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看了十幾年書法展,自己的得姝齋也前前后后收集了單行帖集帖等書法資料超過200本,也是突發(fā)奇想來一場自己策劃、自己陳列、網(wǎng)上和大家分享的“展覽”!
第一次主辦沒有什么太多的經驗,姑且通過十多份展品,凸顯楷書的發(fā)展歷程。而這些展品全都是目前得姝齋的實體字帖,或者自己曾經拍攝的照片。
謝謝大家的觀看!
01《信陽楚簡》
作為唯一的“線下觀眾”,層云會為大家解說。
首先,第一份展品凸顯的是楷書形成之前,漢字字體的規(guī)整化書寫的一個早期形象。想要在日常書寫并廣泛傳播規(guī)整化的字體,從甲骨文開始就有,但是真正讓我們當代人也能多少看到它的橫豎撇捺這些明顯特征,這些筆畫恐怕只能上追到秦漢簡牘。楚簡早于秦始皇統(tǒng)一文字,很多字,咱們乍一看看不懂很正常,但是在書寫的過程,我們已經明顯的看到它追求橫豎撇捺這些筆畫了!
02《禮器碑》
03《北大漢簡》
上面兩份西漢的展品,充分的體現(xiàn)了隸書的典型形象,他們不是楷書,但是卻是楷書的祖先……把漢字簡化成標準的橫豎撇捺,在2000年前就定下來了。只不過他們的橫和捺挺有意思,都有標志性的尾巴(隸書的“蠶頭鳳尾”)!
為什么漢代喜歡寫這樣的尾巴?還有爭論(比較多學者認為是當時毛筆比較硬帶來書寫的問題),所以把這個尾巴去掉呢,換作點或者勾來收尾呢,是不是就更像楷書了呢。
04《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
我們帶著上面的問題來看一個東漢晚期的簡牘,除了標志性的長橫和長捺還有尾巴,其他字跟楷書是不是已經很接近了呢?
在后面我們還會看到隸書的影響還很長,人們對長橫收尾的處理方法還要不斷的完善。
05《宣示表》
06《玉版十三行》
楷書率先發(fā)展出來,是從小字開始的。比我們現(xiàn)在正常書寫的鋼筆字大不了太多。為什么呢?這也許是因為日常書寫的需要,作為一種強大的動力,人們的日常書寫慢慢的不再需要隸書那筆畫的尾巴,作為一種多余。從上面鐘繇的《宣示表》還可以看到他除了筆畫沒有明顯的尾巴以外,多少還帶了一點草書的地方。但是王獻之的《十三行》已經完全可以當做當代的鋼筆楷書臨摹對象了。
小型楷書的形成,在這個想象中的風雅的晉代,已經發(fā)展出來了。
那么我們常說的毛筆字練習當中的楷書呢?……他的發(fā)展到還需要一段時間,還需要發(fā)展出一套替代隸書的大型字體書寫方法。
07《爨寶子碑》
個別南朝的碑刻已經出現(xiàn)隸書的簡化,沒有漢代隸書那么追求漂亮的尾巴了,但是點和轉折勾這些筆畫,卻還沒有漂亮的處理方法。所以,往往當代人看了覺得丑。
08《始平公造像碑》
當時,南北朝正處于對峙的狀態(tài) ,大量的案例讓我們也可以看到,北魏率先開始了大字的楷書化歷程!
從“平”字的長橫,可以看到,后代大楷書的起筆和收筆已經出現(xiàn)了。
09《元祐墓志》
隨著北朝黃金時期的發(fā)展,大量的出土墓志表明,當時書法人才很多,也許是因為書寫墓志是當時特別重要的東西。外媒體的典型其實是在他們處理橫折的時候,在努力發(fā)展一中方法,這個展品就使用了當時流行的轉折頓筆,比如“南”字的橫折彎鉤,在這的地方有個明顯的傾斜45度的短筆畫。
附:《高昌墓磚》
在一次新疆文物展中,層云拍到了實際上時間到了唐朝的高昌國墓磚,但他們保留著魏碑體的書寫,現(xiàn)在漢地的墓志都是碑刻,有很多學者質疑鋒利的筆畫是不是因為刀客的原因。而古代高昌國這批文物的出現(xiàn),讓我們看到真正的書寫痕跡!
10《元顯儁墓志》
在北魏的晚期已經部分出現(xiàn)更好的轉折,也就是轉折頓筆和往下的筆畫合為一體,就是我們現(xiàn)在每個學毛筆字的人都學習的方法了!
11《信行禪師碑》
楷書發(fā)展的道路上,其實并非只有一條主線,這里我們看一下這個藏品,他是一條副線……唐代早期的書法家褚遂良發(fā)明一種類似于鋼筆字的方法,把筆畫寫的很細,那么轉折的時候就簡單自然得多。而他的外甥薛氏兄弟,更是發(fā)展出漂亮的“瘦金體”,宋代的宋徽宗,更是讓這種字體名滿天下也臭名昭著,再往后學習的人往往會覺得這是一種靡靡之音,所以這條副線在書法史主流當中少見!
12《蘇孝慈墓志》
朝著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向,均勻的筆畫,漂亮的構字造型,早在歐陽詢之前的隋代,已經可以看到這種歐體的風格!而歐陽詢把楷書字體的構圖推向了極致,于是乎,楷書完全成熟了!
13《九成宮》
這標志著楷書字體最終發(fā)展結束,這也是我們所有當代孩子要臨摹的著名字帖!
14《多寶塔碑》
顏真卿的“顏體”不是本次展覽的重點,那是書法史楷書的一條副線,更重要的是《多寶塔碑》開拓的柳體筆畫。
15《玄秘塔碑》
到了《玄秘塔碑》,大字楷書的歷史發(fā)展結束了!如今社會上的小朋友學毛筆字,幾乎都是學習這里的藏頭回尾的筆法。
16《顏勤禮碑》
雖然顏體是一種副線,但是顏真卿在中唐歷史上的人設完勝,導致后來一千年被反復模仿,求的是“雄壯的風格對應正光偉的人格”這樣一種書法觀念。
17成親王題跋
明清兩代科舉制度剛加盛,寫小楷書又成了流行,可是這一次,沒有復活晉代的小楷。而是把歐體柳體縮小了寫,“館閣體”盛行,一切都是科舉考試的必然結果。
18“元朗榮華”餅盒
到了清末近代,碑學潮流改變了流行的風尚。如今去香港,隨處可見魏碑體的題字,就是這個潮流的尾巴!
本次展覽的線下場景
期待下次再會,介紹更多的實體字帖和書法的細節(ji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