積極影響》,《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2003年6期
耿慧玲《金石地理所反映的越南漢化勢力》,(臺灣)《朝陽學報》8卷1期,2003年9月
鄭阿財《從越南北寧“祭井”論中越民俗中的水資源文化》,《東亞民俗與漢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嘉義:中正大學,2003年11月
月聶檳《外來文化在越南的傳播和融合》,《東南亞縱橫》2003年12期
朱亞非《論黃福:兼論明代中國文化對越南的傳播》,《齊魯文化研究》第2輯,2003年12月
劉麗川《越南胡志明市華人五大邦歷史與會館文化》,《漢字傳播與中越文化交流》,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4年
范氏釵《越南漢文化鄉(xiāng)約版本和內(nèi)容字》,《漢字傳播與中越文化交流》,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4年
羅長山《越南科舉及三教考試》,《越南傳統(tǒng)文化與民間文學》,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李未醉 李魁?!堵哉摴糯性浇ㄖ囆g交流的特點》,《曲靖師院學報》2004年5期
李未醉《古代越南史對中國史學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阜陽師院學報》2004年3期
吳霓《中國古代私學對古代朝鮮越南日本的影響》,(北京)《教育研究》2004年4期
袁運福《略論北屬時期中國文化對越南的影響》,(臺北)《中天學刊》19卷3期,2004年6月
劉玉珺《越南表演藝術的漢文化淵源》,《東南亞縱橫》2004年12期
(越)武光仲《越族受中華影響的一些風俗習慣》,《亞細亞民俗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1月
王葦《后黎王朝時期儒學對越南教育的影響》,《零陵師院學報》26卷1期,2005年1月
陳文《越南黎朝時期的武學與武試》,《東南亞》2005年3期
王武《試論中國文化對越南的影響》,《許昌師院學報》2005年6期
劉正《越南漢學史的早期時代》,《圖說漢學史》,廣西師大出版社,2005年7月
丁克順《越南科舉的歷史與現(xiàn)狀研究》,《科舉制與科舉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廈門大學,2005年9月
孔祥林《中國·朝鮮·越南日本琉球文廟制度比較》,《儒家思想在世界的傳播與發(fā)展論文集》,河北大學出版社,2005年
譚志詞《關公崇拜在越南》,《宗教學研究》2006年1期
陳文《越南黎朝時代的國子監(jiān)教育》,《南洋問題研究》2006年1期
雷雨《 從考古發(fā)現(xiàn)看四川與越南古代文化交流》,《四川文物》2006年6期
劉海峰《中國對日、韓、越三國科舉的影響》,《學術月刊》38卷12期,2006年
陳文《科舉在越南的移植與本土化:越南后黎朝科舉制度研究》,(廣州)暨南大學博士論文,2006年
三、哲學、儒學
吳必素《批評陳仲金〈儒教〉》,河內(nèi):梅嶺出版社,1940年
朱信《朱舜水與越南》,(臺北)《中央日報》1954年10月7日
施達志《越南學術思想源流與流變》,《自由太平洋》6卷5期,1956年
宮川尚志《漢民族的南進及儒教的南方住教化》,(日)《岡山史學》4期,1958年
陳仲金《王陽明》,西貢:新越出版社,1960年
鄔增厚《越南的漢學研究》,《世界各國漢學研究論文集》,臺北:國防研究院,1962年
方豪《越南儒學的源流》,(臺北)《中央日報》1962年9月28日
(越)阮登俶《阮公著的人生哲理》,西貢:南山出版社,1963年
(越)阮祥明《阮公著考論》,西貢:文豪出版社,1964年
少山《潘佩珠哲學學術思想探討》,(越)《歷史研究》1967年10期
武廷倬《越南儒家:阮公著的執(zhí)生哲學》,臺北:輔仁大學碩士論文,1970年
朱云影《孔子學說對越南文化的影響》,《孔子學說對世界之影響》,臺北:復興書局,1972年
羅香林《孔子學說與越南之關系》,《孔子學說對世界之影響》,臺北:復興書局,1972年
于向東《〈撫邊雜錄〉的內(nèi)容及史料價值》,(河內(nèi))社會科學出版社,1977年
黎貴惇《黎貴惇全集》,(河內(nèi))社會科學出版社,1977年
吳時任《竹林宗旨元聲》,(河內(nèi))社會科學出版社,1978年
徐善?!杜伺逯檠芯俊罚队《戎茄芯俊?980年增刊
朱云影《中國經(jīng)學教育對日韓越的影響》,《中國文化日韓越的影響》,臺北:黎明文化出版公司,1981年
阮才書主編《越南思想史的一些問題探討》,越南社會科學院哲學所,1984年
李塔娜《儒家思想在越南的興衰及其影響》,《東方研究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
武跳《古代與近代儒教》,河內(nèi):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
阮登塾《越南思想史》(第六集),(越)胡志明市出版社,1992年
阮才書主編《越南思想史》(第一冊),(越)河內(nèi)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
何玉庭《儒學在越南的傳播和影響》,《東南亞縱橫》1993年2期
越南哲學院編《越南儒教》,河內(nèi):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
光淡《儒教今昔》,河內(nèi):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
劉玉明《論李朝儒學與事大主義》,《東岳論叢》1994年1期
阮才書《儒學的價值觀與21世紀越南新人》,《哲學研究》1994年11期
高春輝《東方思想》,(河內(nèi))文學出版社,1995年
梁志民《論越南儒教的源流、特征和影響》,《北京大學學報》1995年1期
(越)陳文甲《對越南三部哲學古籍的考察》,《東南亞縱橫》1996年2期
黎士勝主編《越南思想史》(第二冊),(越)河內(nèi)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
阮才書《儒學與越南儒學:一些實踐與理論問題》,河內(nèi):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
趙冰波《理學在越南的傳播》,《學習論壇》1997年3期
武跳《儒家思想與越南之發(fā)展》,河內(nèi):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
武跳《儒教及其在越南的發(fā)展》,河內(nèi):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
余富兆譯《越南革新事業(yè)中的儒學》,《中國東南亞研究會會訊》1997年2、3合刊
何叔明《黎貴惇》,(河內(nèi))教育出版社,1998年
梁志民《潘佩珠與潘周楨比較研究》,《北京大學百年校慶世界史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祁廣謀《中國學在越南》,《東南亞縱橫》1999年1期
鄧艷瓊《略論儒學在越南的折射傳播與展望》,(臺北)《漢學研究》3集,1999年
王小盾、王福利《越南所存漢文經(jīng)學古籍》,《經(jīng)學研究論叢》,臺灣學生書局,1999年
楊保筠《儒家學說在越南的傳播與影響》,(北京)《國際漢學》4集,鄭州:大項出版社,1999年
黃心川主編《東方著名哲學家評傳·越南卷·猶太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
王彥《阮秉謙》,《東方著名哲學家評傳·越南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
于向東《黎貴惇》,《東方著名哲學家評傳·越南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
于向東、祁廣謀《阮廌》,《東方著名哲學家評傳·越南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
于在照《潘周楨》,《東方著名哲學家評傳·越南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
(越)黎氏蘭《鄧輝著》,《東方著名哲學家評傳·越南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
李雅娟《阮長祚》,《東方著名哲學家評傳·越南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
游明謙《明命》,《東方著名哲學家評傳·越南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
余富兆《吳時任》,《東方著名哲學家評傳·越南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
(越)武氏紅蓮《從越南傳統(tǒng)道德思想談孔子思想在越南的傳播和影響》,北京語言文化大學碩士論文,2000年
陳清《越南的儒學研究》,《漢學研究》4集,2000年1月
于向東《越南思想史發(fā)展階段及若干特征》,《鄭州大學學報》2000年3期
何成軒《儒學南傳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6月
何成軒《越南獨立后儒學的興替》,《儒學南傳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6月
孫建黨、王德林《越南阮朝明命時期教政策及其影響》,《河南師大學報》28卷3期,2001年5月
趙玉蘭《從家庭倫理的角度看儒家思想在越南的影響》,《儒學與當代社會》,沈陽出版社,2001年
陳文團《越哲論集》,胡志明市:越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
雷慧萃《試論儒教在越南的傳播與發(fā)展》,《東南亞縱橫》2003年2期
何成軒《儒家思想與越南改革開放》,《中西會通與中國哲學的近現(xiàn)代轉換》,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
李焯然《朱子思想與越南儒學》,(臺北)《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新12期,2003年
陳元越主編《越南思想史選集》(一)(二),(河內(nèi))國家政治出版社,2003年、2005年
孫衍峰《儒家思想在越南的傳播發(fā)展與變異》,《漢字傳播與中越文化交流》,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2004年
朱仁夫等《儒學傳播越南》,《儒學國際傳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羅長山《越南古代儒家六部重要論述》,《越南傳統(tǒng)文化與民間文學》,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范翠恒《儒學在越南的演進與影響》,《儒學與當代文明》,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年
劉正《朱子思想在越南的傳入與展開》,《圖說漢學史》,廣西師大出版社,2005年
于向東《越南思想和哲學發(fā)展史研究之我見》,《東南亞研究》2005年3期
何叔明《越南儒學思考》,《儒家思想在世界的傳播與發(fā)展論文集》,河北大學出版社,2005年
梁宗華《儒家在越南的傳播及其民族文化特征》,《齊魯文化研究》3輯,2005年3月
阮才書主編《早期越南儒教的人類問題》,河內(nèi):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劉正《易學在越南的傳入與展開》,《圖說漢學史》,廣西師大出版社,2005年
潘金娥《越南中國學研究的發(fā)展歷程與現(xiàn)狀》,(北京)《國外社會科學》2005年4期
李未醉等《儒學在古代越南的傳播與發(fā)展》,《學術論壇》2005年5期
李未醉、許正昊《朱熹哲學思想對越南社會的影響》,貴州社會科學,2005年6月
程林輝《儒學在越南的傳播與影響》,《南昌大學學報》36卷6期,2005年11月
阮仲準主編《越南哲學思想史》(第一冊),(越)河內(nèi)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四、語言文字
山本達郎《聞宥氏:論字喃之組織及其與漢字的關涉》,(日本)《東洋學報》22卷2號,1935年2月
陳荊和《“字喃”之形態(tài)及產(chǎn)生年代》,《人文科學論叢》,臺北:臺灣光復文化財團,1949年
陳荊和《安南譯語考釋:華夷譯語中越語部分研究(上下)》,《文史哲學報》5、6期,1953年12月
三根谷徹《鏡韻と越南漢字音》,(日)《言語研究》1966年2期
三根谷徹《越南漢字音の研究》,(東京)《東洋文庫》,1972年3月
黎光蓮《中越字音比較研究》,臺灣師大碩士論文,1972年6月
陶維英《喃字:起源、構造和演變》,河內(nèi):社會科學出版社,1975年
李樂毅《關于越南之“喃字”》,《語文現(xiàn)代化》1980年4期
王力《漢越語研究》,《龍蟲并雕齋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羅長山《試論字喃的演變規(guī)律及其消亡的社會原因》,《東南亞縱橫》1990年3期
林明華《喃字演變規(guī)律及消亡原因管見》,(新加坡)《東南亞研究》1991年1期
施維國《字喃與越南佛教》,《東南亞縱橫》1991年1期
椿正美《越南漢字音初探》,(日)《漢學研究》29號,1991年3月
三根谷徹《中古漢語と越南漢字音》,東京:汲古書院,1993年5月
馬克承《漢字在越南的傳播和使用》,(香港)《今日東方》1997年1期
譚志詞《漢語詞匯對越南語詞匯的影響》,《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1997年1期
林明華《漢語與越南語言文化(上下)》,《現(xiàn)代外語》1997年1、2期,1997年
譚志詞《漢語漢字對越南語言文字影響至深原因初探》,《東南亞》1998年2期
馬克承《越南的喃字》,《東方研究(百年校慶論文集)》,北京:藍天出版社,1998年4月
譚志詞《論漢字對字喃的影響》,《中國東南亞研究通訊》,2000年2期
夏露《字喃:越南人無法拋棄的遺產(chǎn)》,《漢字文化》2000年4期
(越)武氏春蓉《略論漢語對越南語的影響》,《濟南大學學報》2001年5期
孫超《漢字:越南文字的始祖》,《民俗研究》2002年2期
韓鳳?!墩撛侥相治膶W的幾個特點》,《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2002年5期
蔣為文《語言·階級與民族主義:越南語言文字演變之探討》,《新世紀東南亞》,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年9月
祁廣謀《越南喃字的發(fā)展演變及其文化闡釋》,《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2003年1期
馬達《從越南使用漢字的歷史看漢文化對越南的影響》,(河南)《中州學刊》,2004年5期
范宏貴《越南文字的替換與發(fā)展》,《華南與東南亞民族》,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7月
范宏貴《現(xiàn)代越語中的古漢語借用》,《華南與東南亞民族》,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7月
趙麗明主編《漢字傳播與中越文化交流》,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4年9月
陳義《北屬時期漢字傳入越南始末及其對本地文化學術形成發(fā)展所起的作用》,《漢字傳播與中越文化交流》,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4年9月
武世魁《古代越南有華人血統(tǒng)的家族在推進漢字傳播和中越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漢字傳播與中越文化交流》,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4年9月
張衛(wèi)東《〈明心寶鑒〉及其所記越南漢音》,《漢字傳播與中越文化交流》,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4年9月
黃氏午《漢字對促進越南喃字形成與發(fā)展的作用》,《漢字傳播與中越文化交流》,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4年9月
趙麗明《從越南版〈三字經(jīng)〉初探喃字體系用字》,《漢字傳播與中越文化交流》,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4年9月
何金蘭《漢字對越南喃字起源與演變的影響》,《開創(chuàng):第二屆淡江大學全球姐妹校漢語文化學學術會議論文集》,臺北:學生書局,2005年11月
吳德壽《漢字現(xiàn)在對越南文化的影響》,《漢字與全球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2005年12月
李無未《日本學者的越南漢字音研究》,《延邊大學學報》2006年1月
杜思賢《漢字對越南文化的影響》,《華中師大研究生學報》13卷1期,2006年3月
祁廣謀《漢語漢字在越南的傳播及其文化意義分析》,《東南亞》2006年5期
巖月純一《〈南方雜志〉に見るべトナム語論》,東京大學部·中國文學研究室友人一同編刊《小冷賢一君紀念論集》
(越)嚴翠恒《漢越語的音韻特點》,《民族語文》2006年5期
方晨明《越南義靜民歌紡紗曲中的漢語言文化》,《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3卷6期,2006年11月
五、文學
陳文甲注《阮廌全集新編》,河內(nèi):文史地出版社,1956年
藤原利一郎《安南陳朝時における國語文學の勃興につぃて》,(日)《大谷史學》5期,1956年3月
梅亨等《阮廌:天才文學家與政治家》,河內(nèi):文史地出版社,1957年
黎重慶、黎英茶《哲理詩人阮秉謙》,河內(nèi):文化出版社,1957年
黃軼球《越南漢詩的卓越成就》,《越南文史研究資料第三種》1961年2期
黃軼球《越南漢詩的淵源、發(fā)展與成就》,《學術研究》1962年4期
陳廷厚《儒教與中近代越南文學》,河內(nèi)教育出版社,1963年
阮鴻峰《越南文學史》,河內(nèi)科學出版社,1963年
鄧臺梅《越南人民的愛國大詩人阮廷炤》,(北京)《文學評論》1963年5期
阮文環(huán)《越南古典文學中最偉大詩人:阮攸》,《文學評論》1964年6期
劉世德《越南杰出詩人阮攸和他的〈金云翹傳〉》,《文學評論》1965年6期
川本幫衛(wèi)《ヴヱトナム文學:漢文化ヘの從屬と脫離》,《文學》33卷5號,1965年5月
林英強《越南的文學與藝術》,(新加坡)《東南亞研究》4期,1968年
呂士朋《唐代安南的文風》,(臺北)《中華文化復興月刊》3卷1期,1970年1月
陳文甲《越南作家傳略》,河內(nèi):社會科學出版社,1971年
胡玄明《漢字對越南文學的影響》,臺灣師大碩士論文,1972年
(越)蔡文儉《阮長祚:愛國者與改革家、詩人與實踐者》,《印度支那研究會通訊》1972年3期
朱云影《中國文學對日韓越的影響》,《大陸雜志》52卷2期,1976年2月
陳光輝《中國小說的演變及傳入越南》,(臺灣)《中華文化復興月刊》9卷6期,1976年6月
(越)張放《我們的祖先如何運用中國的各種詩體》,《文學雜志》1977年2期
胡玄明《中國文學與越南李朝文學之研究》,臺北:政治大學博士論文,1978年
釋德念《中國文學與越南李朝文學之研究》,臺北:金剛出版社,1979年
佚名《阮廌詩文選》,河內(nèi):越南文學出版社,1980年
(越)陳黎朗《朱文安的人生與詩文》,河內(nèi)出版社,1981年
黃軼球《越南古典文學名著成書溯源》,《暨南學報》1982年1期
張秀民《唐代安南文學史資料輯佚(姜公輔、公復、廖有方)》,《印支研究》1983年1期
張秀民《唐代安南文學史資料輯佚》,《印支研究》1983年1期
黃國安《唐詩對越南詩歌發(fā)展的影響》,《印度支那》1987年1期
鄭永?!稘h文文學在安南的興替》,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
黃啟方《從〈金華詩話記〉看安南黎朝的漢詩發(fā)展》,《第四屆中國域外漢籍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聯(lián)合報國學文獻館,1989年2月
陳慶浩《越南漢文歷史演義初探》,《第四屆中國域外漢籍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聯(lián)合報國學文獻館,1989年2月
盧蔚秋《阮廷炤和他的〈蓼云仙〉》,《東方研究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9月
胡文彬《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在越南的流傳》,《文史知識》1992年2期
潘繼柄、羅長山《越南歷史上漢越兩種文體》,《廣西教育學院學報》1994年1期
楊保筠《關于〈嶺南摭怪〉的跋文》,《東南亞》1994年1期
陳玉王《文學作家類型學:才子儒士與越南文學》,河內(nèi):教育出版社,1995年
陳黎創(chuàng)《淺談〈詩經(jīng)〉在越南》,《貴州文史叢刊》1995年4月
丁氏明恒《黎貴惇在民族文學意識的進程上》,河內(nèi):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
(越)陳廷史《中國文學在越南文學發(fā)展中的歷史地位》,《環(huán)太平洋地區(qū)文化與文學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
(越)裴維新著、盧蔚秋譯《與字喃文學比較中的越南漢語文學》,《環(huán)太平洋地區(qū)文化與文學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
賀圣達《越南古代漢語文學簡論》,《東南亞》1996年2期
孟昭毅、盧蔚秋《文化傳播與中越詩緣》,《環(huán)太平洋地區(qū)文化與文學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
羅長山《越南古代漢字詩集序文選輯》,《廣西教育學院學報》1996年1期
祁廣謀《論越南喃字小說的文學傳統(tǒng)及其藝術價值:兼論阮攸〈金云翹〉的藝術成就》,《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1997年6期
梅青?!独枋プ谥松c詩文》,河內(nèi):文學家委員會出版,1998年
惠之主編《黎圣宗皇帝:才能政治家、磊落文化家、偉大詩人》,河內(nèi):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余富兆《淺談由中國小說演化而來的越南喃字文學》,《東南亞縱橫》1998年1期
林明華《越南古典名著〈征婦吟曲〉評說:兼論漢文化對〈征婦吟曲〉的影響》,《東南亞研究》1998年1期
孟昭毅《禪與朝鮮、日本、越南漢詩》,《天津師大學報》1998年4期
張玉安《中國神話傳說在東南亞的傳播》,《東南亞》1999年3期
饒芃子《中國文學在越南》,《中國文學在東南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5月
何金蘭《中國文化對越南通俗文學喃傳的影響》,《淡江大學中文學報》5期,1999年6月
王曉平《越南漢文辭賦述略》,(臺北)《漢學研究》4集,2000年1月
于在照《潘佩珠》,《東方著名哲學家評傳·越南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
潘佩珠《潘佩珠全集》,河內(nèi):順化出版社,2000年
梁立基、李謀主編《越南的漢語文學》,《世界四大文化與東南亞文學》,北京:經(jīng)濟日報出版社,2000年9月
王曉平《〈詩經(jīng)〉之與亞洲漢文學》,《亞洲漢文學》,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
于在照《越南文學史》,北京:軍事譯文出版社,2001年
湯開建《元代安南詩輯?!?,《元史及民族史研究集刊》,海南出版社,2001年9月
王小盾、何仟年《越南古代詩學述論》,(北京)《文學評論》2002年5期
徐杰舜、陸凌霄《越南〈皇黎一統(tǒng)志〉與中國〈三國演義〉比較》,《廣西師大學報》38卷3期,2002年7月
徐志軍、林建華《試談漢文化對越南文學的影響》,《社會科學家》17卷5期,2002年9月
夏露《琵琶行在越南》,《東南亞縱橫》2002年9期
阮春敬《越南歌謠及高雅詩歌中的中國地名》,《東亞民俗與漢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嘉義·中正大學,2003年1月
唐桓《道教與越南古代文學》,《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2003年4期
彭美菁《論〈聊齋志異〉對越南漢文小說〈傳奇摘錄〉的影響》,《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3年4期
何仟年《莫前詩歌研究》,揚州大學博士論文,2003年6月
(越)阮氏紅鶯《越中浪漫主義文學之比較》,《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卷5期,2003年9月
黃軼球《越南愛國大詩人阮廷炤的貢獻及其影響》,《黃軼球著作選集》,暨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
范文快《孔夫子與〈論語〉》,河內(nèi):國家政治出版社,2004年
陳竹離《胡春香漢漢喃詩及其女性意識研究》,高雄·中山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
謝菲娜《略論越南女詩人胡春香的儒釋道情節(jié)》,《廣西師院學報》25卷1期,2004年1月
文莊《越南歷代漢文詩的三種思潮及其特征》,《漢字傳播與中越文化交流》,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4年9月
于在照《漢字與越南的漢語文學》,《漢字傳播與中越文化交流》,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4年9月
丁文明《〈新編傳奇漫錄〉管窺》,《漢字傳播與中越文化交流》,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4年9月
劉正《〈論語〉在越南的傳入與展開》,《圖說漢學史》,廣西師大出版社,2005年
李謨潤《拒斥與認同:安南阮攸〈北行雜錄〉文獻價值審視》,《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5年6期
陳益源《明清小說在越南的流傳與影響》,《知信與情感的交匯:唐宋元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大安出版社,2005年7月
何仟年《越中典籍中的兩國詩人交往》,《揚州大學學報》2006年1期
陽陽《18世紀末19世紀初越南無名氏喃字作品考察》,《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2006年1期
何明智《越南大文豪阮攸及其名著〈金云翹傳〉》,《新世紀論叢》2006年2期
孫士覺《古越漢詩史述及文本輯考》,武漢:華中師大博士論文,2006年4月
阮庭復《阮綿審與神韻詩學》,(南京)《域外漢籍研究》2輯,2006年5月
于在照《試論越南古代帝王文學》,《東南亞縱橫》2006年7期
李未醉《朱熹文學思想對越南文學的影響》,《蘭州學刊》2006年9期
六、宗教
久野秀雄《安南の佛教》,《佛教研究》6卷2、3號,1942年
朱云影《中國佛教對日韓越的影響》,《歷史學報》4期,1976年4月
謝玉聯(lián)《關于禪宗和陳代安子竹林派的幾點認識》,(越)《歷史研究》1977年3期
朱云影《中國道教對日韓越的影響》,臺北:黎明文化出版公司,1981年4月
秦賽南《越南佛教的淵源與流派》,《亞非》1982年1期
陳文呷撰、黃軼球譯《越南佛教史略(起源至13世紀)》,《東南亞研究資料》,1985年1期
阮才書主編《越南佛教與越南思想史的問題探討》,河內(nèi):越南社會科學院哲學所,1986年
越南佛學研究所編《陳朝禪學》,《越南佛教會》,1992年
王彥《越南歷史上道教初探》,《亞太研究》1993年2期
方懷忍《越南竹林禪派創(chuàng)始人陳仁宗的禪學思想》,《佛學研究》3期,1994年1月
(越)阮登塾《越南禪學》,越:順化出版社,1997年
陳耀庭《道教在越南》,《道教在海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
釋清決《越南禪宗史論》,北京: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論文,2001年
阮宏厚《越南佛教哲學大綱》,河內(nèi):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阮宏厚《越南竹林禪思想之簡略》,河內(nèi):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許永璋《論道教在越南的傳播和影響》,《史學月刊》2002年7期
張小欣《淺談禪宗在越南歷史上的傳播及其文化影響》,《東南亞》2003年2期
黃敏、林麗《道教與越南傳統(tǒng)文化》,《東南亞縱橫》2003年8期
耿升《北圻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法國入華耶穌會教士羅立山及其對“東京王國”的研究》,《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2005年1期
釋園雅《越南陳仁宗與竹林禪派之研究》,臺灣師大碩士論文,2006年
釋行心《中國臨禪系在越南的傳承與流傳》,臺灣師大碩士論文,2006年
譚志詞《越南閩籍僑僧拙公和尚與十七、十八世紀中越佛教交流》,暨南大學歷史學博士論文,2006年
七、書目史料
馮承鈞《安南書錄》,《北平圖書館館刊》6卷1號,1932年1、2月
松本信廣《河內(nèi)佛國極東學院所藏安南本書目》,《史學》13卷4號,1934年12月
松本信廣《越南王室所藏安南本書目》,《史學》14卷2號,1935年8月
靜庵《安南文獻之一斑:孫方伯與安南行人筆談問答長卷》,《人文月刊》8卷1期,1937年2月
山本達郎《河內(nèi)佛國極東學院所藏喃字及び安南版漢籍書目》,《史學》16卷4號,1938年12月
陳文呷撰、黃軼球譯《越南典籍考》,《文風》第4、5期合刊,1949年7月
山本達郎《巴黎國立圖書館所藏安南本目錄》,(日)《東洋學報》36卷1號,1953年6月
山本達郎《河內(nèi)法國遠東學院所藏安南本追加目錄》,(日)《東洋學報》36卷2號,1953年9月
山本達郎《パリ亞細亞協(xié)會所藏安南本書目》,(日)《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5冊,1954年2月
陳荊和《十七世紀廣南之新史料》,臺北:中華叢書委員會,1960年
川本邦衛(wèi)《越南社會科學院所藏漢喃本目錄》,(日)《慶應義塾大學言語文化研究所紀要》2號,1971年
李文雄編撰《越南文獻》,西貢:堤岸新華書局,1972年
藤原利一郎《巴黎國民圖書館新收安南本目錄》,《史窗》32期,1974年3月
小川博撰、曲翰章譯《有關東南亞的漢籍史料》,(北京)《國外社會科學》1988年1期
張秀民《安南書目提要》,《北京圖書館館刊》1996年1期
陳友冰摘自林慶彰《越南儒學文獻目錄》、(臺北)《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0卷1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