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一言
既然期望輝煌偉大的一生,那么就應該從今天起,以毫不動搖的決心和堅定不移的信念,憑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創(chuàng)造你和人類的快樂。
中醫(yī)診斷學
知識點回顧篇
表里寒熱虛實辯證歌訣
14、實證:
實證氣郁精神狂,脅脘腹脹痰濁黃。
便難里急尿澀痛,舌紅苔厚脈弦長。
15、虛癥:
虛癥形瘦無精神,心悸氣短汗淋淋。
陰虛可見五心熱,陽虛面白肢不溫。
舌光無苔脈細弱,大便溏瀉小便頻。
16、上實下虛:
上實喘嗽壅勝痰,胸脘腹脹臥則難。
下虛浮腫吸氣少,形寒肢冷腰膝酸。
17、上虛下實:
上虛心肺不足證,下實大腸濕熱凝。
心悸怔忡氣息短,里急后重膿血行。
里實表虛風熱壅,郁在三焦表里中。
腹?jié)M拒按二便閉,發(fā)熱汗出痛惡風。
18、里虛表實:
里虛表實食欲減,便溏食后腹脹滿。
惡寒發(fā)熱頭身痛,素體陽虛又外感。
19、真實假虛:
內(nèi)有真實外假虛,體瘦神疲冷身肢。
里急后重或癥癖,大實贏狀補益疾。
20、真虛假實:
真虛假實腹脹滿,痛喜揉按而和緩。
舌質(zhì)胖嫩虛弦脈,反瀉含冤重危險。
21、陰陽
陰證面白冷四肢,神疲乏力語聲低。
尿清便溏口不渴,舌淡苔白脈沉遲
陽證神旺語聲粗,面目紅赤呼吸粗。
高熱尿黃大便秘,舌紅苔黃脈洪浮
陰虛內(nèi)熱顴唇紅,盜汗少寐夢遺精。
五心煩熱脈細數(shù),舌紅無苔臥不寧。
陽虛外寒面唇白,自汗欲寐虛弱脈,
身倦畏寒尿頻數(shù),陽痿帶稀體無澤。
失血脫水成之陰,口干喜冷汗多粘。
舌紅干燥脈虛數(shù),面色潮紅畏熱煩。
亡陽病變陽虛脫,手足厥冷汗出多。
脈微欲絕舌淡潤,渴喜熱飲息微弱。
中醫(yī)診斷學
真題串講篇
?
【字體顏色說明】
1.真題:紅色→答案;
2.方劑:☆→大綱要求一級方,☆→大綱要求二級方;
3.方劑:方歌中綠色字體為君藥;
4.陰陽表里關系:藍色→主陽、主表、主輕證;綠色→主陰、主里、主重證。
5.其他:紅色→重點關注;相關聯(lián)系同色。
2015-128.可導致咳嗽少痰,痰黏難咯,口咽干燥的原因是( )
【A】痰熱郁肺
【B】燥邪襲肺
【C】風熱犯肺
【D】肺津耗傷
【答案解析】
痰熱郁肺咯痰黃稠而量多,故A選項錯誤;燥邪犯肺以干咳少痰、鼻咽口舌干燥等為主要表現(xiàn),故B正確;風熱犯肺以咳嗽、發(fā)熱惡風為主要癥狀,無鼻咽口舌干燥的表現(xiàn),故C錯誤;肺津耗傷,肺之陰液不足,故干咳少痰,痰少而黏,難以咯出,咽喉失潤,故口燥咽干,故D正確。
【A選項交叉考點】
【交叉→中診】
【痰熱壅肺證】
【概念】:痰熱蘊結(jié)于肺,肺氣壅逆所表現(xiàn)的證候。又稱痰熱阻肺證。
【臨床表現(xiàn)】:咳嗽氣喘,胸悶,或喉間痰鳴,咳痰黃稠量多或膿血腥臭痰,甚則鼻煽胸痛,身熱煩躁,大便秘結(jié),小便短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證候分析】:病因→溫熱之邪犯肺,或宿痰化熱,壅阻于肺。
①咳嗽氣喘,咳痰黃稠量多→痰熱蘊結(jié)于肺,肺失清肅而氣上逆。
②咳吐膿血腥臭痰,或痰中帶血,胸痛→阻滯肺絡,壅滯氣血,腐敗血肉。
③胸悶,或喉間痰鳴,鼻翼煽動→痰熱交阻,氣道不利。
④身熱煩躁,大便秘結(jié),小便短黃→熱盛傷津。
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痰熱內(nèi)盛之象。
【辨證要點】:咳喘,咳痰黃稠或膿血腥臭痰與里實熱證并見。
【交叉→中內(nèi)】
1.內(nèi)傷咳嗽
痰熱郁肺
咳嗽,氣息粗促,或喉中有痰聲,痰多質(zhì)黏厚或稠黃,咯吐不爽;或有熱腥味,或血痰,胸脅脹滿,咳時引痛。舌質(zhì)紅,舌苔薄黃膩,脈滑數(shù)。
清熱肅肺豁痰止咳
清金化痰湯
2.喘證
痰熱郁肺
喘咳氣涌,胸部脹痛,痰多質(zhì)黏色黃,或夾有血色,胸中煩熱,渴喜冷飲,面紅咽干,尿赤便秘,苔黃膩,脈滑數(shù)。
清熱化痰
宣肺平喘
桑白皮湯
3.肺脹
痰熱郁肺
咳逆,喘息氣逆,胸滿,煩躁,目脹睛突,痰黃或白,黏稠難咯,苔黃或黃膩,脈數(shù)或滑數(shù)。
清肺化痰
降逆平喘
越婢加半夏湯/
桑白皮湯
【B選項交叉考點】
【交叉→中診】
【燥邪犯肺證】
【概念】:燥邪外襲肺臟,肺失清潤所表現(xiàn)的證候。又稱燥氣傷肺證、肺燥[外燥]證。
【臨床表現(xiàn)】:干咳,或痰少而黏、難咳,甚則痰中帶血或胸痛,唇、舌、鼻、咽喉干燥,尿少便干,輕微發(fā)熱惡寒,頭身酸痛,舌尖紅苔薄而干,脈浮數(shù)或浮緊。
【證候分析】:病因→秋令外感燥邪,耗傷肺津。
①干咳,或痰少而黏、難咳,甚則痰中帶血或胸痛→肺喜潤惡燥,燥邪犯肺,易傷肺津,肺失滋潤,清肅失職,重者燥傷肺絡。
②唇、舌、鼻、咽喉干燥,尿少便干→燥傷津液,官竅失潤,腸失濡潤,尿液虧乏。
③輕微發(fā)熱惡寒,頭身酸痛→燥邪襲表,肺衛(wèi)失宣。
④少汗,舌尖紅苔薄黃而干,脈浮數(shù)→燥與熱合→溫燥。
⑤無汗,苔薄而干,脈浮緊→燥與寒并→涼燥[臨床較少見]。
【辨證要點】:干咳或痰少而黏、難咳,口鼻干燥與輕微表證并見。
【交叉→中基】
【燥淫證】
【概念】:指外感燥邪所表現(xiàn)的證候,又稱為外燥證。
【臨床表現(xiàn)】:口唇、鼻咽干燥,皮膚干燥甚至皸裂、脫屑,干咳少痰,痰黏難咳,口渴欲飲,小便短黃,大便干結(jié),舌苔干燥,脈浮。
【證候分析】:病因→秋令氣候干燥,或居氣候干旱少雨之處而感受外界燥邪所致,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或地域性。
①口唇、鼻咽干燥,皮膚干燥甚至皸裂、脫屑→燥邪傷人,多從口鼻而入,最易損傷肺津,肺系、衛(wèi)表失于濡養(yǎng)。
②咳少痰,痰黏難咳→肺失滋潤,清肅失職。
③口渴欲飲,小便短黃,大便干結(jié),舌苔干燥→燥邪傷津,津傷失潤。
④脈浮→燥傷衛(wèi)表。
【鑒別→溫燥&涼燥】
季節(jié)
病因
臨床表現(xiàn)
兼癥
溫燥
初秋
秋初氣候尚熱,炎暑未消,氣偏于熱,燥熱迫于肺衛(wèi)。
干燥少津之征
發(fā)熱微惡風寒,少汗,咽喉疼痛,舌邊尖紅,苔黃,脈浮數(shù)等風熱表證。
涼燥
深秋
秋令肅殺,氣寒而燥。
惡寒微發(fā)熱,無汗,頭痛,脈浮緊等寒邪外束之表寒證候。
【交叉→方劑】
杏蘇散☆《溫病條辨》
杏蘇散內(nèi)枳桔前,夏橘苓草姜棗研;
輕宣溫潤治涼燥,理肺化痰病自痊。
【原文】
*燥傷本臟,頭微痛,惡寒,咳嗽稀痰,鼻塞,嗌塞,脈弦,無汗,杏蘇散主之。
【功效】→清宣涼燥,理肺化痰。
【主治】→外感涼燥證。
桑杏湯☆《溫病條辨》
桑杏湯中浙貝宜,沙參梔豉與梨皮;
干咳鼻涸又身熱,清宣涼潤溫燥醫(yī)。
【原文】
*秋感燥氣,右脈數(shù)大,傷手太陰氣分者,桑杏湯主之。
【功效】→清宣溫燥,潤肺止咳。
【主治】→外感溫燥證。
【配伍特點】
*辛涼甘潤之法,輕宣涼潤之方→燥熱除而肺津復→諸癥自愈。
【辨證思路】溫+燥+咳。
【C選項交叉考點】
【交叉→中診】
【風熱犯肺證】
【概念】:風熱外襲肺臟,肺失宣肅所表現(xiàn)的證候。
【臨床表現(xiàn)】:咳嗽,咳痰黃稠,發(fā)熱微惡風寒,頭痛肢酸,鼻塞流濁黃涕,口干咽痛,舌尖紅苔薄微黃,脈浮數(shù)。
【證候分析】:病因→外感風熱,侵襲肺衛(wèi)。
①咳嗽→風熱犯肺,肺失清肅,肺氣上逆。
②咳痰黃稠→風熱為陽邪,灼津為痰。
③發(fā)熱微惡風寒→肺衛(wèi)失宣,風熱客于肌表。
④鼻塞流濁黃涕→鼻為肺竅,肺氣失宣,且津液為風熱所熏灼。
⑤頭痛,口干咽痛→風熱上犯頭咽,灼傷津液。
⑥舌尖紅苔薄微黃,脈浮數(shù)→風熱外襲之象。
【辨證要點】:咳嗽,咳痰黃與風熱表證并見。
【鑒別→風熱犯肺證&燥熱犯肺證】
證候
發(fā)病季節(jié)
病因
主癥
兼癥
舌脈
風熱犯肺證
冬春多見
外感風熱,侵襲肺衛(wèi)。
咳嗽痰稠色黃。
鼻塞流黃濁涕,身熱惡風,口干咽痛。
舌尖紅苔薄微黃,脈浮數(shù)。
燥熱犯肺證
秋冬多見
秋令外感燥邪,耗傷肺津。
干咳或痰少而黏、難咳,甚則胸痛,口鼻干燥。
惡寒發(fā)熱。
舌尖紅苔薄而干,脈浮數(shù)或浮緊。
【交叉→中內(nèi)】
【外感咳嗽】
風熱犯肺
咳嗽頻劇,氣粗或咳聲嘶啞,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黃,咳時汗出,或見惡風,身熱等表證。舌苔薄黃,脈浮數(shù)或浮滑。
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桑菊飲
【交叉→方劑】
桑菊飲☆《溫病條辨》
辛涼輕劑桑菊飲,薄翹葦根甘桔杏;
疏風清熱宣肅肺,風溫咳嗽輕證應。
功用: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主治:風溫初起,邪客肺絡證。
*辛涼平劑→銀翹散。
*辛涼重劑→白虎湯。
【D選項交叉考點】
【交叉→中診】
【肺陰虛證】
【概念】:指肺陰虧損,虛熱內(nèi)生所表現(xiàn)的證候。
【臨床表現(xiàn)】:干咳無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甚則痰中帶血,口燥咽干,聲音嘶啞,形體消瘦,五心煩熱,午后潮熱,顴紅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證候分析】:病因→燥熱、癆蟲耗傷肺陰;或熱病后期,肺津受損;或房勞傷腎,腎陰虛累及肺陰。
①干咳無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甚則痰中帶血→肺主宣降,性喜清潤,肺陰不足,虛熱內(nèi)生,肺為熱灼,氣機上逆,甚則虛火灼傷肺絡。
②口燥咽干,聲音嘶啞,形體消瘦→陰液虧虛,不能上潤咽喉及充潤肌肉。
③五心煩熱,午后潮熱,顴紅→虛火內(nèi)熾,虛火上炎。
④盜汗→熱擾營陰,迫津外泄。
⑤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陰虛之象。
【辨證要點】:干咳無痰或痰少而黏與陰虛證并見。
【交叉→方劑】
補肺阿膠湯☆《小兒藥證直訣》
補肺阿膠馬兜鈴,牛蒡甘草杏糯停;
肺虛火盛人當服,順氣生津嗽可寧。
【原文】
*肺虛有火,嗽無津液,咳而哽氣者,此方主之。
【臨床表現(xiàn)】
*咳嗽氣喘,咽喉干燥,咯痰不多,或痰中帶血,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功效】→養(yǎng)陰補肺,鎮(zhèn)咳止血。
【主治】→[小兒]肺虛有熱證。
【交叉→中藥】
*馬兜鈴→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腸消痔;[平肝降壓]。
*牛蒡子→疏散風熱;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散腫。
【辨證思路】肺陰虛+血+咳。
養(yǎng)陰清肺湯☆《重樓玉鑰》
養(yǎng)陰清肺生地黃,玄參麥冬芍甘襄;
薄荷貝母丹皮入,陰虛肺燥白喉嘗。
【原文】
*喉間起白如腐,初起者發(fā)熱或不發(fā)熱,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鼻通者輕,鼻塞者重,音聲清亮,氣息調(diào)勻易治,若音啞氣急,即屬不治。
【功效】→養(yǎng)陰清肺,解毒利咽。
【主治】→陰虛燥熱之白喉。
【方解】
*君:生地—重用以養(yǎng)陰清熱,涼血解毒;
*臣:玄參、麥冬、白芍—滋陰清熱解毒;
*佐使:丹皮—清熱涼血消腫;
貝母—潤肺化痰,清熱散結(jié);
薄荷—辛涼散邪利咽;
生甘草—清熱解毒,調(diào)和諸藥。
【配伍特點】
*邪正兼顧,養(yǎng)肺腎之陰以扶正。
*涼血解毒,散邪利咽以祛其邪。
*補清散斂共用,標本同治。
【辨證思路】肺陰虛+熱+燥。
【注】方含增液湯。
麥門冬湯☆《金匱要略》
麥門冬湯夏人參,草棗粳米一并存;
肺痿咳逆因虛火,清養(yǎng)肺胃降逆遵。